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有序观察图画,识别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交流中敢于发挥想象,要求口齿清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自然,培养优良的语言表达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交流能力,强调在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想仔细,并记在心上;鼓励他们勇敢表达不同的看法,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3. 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欣赏、鼓励、合作和评价他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4.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残疾人生活困难的观察,分享个人见解,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关爱,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树立对他人的同情心和关怀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残疾人所面临困境的观察和想法,并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
1. 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勇于参与讨论,生动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表达更加流畅通顺,以便让他人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2. 使口语交流体现出活力和个性,以生活化、情感化、得体化的方式进行,使课堂氛围更加诗意、童趣,真正让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充满精彩。
教学过程:
一、引入资料
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残疾人奋斗精神的资料,引发学生讨论。例如,可以提到张海迪和她作为轮椅使用者依然努力翻译书籍的故事,或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如何在全身瘫痪与失明的情况下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说出身边知道的其他残疾人励志故事。
师:小朋友们,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发表感受,如“他们真的很坚强”、“我也想帮助别人”等,教师适时引导,强调“自强不息”的主题。
二、引导谈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拥有健康身体的他们是多么幸福,同时在他们身边,一些残疾人的生活却充满挑战与困难,这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引入主题《我想这样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爱心行动。
三、创设情境
创建多种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例如:
1. 一位盲人在商店里挑选商品;
2. 公共汽车上有一位腿脚不便的乘客;
3. 一位同学走路有些吃力;
4. 一位同学因重病面临经济困扰;
5. 一位聋哑人询问方向。
学生在小组中选定情境进行讨论,然后挑选一两个进行表演,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提升表达能力。
四、互动讨论
出示几种情境下的行为让学生进行评价:
1. 笑话走路有困难的同学(错,为什么?)
2. 主动帮助盲人过马路,并提醒安全(对,大家会如何评价这个行为?)
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题目,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如何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心与尊重。通过角色扮演,如老师模拟残疾老人,学生主动上前搀扶,强化他们的同情心和勇气。
五、爱心感言卡
让学生写下对残疾人表达的善意言语,设计“爱心卡”,记录下他们的祝福。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进行评价。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关爱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更要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周围不仅有残疾人,还有许多面临困难的人需要帮助。通过小小的举动,我们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以歌曲《爱的奉献》作为课程结束,让爱心持续传递。
教学教案:关爱残疾人与助人为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2. 培养学生关心、照顾残疾人的意识,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倾听、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 录像片段展示残疾人生活的真实情况。
- 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学生准备
- 课前搜集关于残疾人的资料,如他们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身体残疾,常常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比如,我们班的任娇娇同学,她曾遇到哪些困难呢?同学们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呢?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一想,说一说
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帮助任娇娇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可能的行动。小组讨论后,请每组选出代表,来分享你们的爱心行动。我们会表扬积极表达自己看法的同学,让大家学习。
三、情境研讨
我们来讨论如何在以下情况下给予帮助:
1. 一个盲人在商店里需要买东西。
2. 公交车上来了腿脚不便的残疾人。
3. 想要和聋哑人沟通。
4. 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各小组就这些情境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你们的想法。最后,全班一起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帮助方式。
小结:通过讨论,大家展现出了浓厚的爱心,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我们都能多多关心身边的人,社会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四、歌曲欣赏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首歌曲《爱的奉献》。歌词中提到的“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提醒我们,生活中处处需要爱。听完后,大家可以分享听歌的感受,以及爱在我们身边的重要性。
五、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不仅有残疾人,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今天的课程要让我们的关爱变成实际行动(擦去课题中的“想”字),从而真正帮助他人,好吗?
六、作业设计
1. 做一做:成为一名帮助残疾人的“小小志愿者”,在家中或校园内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2. 夸一夸:写一篇小作文,赞美身边那些乐于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从小树立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让爱心在校园里不断传递。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想这样做》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听课、读书和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
2.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增强自理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对学习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常规。
教学难点:
- 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
教学准备:
- 常用文具(如铅笔、橡皮、卷笔刀等)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18分钟)
1. 听课
- 学生在上课时应端正坐姿,专注听讲,确保不分心。要积极发言,遇到问题时要举手示意,并在获得老师允许后站起来自信发言,声音要洪亮。
2. 读书
- 学生应双手持书,身体略向前倾,眼睛与书本保持约一尺的距离,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3. 写字(三个一)
- 核心要求包括:坐姿端正、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桌子保持一拳的距离。
- 学生需注意握笔的姿势,确保手与笔尖的距离保持一寸。
- 写字时要求做到干净整洁,落笔稳当,确保位置准确,避免涂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未来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律意识。
二、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20分钟)
1. 用卷笔刀削铅笔
- 教导学生如何安全地使用卷笔刀,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工具。
2. 整理文具
- 指导学生如何将常用文具分类整理,做到井井有条。
3. 整理书本
- 学生需准备铅笔5支、橡皮1块、格尺、卷笔刀以及课程表,并学会合理配置学习用品。
4. 学习包书皮
- 教学生如何包书皮,确保书本整齐无卷页,并按当天课程的要求,合理放置学习用品,做到有序整齐。
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用品的爱惜和管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以增强独立性。
三、作业设计(2分钟)
1. 学生回家后试着自己给数学书包好书皮,并写清楚自己的名字。
2. 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和书包,确保学习用品整齐。
板书设计:
- 主题:1—3 我想这样做
- 核心要点:保护视力,注意坐姿;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通过这样的授课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