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10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篇文章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小学劳动课教案,内容涵盖了教学目标、活动安排和评估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1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做简单家务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生活技能,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趣。

教学工具、材料:

- 高压锅或电饭锅

- 大米

- 清水

- 材料清理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谈话,引导他们说说在家中是否见过父母做饭,自己有没有尝试过煮饭,并询问他们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分享,激发学生对自我动手煮饭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二、学学做做

1. 高压锅煮饭:

- 步骤一:拣米、淘洗

- 首先,让学生观察大米的外观,了解大米的来源和营养。然后,教授学生如何拣去坏米,之后进行淘洗,强调要用清水将米粒轻轻地涤荡,去除表面杂质。

- 步骤二:加水

- 教授学生合理的水米比例,以及水的添加方式,让学生亲自尝试,通过经验与观察,找到最佳的水量。

- 步骤三:检查密封圈、排气孔并加盖

- 讲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确保安全。

- 步骤四:进行烹饪

- 先用旺火加热,待压力形成后转小火焖煮3-5分钟,同时观察锅体的变化,了解压力的作用。

- 步骤五:开盖

- 强调冷却的重要性,切忌在锅内有气压时打开锅盖。学生可以观察锅盖的变化并讨论安全的重要性。

2. 电饭锅煮饭:

- 步骤一:准备工作

- 让学生了解电饭锅的构造,指导他们用清洁布将内胆和外层表面擦拭干净,强调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 步骤二:插电操作

- 教授学生在插电时的注意事项,确保用电安全,强调不能用湿手插拔电器的道理。

三、想想练练

1. 在淘米的过程中,提问学生:“你认为洗米次数越多真的越好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能的结果是洗米太多可能会损失营养成分。

2. 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煮饭,并参与日常的家务劳动,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通过实践,成为家长的得力助手,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总结:

本节课不仅教会学生基本的煮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家庭劳动的责任感和参与感。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提升知能与情感,使他们在日后能够独立、更好地生活。

第2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蛋糕制作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蛋糕制作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掌握制作蛋糕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协作意识。

3. 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认识,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蛋糕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材料准备、搅拌、烘焙和装饰以及注意事项。

2. 各种制作蛋糕所需的材料及工具,如面粉、糖、蛋、奶油、模具等。

3. 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来实际制作蛋糕,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式蛋糕,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介绍蛋糕制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展示所需的材料与工具,如打蛋器、混合碗、烘焙模具等。

2. 讲解环节:

- 教师详细讲解蛋糕制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包括:

- 材料的选择与比例:选择新鲜的食材,确保质量。

- 工具的使用:如如何正确使用打蛋器、烤箱的安全操作等。

- 注意事项:例如,如何避免面糊结块、烘焙时间的把控等。

3. 分组制作:

- 学生按教师的指示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领取一份蛋糕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所学步骤制作蛋糕。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参与其中。

4. 品尝环节:

- 蛋糕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将自己的成品展示出来,并进行品尝。在品尝的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增强相互学习的机会。

5. 总结环节:

-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活动,梳理蛋糕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通过讨论,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如洗手、使用清洁的工具和材料、妥善储存食物等。

四、教学评价:

1. 依据学生的作品进行制作过程的评估,关注制作成果的外观与口感。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3. 通过提问与交流,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及理解程度。

五、教学扩展:

1.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不同风味的蛋糕,如巧克力蛋糕、水果蛋糕、香草蛋糕等,探索多元化的蛋糕制作。

2. 引导学生了解蛋糕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与历史,讨论各国的传统蛋糕及其特色。

3. 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蛋糕店或工厂,观察蛋糕的生产流程,增加实践经验与对产业的了解。

通过这种新颖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蛋糕制作的技巧,还能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食品安全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洗碗筷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洗涤碗筷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做家务劳动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一段适合1-3年级学生观看的教学录像,展示优质洗碗筷的过程。

- 学生:每位学生需准备少量的碗筷、一块干净的洗碗布和一盆清洁水。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掌握洗碗筷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教学难点:

- 在擦洗碗筷时,如何协调双手的配合,掌握适当的用力,以有效去除油渍并彻底冲洗干净。

教学过程:

1. 故事引入:

- 以一个小故事开场,引发学生对做家务和洗碗筷的兴趣,启发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项技能的重要性。例如,讲述一个小朋友因学会洗碗筷而帮到了忙碌的家长,感受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2. 学习洗碗筷:

- 示范洗碗筷:

- 播放教师准备的录像,生动展示洗碗筷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操作。教师边放录像边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 过程讲解:

- 观看后,邀请学生一起讨论洗碗筷的过程,并在黑板上书写出步骤:一、擦洗,二、冲洗,三、擦干,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的具体操作。

- 实践操作:

-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反复进行洗碗筷的过程,教师在旁指导,纠正姿势与手法。

- 比赛环节:

- 组织一个友好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洗净碗筷,并在赛后强调注意安全,例如注意水滑和使用清洁工具的方式。

- 总结与反思:

- 比赛结束后,教师提问:“现在你们学会了洗碗筷,回家后准备如何帮助父母呢?”以及“如果碗筷上有很多油渍,你们会怎么处理才能洗得干净呢?”

3. 整理与总结:

-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申洗碗筷的重要性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参与家务,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 布置宿题:让每位学生回家后亲自洗一次碗,写下他们的感受,分享在下节课上。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学到洗碗筷的技能,更能意识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建立起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第4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使用电饭煲进行煮饭,培养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力。

2. 了解微波炉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安全、合理的使用技巧。

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在上课前咨询家长,了解电饭煲的使用方法及微波炉的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话题:“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尤其是在厨房,电饭煲和微波炉成为了我们日常烹饪的得力助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们。”

(二)使用电饭煲的教学。

1. 学习用电饭煲煮饭时,请一些有经验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做法,比如水的比例、米的清洗、煮饭时间等。

2.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例如插头要插好,使用后要及时断电等。这样不仅能让饭更香,更能延长电饭煲的使用寿命。

(三)微波炉的操作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微波炉的多种用途,比如:加热食品、解冻食材、消毒杀菌等。

2. 请同学们分享他们的使用经验,同时讨论在使用微波炉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使用微波炉专用容器,避免金属物品,控制加热时间等。

(四)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电饭煲和微波炉的使用要领,并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家实践,帮助父母做一些小家务,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也能提升自我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的意识。

(五)课程延伸。

在班级中,进行“家务事小能手”的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家中通过使用电饭煲和微波炉参与到简单的烹饪中,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家庭责任感。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促进与家人的情感交流。

第5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包饺子

一、教学内容

本课为《包饺子》的第二课时,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今天的重点是掌握包饺子的方法。这项活动不仅是家务劳动的实践,更是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包饺子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种饺子造型的包法,增强观察、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体验劳动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树立爱惜劳动成果和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习和掌握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四、课前准备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拌好的饺子馅和醒好的面团。

- 每组准备适量面粉、擀面杖、两块盛放饺子的盘子,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展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 引入话题,提问同学们是否会包饺子(进行小调查)。

2. 分享经验

- 邀请会包饺子的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光听别人讲解无法掌握技能,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3. 做准备

-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介绍课堂活动场地,准备工作如揪小面团和擀饺子皮。

(二)包饺子

1. 师生共同学习

- 演示一种简单的包饺子方法,逐步讲解:

1. 取一片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 对折成半圆,捏紧中间。

3. 双手从两边向中间封口,确保饺子不漏。

2. 小组练习

-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练习包饺子,探索不同的包法。

3. 问题讨论

- 引导学生讨论在包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教师强调小结

- 指出包饺子时应注意的细节,如馅料的适量、捏紧饺子边缘的方法。

5. 再次尝试

-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包出完整的饺子,鼓励相互指导。

6. 欣赏

- 展示不同样式的饺子,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7. 自主尝试

- 发放写有每种饺子制作方法的卡片,让学生自由尝试包不同造型的饺子,同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包出独特的饺子。

(三)成果展示

- 学生展示自己的包饺子成果,分享各自的创意与体验,让大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

- 让学生反思今天的活动,询问他们的感受与收获。强调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鼓励他们在下一节课品尝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增添快乐体验。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包饺子的技巧,更在集体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交流,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第6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教学主题】:

学习制作烙饼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地点】:

劳动课教室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烙饼的制作方法及每个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准备】:

1. 烙饼的原料:面粉、水、油、盐等;

2. 制作工具:平底锅、擀面杖、碗、刀等;

3. 教案、PPT或相关图片资料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话题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制作美味的烙饼。你们有没有吃过烙饼?觉得它好吃吗?你们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

2. 知识导入:烙饼是一道传统的面食,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它的起源,看看不同地区的烙饼有什么特色,和怎样在课堂上制作简易又好吃的烙饼。

二、制作烙饼的步骤(15分钟)

1. 原料与工具展示:老师展示必须的原料和工具,带领学生认识每一样材料和工具的用途,并询问学生对这些材料的了解。

2. 示范制作:老师按照步骤示范如何制作烙饼,包括和面、擀面、加热等环节,提醒学生注意火候和调料的用量。

3. 学生实践操作:分小组,让每位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在旁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每一步。特别关注在操作时的安全事项,如避免烫伤等。

三、团队合作(10分钟)

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环节,如擀面、烙饼、清洗器具等,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2. 合作交流: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做法,帮助彼此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品尝与总结(10分钟)

1. 烙饼品尝:待所有烙饼制作完成后,邀请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烙饼。鼓励他们描述烙饼的口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就感。

2.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烙饼的制作步骤,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比如如何选择新鲜食材及保持厨房清洁。

通过本次劳动课程,学生不仅学会了烙饼的制作,还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认识到食品安全和团队合作的意义。希望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美食的制作。

第7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课的教学与实践,让学生了解纽扣的相关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术。

2. 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纫针、打线结及钉纽扣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针和线进行实际操作。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增强对细节的关注。

2. 训练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树立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养成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责任感,发扬关心他人的品德。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与汇报,帮助学生理解纽扣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纫针、打结和钉纽扣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纽扣的钉法及其技巧。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样式的扣子、仪器、视频资料及多媒体教具等。

学生准备:针、线、各种纽扣、卡纸、剪刀等工具。

六、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画。

- 教师:请大家找到这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谁的观察力更出色?(学生自由回答)

- 教师:我们将帮助他把纽扣钉上去。今天的课题就是什么?(出示课题)

2. 激发学生探究:

- 教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准备了哪些扣子呢?(自由回答)

- 教师:哪一组可以分享你们收集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 教师:很棒!老师这里还有其他种类的纽扣,大家请看看。

- 教师:你们能告诉我钉纽扣的原因和它的具体作用吗?(出示实物)

- 教师:纽扣的哪些工具是必要的?(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带来的针和线。(学生展示)

- 教师:在选择线时要注意,线的粗细和颜色要与纽扣相搭配。

-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了解钉纽扣的步骤,大家要注意钉纽扣需要哪些步骤。

- (观看录像)

- 教师:钉纽扣的步骤有哪些?(学生汇报)

- 教师: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纽扣,如果是不同于录像中的扣子,你能钉好吗?(学生回答)

-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操作。

3. 学生研究实践:

- 教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如何钉好自己带来的纽扣?(学生研究实践,教师指导)

4. 师生共评:

- 教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大家一起欣赏。

- 教师:谁来分享一下你钉了几个纽扣,是什么样的扣子?(学生汇报展示)

- 教师:通过今天的课程,大家学到了什么呢?

5. 师生共结:

- 教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优秀,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钉纽扣的步骤,也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都会养成自己动手做事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通过这样一堂充实的劳动课,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但学会了生活技能,更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动手能力。

第8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劳动观念。

2. 体验劳动的欢乐,培养爱劳动的习惯,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劳动带来的幸福。

二、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劳动的名人故事及身边感人的劳动经历,准备分享。

2. 观察班级中爱劳动的同学,并准备对他们的赞赏语句,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劳动。

三、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教室的环境怎么样?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通过辛勤的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美,更是人类生活的基石。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劳动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热爱劳动。”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在我们享受宽阔马路和美味饭菜的同时,是否曾想起为我们创造这些美好生活的劳动者?他们的艰辛和付出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如果这些劳动者停止工作,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些感人的劳动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来源于历史名人,也可能是身边普通人的生活。无论身份地位,劳动都是他们创造生活的重要途径。从他们的经历中,你们汲取到了哪些启发?”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现在,让我们来发现和表扬班级中那些热爱劳动的同学。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呢?请大家用赞美的语言表达对他们的敬意,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劳动是光荣的,同时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会如何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呢?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劳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六)班长发起“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响应班长发起的‘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懒惰是可耻的,而劳动则是光荣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优秀学生。”

四、总结

“同学们,大家的双手是充满潜力的。让我们一起用双手去服务、去劳动、去创造,成为勤劳的小天使。把梦想描绘在心中,用汗水浇灌,以双手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通过劳动,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也能让周围的环境更加美好。”

第9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擦玻璃窗的实践与探讨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关注集体卫生、增强洁净环境的意识。

2.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他们掌握擦玻璃窗的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劳动中所蕴含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的有效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在实践中重视安全与效率。

教学准备:

- 抹布、报纸、水盆、肥皂水或专用玻璃清洁剂,以及安全梯(如有必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入课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个十分有趣的课题——擦玻璃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窗户作为通风和光照的重要一环,如果保持窗户的干净,会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明亮清新。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有没有擦过玻璃窗的经历?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呢?”

二、动手实践,探索擦玻璃的方法

1. 观察与实践:

- 首先,选取一块脏玻璃,让学生同学用干抹布擦拭,并观察结果。接着,再用湿抹布擦另一块脏玻璃,稍等片刻后进行观察。问学生:“你们觉得哪种方式效果更好呢?”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 引导学生总结:擦玻璃其实不仅仅是擦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大家可以查看书籍或者同学的笔记,找出比较有效的擦窗技巧。

2. 小组讨论:安全与技巧

- 分组讨论在擦窗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可以询问学生:“在你们观察的过程中,老师或家长是如何指导你们安全地擦玻璃的呢?”

- 中间可以穿插小组分享时的安全故事,让学生了解保持安全的重要性。

3. 动手实践报告

- 如果条件允许,邀请学生们亲自实践并填写实践报告,记录下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成功与不足之处,为日后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学习技术信息:擦窗工具的改进

- 在学生实践之后,展示一些改进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讲解现代工具如玻璃刮、蒸汽清洁器等的使用方法和优势。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擦窗效率,并减轻劳动强度。

四、总结与体验交流

- 让学生分享在这次劳动课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一项任务,还在于通过这项任务我们获得了哪些技能,以及在过程中感受到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 积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卫生清理工作,比如在家庭义务劳动中主动承担擦窗任务,落实课堂所学,同时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本次劳动课,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擦玻璃窗的方法,还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重要性,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0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拓展

小学劳动课教案

活动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是美德的一部分,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减轻家庭负担,增强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

活动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将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将了解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二、质疑:

1. 大家在家里会做家务吗?你们的参与频率怎样?

2. 请分享一下你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三、讲故事:

1. 故事一: 有一天,小华在周末的时候主动帮助妈妈擦玻璃。一开始她觉得很高兴,但忽然,她的妈妈却说:“这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情就不要做,做好学习就可以了。”

讨论:

- 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 如果小华的做法不妥,应该如何改进?

2. 故事二: 小刚放学回家后,看到奶奶在打扫卫生,他喊到:“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闻声立即去为他准备饮料。

讨论:

- 小刚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他应该如何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奶奶?

四、判断: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行为的对错:

1. 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 五芳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却不去。

3.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小红自己动手做饭。

4. 刘丽在高兴时帮妈妈做家务,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做。

5. 宋佳在学校里热心参与劳动,但回家后就不做任何家务。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劳动不仅是家庭责任的体现,也是个人品德的培养。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对此的感受。

五、竞赛: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整理书包比赛。看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包整理得整整齐齐。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意识到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减轻大人的负担,还能让我们从小培养出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成为父母的得力小助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