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不同种类文具的形状、颜色、重量和气味等特征。
2. 初步认识文具的制造材料。
3.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并能够简单描述其特征。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对文具进行有效分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
教学准备:
准备铅笔、钢笔、圆珠笔、削笔刀、文具盒、笔袋、橡皮、水彩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各类纸张、改正液、透明胶等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说一说: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书包里有哪些文具,能不能把每一样文具介绍给大家?
2. 猜谜语:出一个小谜语“他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答案:书包)
二、活动一:认识文具
1. 鼓励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书包内容,观察并交流各自的文具,积极指名汇报。
2. 教师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与学生一起识别并讨论这些文具的功能。
3. 师生共同总结文具的主要作用,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爱护我们的文具。
三、活动二:观察文具
1. 学生自由观察手中的文具,分别从形状、大小、软硬、颜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2. 学生可以相互展示自己的文具,讨论这些文具的材质是否相同,教师引导加深认识。
3. 游戏时间:安排“闭眼摸文具”的游戏,鼓励孩子们通过触觉来猜测摸到的文具,增加趣味性与参与感。
4. 小结并再次提醒学生如何去珍惜和爱护自己拥有的文具。
四、活动三:亲子互动
1. 布置回家任务,让学生向父母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具,分享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 各种各样的文具
- 认识文具
- 观察文具的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各种文具的特点,还能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具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学生将能够识别校园内的一些自然事物,了解基本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和天气的变化。
2. 科学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明确考察问题,制定考察计划,并实际参与考察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 科学态度
学生将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认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关于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以及小收纳盒子用于存放观察到的自然物品。
- 教师准备:制作考察提示的PPT,内容包括考察的注意事项和引导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例如:“你们知道达尔文是怎样研究自然的吗?”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就是模仿达尔文的方法,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自然现象。
(二)新课学习
1. 明确考察对象
- 提问鼓励学生思考:
1. “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自然事物,比如动物、植物、石头等?”
2. “我们可以选择校园的哪个区域进行观察呢?”
2. 交待考察提示
- 指导学生选择植物茂盛的地方进行观察并记录:
1. 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和大小。
2. 记录观察到的事物和相关的发现。
3. 每组需带回2-3样自然物品,如树叶、石头等。
4. 强调要爱护校园环境,不随意破坏植物。
5. 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跑动和推挤。
3. 实地考察
- 学生排队,在教师的引导下,前往指定区域进行观察与考察。
-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并适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鼓励他们提问。
4. 返回教室
- 在考察任务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有序返回教室。
(三)整理与交流
1. 整理物品
- 学生们回到教室后,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观察物品,并妥善保管。
2. 小组交流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总结观察到的特点和有趣的事实。
3. 布置下节课
-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例如准备绘画或展示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物品,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观察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认真细致态度与团结合作意识。
2. 通过实地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 学会独自思考,找出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形及圆形物体周长的方法,并掌握不借助尺具的测量方式。
4. 认识并了解常用的各种尺具。
二、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1. 在测量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及合作的态度。
2. 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技巧。
3. 独立思考并找到测量不同形状物体周长的方法,同时探索不用尺具的测量方式。
- 教学难点:
能够自创方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形和圆形物体的周长,以及想出不用尺具来测量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 教法:实验法、互动法
- 学法: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观察记录
四、课前准备:
- 各种类型的尺(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等)
- 适合测量的物体(木板、铅笔、方形和圆形物体、绳子等)
- 纸张和笔用于记录测量结果
五、教学流程:
1. 活动一:认识不同的尺具及其使用
- 观察几种不同的尺,了解它们的外形和特点。
- 教师介绍古代人使用不同测量方法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活动二:掌握尺具的基本知识
- 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尺的多样性,以保证他们知道哪些尺是常见的。
- 观察尺上的刻度,向学生解释1厘米的长度,并提醒他们注意大厘米和小厘米的刻度线。
3. 活动三: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教师演示如何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
-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练习,逐步尝试测量不同类型和难度的物体。
4. 活动四:探索图形尺的用途
- 学生观察图形尺,讨论其构造和在数学测量中的作用。
-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测量,尝试使用图形尺测量各种物体。
5. 活动五:创新测量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以及如何测量形状各异(方形和圆形)的物体的周长。
- 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不借助尺具的测量方法。如使用绳子量物体的周长,再用尺测量绳子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周长。
六、总结与反馈:
- 课堂结束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经验和使用尺具的乐趣。
-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测量不同的物体,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希望能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并对测量产生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