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绘本,掌握动物的外形特征,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使用“XX藏在XX地方”的句式,流畅而清晰地表达动物朋友的藏身之处。
3. 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玩捉迷藏的乐趣,增进同伴间的互动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绘本《藏在哪里》的PPT课件。
2. 孩子们在活动前体验过捉迷藏游戏的机会。
活动过程:
(一)启发兴趣,导入活动。
1.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呀!今天,我们要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朋友藏在不同的地方。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场景:树林、山洞、花丛……现在,我要开始数数了,你们快找到一个地方藏起来,一会儿我就来找你们。
2. 游戏开始:孩子们迅速找地方藏好,教师开始寻找,找到的小朋友要跟着老师一起去找其他藏起来的小朋友,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藏的位置。
3. 教师:捉迷藏的游戏真好玩啊!你们知道吗?树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玩这个游戏哦!(配合音乐播放,营造氛围)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情节。
1. 教师展示绘本中的一张图片,开始讲述故事。讲到小狐狸的部分时,教师邀请孩子们一起参与:小狐狸对动物朋友们说:“我来数数,你们都藏起来吧,一会儿我来找。”接着和孩子们一起从5数到1,营造亲密互动的氛围。
2.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狐狸首先找到的是谁呢?为什么能够识别出小兔子(例如:长长的耳朵露在石头后面)?鼓励孩子们完整地表述:“小兔藏在石头后面。”
3. 接下来邀请孩子们集体寻找其它动物,鼓励他们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我看到小鸭藏在花丛里。”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鼓励他们大胆推测和表达,增加他们的思维参与感。
4. 教师适时出示每个动物的藏身之处,与孩子们一一验证,激励他们参与交流:你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藏在什么地方的?
5. 在最后一轮寻找环节,教师出示一个未找到的动物,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猜测能力,带领他们逐步揭晓答案。
6. 教师总结:小鹿真聪明,它藏在树林里,因为它的角和树枝很像,大家都不容易找到它。
(三)拓展延伸游戏《藏在哪里了》
1. 让游戏继续:众多小动物们都在玩捉迷藏,现在我们要帮忙找到它们。每个动物只露出一点点,你们能猜出它们是谁吗?请你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
2. 找到小动物的孩子先坐下来,与身边的小朋友分享自己找到了哪种动物以及它藏在哪里。通过交流,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在活动中设置问题,例如:藏在草丛中的小动物可能是谁?露出长长鼻子的是哪种动物?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并将动物贴在对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它们藏在哪里。
4. 邀请环节:请其他小朋友也来分享他们找到的动物,鼓励他们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如:“我找到了小青蛙,它藏在池塘里。”
5. 最后,教师做总结:今天我们玩得非常开心,许多小动物的表现真棒!我们可以在图书角找到这本有趣的书,等会儿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在书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和动物朋友。
标题:探索溶解现象的有趣实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并理解搅拌能够加速溶解的原因。
2. 让幼儿认识到并非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增强科学认知.
3. 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准备一个透明杯子和一把小勺。
2. 每组准备一个大盆、一把大勺和两条抹布,以备清理使用。
3. 实验材料包括: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和适量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鸭子买糖的故事
以“小鸭子买糖”的小故事引入活动:小鸭子在帮妈妈买糖时,不小心将糖撒到河里。小鸭子努力寻找白糖,却一无所获。这个故事让小朋友们思考,白糖究竟去哪儿了,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实验操作:观察溶解现象
1. 教师示范实验
- 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 教师首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让幼儿观察其颜色和形状。
- 然后,让幼儿尝试温水并观察其味道,再将温水倒入盛有白糖的杯中并搅拌,观察白糖的变化。
- 向孩子们解释:白糖在水中的消失,意味着它已经溶解于水中,水的味道也随之变甜。
2. 幼儿实践操作
- 材料介绍与实验探索
- 教师将实验材料展示给幼儿,介绍每种材料的名称和特性。
-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投入温水中,观察这些材料是否溶解。
- 教师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确保操作过程井然有序,避免争抢材料。
- 结果讨论
- 每组选派两名幼儿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讨论哪些材料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溶解。
- 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孩子们主动发现并表达思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糖的多样性实验
在活动中,教师将展示多种不同的糖果,请小朋友们尝试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实验,孩子们能够直接感受不同类型糖果的溶解特性,同时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总结与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能否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教师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并与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此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小朋友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同时也学会在探索中动手实践,加强了他们的社交和合作能力。
小班日常礼貌用语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并运用日常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培养孩子在实际场合中的运用能力。
2. 初步建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意识,使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表现出礼貌。
活动重点:
- 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貌行为和意识。
活动难点:
- 教会孩子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 教学挂图,小兔和小狗的玩具,相关故事书籍,礼貌用语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教师展示两个可爱的小动物玩具,询问孩子们:“你们猜对了吗?这是谁?”(此处可以引导孩子模仿小狗的叫声和小兔的动作,增加互动性。)
2. 鼓励孩子们尝试与小动物打招呼,并模仿它们的样子和叫声,创造友好的氛围。
二、学习礼貌用语
1. 教师通过玩具和故事引导幼儿:“小兔和小狗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玩积木。小兔想借小狗的一个方形积木,它该怎么说呢?”
2. 小结:为维持良好的朋友关系,我们需要勇敢说“请”。邀请幼儿集体模仿小兔借东西时的说法。
3. 继续故事:一旦小狗答应借出积木,小兔要说什么呢?引导幼儿一起学习小兔的道谢用语:“谢谢”。
4. 幼儿集体模仿道谢的语气和动作,为他们的交流增添温暖和友善。
5. 故事的下一个环节:小狗邀请小兔出去玩时,出现了意外,小兔跌倒了。老师引导:“小狗应该对小兔说什么?”并讨论小兔的回复。
6. 小结:小狗需要说“对不起”,而小兔则可以回应“没关系”。孩子们一起练习相关对话,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三、体验与应用
1. 让幼儿翻阅教材,阅读上面的内容,讨论书中小朋友的礼貌用语,并请他们猜测。
2. 小结:书中小朋友的行为与小兔和小狗一样,都体现了良好的礼貌。当需要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不小心伤害了别人应当说“对不起”,而宽容别人时则说“没关系”。
四、拓展知识与思考
1. 组织讨论:孩子们,除了今天学到的礼貌用语,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礼貌用语可以使用呢?
2. 小结:比如在幼儿园时,我们要说“老师早”,放学回家要说“老师再见”,这些都是表达礼貌的好方式。
五、结束活动与总结
1. 全班一起学习并唱一首关于礼貌的歌曲,让礼貌用语深入孩子们的心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这些重要的日常用语。
2. 鼓励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礼貌用语,快乐地与他人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提高日常礼貌用语的运用能力,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对文明礼貌的重视和自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小朋友,在生活中传播温暖与友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