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
《对韵歌》是一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韵文,选材来源于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其结构对称,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学习。本篇文章将围绕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象形字的巩固与巧妙记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重点关注识字与写字。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图文与生活情境来进行识字,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自主识字。在前一节课程中,我教授了《日月水火》的象形字,学生们已经对象形字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我采取了更为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我让学生在课本上圈出不认识的字,之后请会认字的同学分享他们的记忆方法。 例如,翁雨萱同学将“雨”字形容为两扇窗户和小雨点,这样的形象化表达,使得同学们对“雨”字的记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这种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他们自主识字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样的自我探索与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感。
二、多样化的诵读形式,增强背诵能力
《对韵歌》由于其对举的特性,读起来非常流畅。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包括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这些多样的朗读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我又安排了多样化的背诵形式,如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有趣且生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实现了对《对韵歌》的熟练背诵,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趣味性融入与游戏安排
为确保课堂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计了一些趣味游戏。例如,我与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提问“云对——”,学生则一致回应“雨”,这种互动巩固了对《对韵歌》的记忆,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了字与词、词与句之间的联系。
另外,游戏“摘南瓜”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只有在正确读出南瓜上的字后,才能将其摘下。这类互动不仅使学生在乐趣中巩固了生字,还能有效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通过这种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提升了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四、教学反思与不足
尽管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识字的教学环节,我虽然花费了十分钟时间,但效果不如预期。一方面,在教授“虫”字的书写结构时,我没有足够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时忘记了关键要点;另一方面,我展示了两位同学的书写,却没有让他们进行修改和反思,书写技巧未能得到及时强化。未来,我需要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书写细节,及时反馈并进行修改,以确保他们的知识得到巩固。
总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反思,通过地区性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法无定法,常反思能助我不断进步。
《对韵歌》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其独特的对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该课文不仅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还通过押韵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上口,进而提升他们的记忆能力。针对《对韵歌》这篇课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识字,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首先,巩固象形字的认知是这节课的重头戏。在课文中,需要认读的字如“云”、“雨”、“鸟”等,均为象形字。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象形字的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理解来记忆这些字形。比如,云的形状像是飘动的云朵,雨则可以联想到雨滴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字的认知,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字义的理解。
其次,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字词进行识字也是本节课的重要策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字,可以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特别有趣,比如,通过展示《天生一对》、《风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法布尔昆虫记》等绘本,鼓励学生大声朗读书名,并圈出书名中包含的生字“对”、“风”、“花”、“虫”。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意识到生字就在他们的生活周围,还鼓励学生多读书,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另外,诵读与背诵的多种形式是本课的另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背诵《对韵歌》,教师为了提升课堂趣味性,采用了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样的方式。在这样的互动式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体会到韵文的节奏感,还能在不断的练习中熟悉课文,终达到流利背诵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与趣味性。“读生字,摘桃子”和“找朋友”的游戏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摘桃子”中,只有读对了字,才能成功摘下桃子,这种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励他们认真学习。而在“找朋友”游戏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反思中,我认识到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间管理,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纪律方面,虽然学生的表现尚算不错,但仍需不断地加强常规提醒,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综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为自信且热爱语文的孩子。
1.学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1.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2.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3.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
4.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5.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