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课程设计探索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课程设计探索(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专为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春到梅花山》设计,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课程设计探索
拓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到梅花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并理解5个新偏旁,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义。

2. 能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1. 利用图片和关键词,欣赏梅花盛开时的优美画面;

2.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课文动画;

2. 收集梅花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3. 准备生字卡片;

4. 教具及活动材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并提问:大家觉得《春到梅花山》这个题目表达了什么含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梅花山产生好奇心。

3. 简单介绍梅花山的地理位置及著名景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指导

1. 展示梅花的图片,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标注段落序号和生字词。

3. 学生自主阅读,纠正字音,流利地朗读句子。

4. 检查自读效果,出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逐一讲解并拼读生字词。

- 例如:“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5. 教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特别是新偏旁的写法,如宝盖头、提手旁等。

6. 自由朗读课文,计算句子的总数,提升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7. 逐句指导朗读节奏与感情,更好地把握句子的意境。

(三)作业

1. 抄写生字词,以巩固学习成果。

2. 在家持续练习课文的朗读,争取做到流畅和有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检查

1. 指名展示读生字词卡片,帮助记忆。

2. 评选出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二)精读训练

1. 精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讨论各自的理解和体会。

- 引导总结:此段写梅花的开放时机、盛开的景象和气味。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段落内容,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 精读第二自然段,深入讨论人们喜爱梅花的情感和行为。

- 理解“报春”、“涌动”和“海洋”等词汇的含义,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3.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人们在欣赏梅花时的心情,激发语言表达能力。

4. 指导加深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全文的韵味与意境。

(三)作业

1. 用“像”造句,激发想象力。

2. 持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为下一次的展示做好准备。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与检查

1. 学生填空题回顾梅花的特点和人们的情感。

2. 指名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给予积极反馈。

(二)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逐一讲解如何书写,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 比如“片”的笔顺和写法,强调重点字形。

2. 范写生字,学生进行描红,并巡视纠正姿势和字型。

(三)作业

1. 继续练习书写,提高字形的稳健与美观。

2. 利用新偏旁组字的练习,让学生深化对偏旁部首的理解和运用。

3.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力求流畅和自然,体现出个人情感和感受。

通过这三课时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还能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作文、朗读等语言艺术的兴趣。

第2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课程设计探索
拓展

春到梅花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识记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早春时节梅花山的自然美景和游人观梅花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象,让学生在春天的氛围中受益养身,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梅花山的自然美。

2. 学习和理解新生字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梅花山的美,深入体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板书课题“春到梅花山”,提问: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 提问学生:梅花山在哪里?春天的梅花山又是什么样子?

2. 简介梅花山:

- 向学生介绍梅花山的地理位置和每到梅花盛开时游人如织的情景。

3. 初读课文:

- 引导学生看教学软件,观察梅花山的美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见。

-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和生字词,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 展示生字词并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进行拼读和正音。

4. 生字学习:

- 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可以包括部件法、换字法、歌诀法等。

- 完成读文的练习,理解整篇课文的段落设定。

5. 布置作业:

- 识记生字词,并练习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梅花山的美景和游人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梅花山的美景及游人观赏梅花的热烈场面。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 利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生字认读和正音。

- 学生分组练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2. 讲读课文:

- 精读课文的不同段落,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所读懂的内容。

- 通过选读喜欢的句子,鼓励学生感受梅花的美,并进行自由朗读。

3. 复习全文内容:

- 整体回顾课文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 完成课文朗读的练习。

4. 布置作业: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口头练习打比方,用“像”造句。

- 完成填空练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生字,端正、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 学生填空,复习生字和句子。

- 鼓励学生用“像”进行口头表达。

2. 写字指导:

- 识别和讨论新偏旁的用法。

- 学生自主讨论如何写好生字,并分享书写技巧。

3. 学生书写练习:

- 老师展示并指导如何写好指定的生字,强调偏旁的书写。

4. 布置作业:

- 继续书写练习,并用指定偏旁组字。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板书设计:

```

春到梅花山

人们 梅花

涌动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人流 一朵一朵

欢乐的海洋 散发 清香

(多) (美)

```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浸润于梅花山的生动描绘中,体会春天的美丽,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第3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课程设计探索
拓展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并认识与之相关的5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含义。

3. 感受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春天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观察、想象、朗读等方式,深入理解文中描写的春天梅花山的场景。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意境美和语音美,以培养他们的语感。

教学准备:

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梅花相关的图片及梅花山的美丽景象。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春天,春姑娘来到了小池塘,给小池塘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呢?”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过渡到新课:“今天,春姑娘又来到了美丽的梅花山,她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到梅花山》这篇文章,看看梅花山的春天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揭示学习目标

1.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 学习本课中的新生字,认识多音字及4个偏旁,并理解它们组成的词语。

三、字词学习

(一)自主学习生字

1. 自由读新词,确保发音准确。鼓励学生与同桌进行竞赛,看看谁更棒。

2. 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纠正发音,紧密结合生字进行新词的创作与交流。

(二)初读课文

1. 自行阅读课文三遍,找出生字新词并用不同颜色标记,确保读通顺畅。

2. 指名学生进行分段朗读,邀请其他同学给予反馈,评议读音是否准确流利。

(三)生字教学

1. 针对特定新字(如“寒”、“还”、“尽”、“挨”、“片”),引导学生思考记忆的方法,以及书写的技巧。

2. 鼓励班级分享彼此的书写经验,并在黑板上展示美观的字样。

四、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对照学习目标,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与生字的学习。

五、当堂训练

1. 组词练习:

- 空()

- 不()

- 尺()

- 寒()

- 还()

- 尽()

2. 运用“欢乐”造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们感受到的快乐与欢愉。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将通过引导、互动、反馈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真正感受“春到梅花山”所带来的春意盎然的自然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