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悉各自的上学路线,感知不同方式的上学体验,并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验上学路途中的快乐与温暖,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体经营上学路上的快乐和温暖,学会感恩。
- 重点: 理解和体验各种上学方式,认识上学路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白板课件。
2. 微课制作工具。
3. 学生自制的上学路线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向学生播放一段欢快的歌曲,激发他们对学校的期待。然后引入课程主题《上学路上》。
2. 讨论一:你是怎么来上学的?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上学方式,可以是父母陪伴,也可以是独自前往。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大家的上学方式各不相同,增进对彼此的理解。
3. 讨论二:上学路上有哪些景象和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上学路线图,分享经过的主要地点,特别是安全隐患的地方,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4. 观察与分享:
- 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片,了解不同地区小朋友的上学方式,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
5. 温暖的回忆:
- 讨论上学路上哪些人给学生带来了温暖,让学生分享家人、老师、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体验来自他人的关心。
6. 演练环节:
- 设计情境,让学生与同桌演练道谢和打招呼的场景,鼓励他们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
本课小结:
- 列举出上学路上经历的关心和爱护,强调每位小朋友的上学经历虽有所不同,但共同目标是快乐、安全地上学。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发现并分析上学路上的常见不安全现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认识常用交通信号,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难点: 识别和理解上学路上安全隐患。
- 重点: 掌握与生活相关的基本交通安全知识并自觉遵守。
教学准备:
1. 白板课件。
2. 微课制作工具。
3. 制作交通信号示意牌。
教学过程:
1. 复习与导入:
- 回顾上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预告将讨论的主题是上学路上的安全。
2. 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组,讨论在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不安全行为,每组分享发现并进行归纳。
3. 安全意识提升歌唱:
- 教导学生编写一首关于安全行为的歌,每个动作都象征性地表达出遵循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4. 交通信号学习:
- 介绍关键的交通信号,通过实际示例帮助学生了解何时行动,认识何种信号应当注意,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5. 小交警活动:
- 设定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指挥交通的感觉,以此加深对交通信号及规则的认识。
6. 飞行棋游戏:
- 利用飞行棋游戏,将交通安全知识编入其中,寓教于乐,巩固学习内容。
课后总结:
- 整节课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成为懂得安全与文明的小学生。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认识到上学路上的变化及安全隐患,也培养了感恩意识,明白彼此的关心与守护让我们的上学之路充满阳光和温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猜他是谁”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回忆并认识任课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亲近感。
2. 通过观看图片和微课,让学生认识校园中的其他教职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及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从而形成积极愉快的校园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任课老师及其他教职工的角色与工作,激发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
- 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认知校园中的各类教职员工,并形成对校园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准备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职员工的照片、体育老师的颠球视频、音乐老师弹琴的视频、校工的微课、签名活动视频。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欣赏儿歌《老师老师》。此环节通过歌曲引导孩子们进入课堂氛围,感受对老师的热爱。
一、认识任课老师
- 教师互动: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分享认识的老师,并引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 游戏环节:
1. 教师描述: 描述一位老师的特征,例如女性音乐老师的长发和眼镜,并引导学生猜测她的身份。
2. 体育老师: 出示体育老师的颠球视频,并询问学生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及感谢的话语。
- 学生互动: 鼓励学生描述任课老师,让其他同学猜测,并通过对老师辛苦工作的理解,表达感激之情。
- 小结: 通过互动小游戏巩固对任课老师的认识,强调在校园内与老师友好打招呼的重要性。
二、认识其他老师和校工
- 启发讨论: 询问学生除任课老师外还认识哪些老师,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总数。
- 图片展示: 出示学校教师的集体照,认识校长和大队辅导员。
- 微课观看: 播放关于校工工作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校工的职责,强调他们在我们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外活动:
- 签名活动: 通过视频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礼貌地请老师签名,培养与老师交流的良好习惯。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教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向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感受校园的温暖与安全。
2.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欣赏儿歌等多样化方法,掌握与老师良好沟通的技巧,了解师生交流的礼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学习在校园中寻求帮助的方法,理解师生交流的基本礼仪。
- 难点: 鼓励学生勇敢、主动寻求帮助,从而加快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
教学准备:
准备视频《羽毛球事件》,道具“笑脸”和“哭脸”。
教学过程:
一、反馈交流:
- 学生分享参与签名活动的体验,讨论如何更深入地认识校园老师。
二、遇到困难,寻求帮助
- 视频引入: 播放关于小朋友羽毛球被困高处的情境视频,启发学生思考应对策略。
-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在学校遇到困难的经历,并相互探讨解决方法。
- 学习求助技巧: 通过视频分析学生礼貌求助的示范,强调与老师交流的方式。
三、链接生活,分享经历
- 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中的实际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强化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四、尊敬师长与文明礼仪
- 小裁判活动: 通过“笑脸”或“哭脸”判断环节,提高学生对文明行为的认识。
- 讨论: 学生讨论与老师相处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通过相应的判断题加深理解。
五、学习儿歌与小结:
- 利用儿歌的形式,再次强化对文明待人的理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 主题:我认识您了
- 内容如“请”“您好”“谢谢您”“您辛苦了”等礼貌用语进行总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积极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通过各类游戏活动和名片交流的形式认识新朋友,掌握自我介绍的技巧,包括姓名、爱好等基本信息。
2. 学生愿意与同伴交往,克服交往中的胆怯心理,体验与同伴积极互动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主动地介绍自己的朋友,利用游戏活动来增进彼此了解。
- 难点:学生需克服胆怯心理,积极与同伴交流,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包括微课和视频)、名片样本以及相关的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我的好伙伴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过往交往经验,创造安全的交往环境。
- 导入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回想一下你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你们的好朋友有哪些呢?现在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来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吧!
- 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好伙伴
- 学生可介绍:
1. 幼儿园的朋友;
2. 同小区的朋友;
3. 新认识的小学朋友。
- 重要问题引导:
1. 你们是如何认识的?
2. 现在你们一起做些什么?
- 小结
教师总结:大家都很喜欢交朋友,今天你们介绍了那么多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二、活动二:“网”到一个新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促进学生彼此认识,激发交往兴趣。
- 导入
教师提议:接下来我们来玩“网鱼”游戏,大家可以借此机会介绍自己,结识新朋友。
- 组织“网鱼”游戏
- 游戏规则:
1. 学生手牵手形成“渔网”;
2. “小鱼”被网住后需进行自我介绍;
3. 介绍完毕后转变角色。
- 教师引导放映游戏演示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戏流程。
- 开展游戏
教师分组后进行游戏,过程中关注那些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
- 交流反馈
教师询问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他们都分享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 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游戏,多交朋友。
三、活动三:做张名片送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丰富自我介绍的形式,促进交流。
- 导入
教师介绍:通过交换名片,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新朋友。
- 观察名片样本
教师展示一些名片样本,引导学生注意名片上应包含的信息如姓名、爱好、年龄等。
- 名片制作及交换
教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开始设计自己的名片。随后带上名片去交换,继续与新朋友沟通。
- 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使用名片的形式来认识更多朋友,增进友谊。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签名任务”活动,拓展与新朋友的交流。
2. 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伴进行沟通,体验愉快的互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通过共同兴趣的交流,提升交际能力和体验。
- 难点:积极与他人交往并获得正面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学生兴趣调查表、兴趣爱好牌、签名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新朋友签名会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继续探寻新朋友的特点。
- 导入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新朋友,完成小任务就能了解到他们的特点。
- 观察签名任务单样本
教师展示任务单,鼓励学生通过任务发现新朋友,并请他们签名确认。
- 组织签名活动
学生开始活动,相互寻找伙伴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 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能力,表扬他们的表现。
二、活动二:好友大搜索
设计意图:进一步扩展交际,深入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
- 导入
教师提及:通过了解兴趣爱好,我们能够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 现场分组交流
教师展示班级的兴趣爱好统计,学生根据兴趣分组进行交流。
- 反馈交流
教师引导每组学生分享交流内容,适时鼓励参与感强的同学。
- 小结
教师强调共同兴趣的重要性,并鼓励多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爱好。
三、活动三:认识你真好
设计意图:分享彼此的故事,拉近同学间的情感距离。
- 导入
教师询问:谁愿意分享和朋友间的有趣故事?
- 故事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快乐或伤心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彼此的感受。
- 学习小诗
通过小诗,加深学生对友情的理解。
四、活动四:怎样做个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渗透交友技巧,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导入与播放微课
教师播放关于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导思考和讨论。
- 小组交流
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分享各自的见解。
- 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在新环境中勇敢交友,并希望他们能够在启源小学的大家庭中收获快乐。
---
板书设计:
1. 拉拉手交朋友
2. 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年龄、生肖、地址、特点
3. 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教学设计:快乐的小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王晓的故事,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第一天的感受,从中感知小学生身份的变化。
2. 帮助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从而更好地接受自己成为小学生的新身份。
3. 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期待,鼓励他们以积极心态面对上学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通过各种互动方式,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
- 难点:引导学生克服上学初期的紧张情绪,培养积极的上学心态。
教学准备:
1. 白板课件。
2. 心情卡片等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
一、看故事绘本,回忆上学路
1. 引入故事:老师提问,看看小朋友们对故事的感兴趣程度,并引入王晓上学的故事。
2. 回忆上学前的体验:
- 教师通过插图展示王晓背书包的情景,启发学生分享父母对他们上学的期许,以及自己内心的期待与疑虑。
3. 讨论上学路上的经历:
- 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去学校的路上遇到的朋友或邻居,以及如何愉快地与他们交流。
4. 校门口的欢迎:
- 教师展示校门口的迎新氛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开学典礼的参与经验,感受学校的温暖和欢迎。
5. 找到教室的策略:
- 带领学生分享如何找到自己的教室,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6. 见到老师和同学的感受:
- 引导学生谈论第一次见到老师和新同学的心情,分享快乐与惊喜。
7. 心情交流:
- 学生挑选心情卡片,分享自己开学第一天的心情和开心事。
二、聚焦小妹的情感,寻找解决方法
1. 情感观察:教师展示小妹在开学第一天的不安情绪,鼓励学生一同猜测其可能的担忧。
2.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幼儿园与小学生活不同之处的看法,并讨论如何应对新环境带来的挑战。
3. 总结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父母、长辈对他们的期待,增强他们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让他们明白新生活的积极一面。
三、课堂结束与展望
- 总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期待下节课继续学习如何珍惜学习用品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领新书的活动,渗透交往礼仪,培养珍惜书本的意识。
2. 通过书包来源及整理书包的竞赛,增强对学习用品的爱护意识。
3. 在活动中适应家庭的新期待,悦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新身份。
教学准备:
1. 白板课件。
2. 微课视频。
3. 新书和书包等实际材料。
教学过程:
一、我爱新书本
1. 领取新书:
- 邀请小组领书,老师强调爱护书本的重要性。
2. 数书与认识:
- 学生数一数领取的新书,分享书名与内容,互动增强记忆。
3. 讨论与欣赏:
- 学生翻看书本,与同桌讨论自己喜欢的原因,培养对书本的感情。
4. 爱护书本的建议:
- 学生分享保护书本的方法,并由老师辅导写上自己的名字,强调记录的意义。
二、我爱新书包
1. 书包的来历:
- 学生讨论自己的书包由谁送给,感受家庭的期待。
2. 书包整理:
- 通过互动观察,学生探讨哪些物品适合带到学校,哪些不适合,并总结整理书包的方法。
3. 实践与比赛:
- 进行书包整理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自我坚持与目标设定
1. 逐步培养习惯:
- 教师展示目标表,鼓励学生记录一周的坚持情况,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 总结与展望:
-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期待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1. 快乐的小学生
- 爱新书
- 爱书包
通过以上两课时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成为小学生这一身份的意义,激发起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新学期中,开开心心,学习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