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目标:
1. 观察小老鼠在前往奶奶家途中所发生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与情感。
2. 在故事中了解夏天气候的特点,并增加对西瓜解暑作用的认知。
准备:
- 一本大图书
- 多媒体课件
- 一块西瓜
过程:
一、情景导入
-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你们看,这是谁来了?”引导幼儿猜测小老鼠出门的目的。
- 幼儿纷纷回答:
- “小老鼠要去旅游。”
- “小老鼠要去超市买东西。”
- “小老鼠要到草地上玩。”
- 教师通过小老鼠的回应画面,让幼儿了解到:“哦,原来小老鼠听说奶奶生病了,它很着急,急忙去看望奶奶。”接着引导幼儿思考:“在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观察体验
- (一)观察多媒体画面第1~5幅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 “夏天的太阳这么热,小老鼠的情况怎样?”
- “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何不吃呢?”
-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吃完西瓜后,小老鼠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 注:当幼儿看到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时,自然产生的笑声是课堂气氛的调动。
-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老鼠戴上西瓜帽后怎么样了?继续往前走,它停下来是因为什么呢?”
- (二)观察第6幅画面
-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老鼠想到了什么对策?”
- (三)观察第7~9幅画面
- 教师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要做什么?”
- 鼓励幼儿表达对小老鼠的帮助:
- “我去请猎人来对付狐狸。”
- “小老鼠可以找根棍子去打狐狸。”
- “让小老鼠用沙子扔狐狸的眼睛,狐狸会痛叫,这时小老鼠就能逃走了。”
- 教师通过观察小老鼠的实际行动,询问:“狐狸的反应如何?”
三、完整欣赏
- 教师讲述结尾部分:“小老鼠终于来到了奶奶家,它把西瓜切成一片片,给奶奶享用,奶奶称赞小老鼠是一个好宝宝。”通过这个故事提高幼儿对家庭温情的感受,同时强化对西瓜防暑特性认识。
结束语: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体验小老鼠在旅途中遇到的挑战,增强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夏季的健康饮食知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用自己的创意来帮助朋友,传递友爱与温暖。
标题:幼儿园小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快乐的糖果包装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包装糖果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和款式的糖果纸若干,纸团、橡皮泥、绳子、吸管等工具若干。
2. 提前准备好一盘糖果,并用手巾遮盖,让幼儿充满好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教室内响起电话铃声,老师接起电话:“喂!您好!是山羊妈妈的吗?好的,我马上帮您!”原来山羊妈妈开了一家糖果店,但她的糖果刚卖完,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动手制作一些糖果,送到她那里。你们愿意帮助山羊妈妈吗?
2.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包装,让他们分享对糖果的认识,增加参与感与期待感。
(二)尝试操作
1. “老师这儿有很多糖纸、糖果、绳子和吸管,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糖果包装起来,看看谁能创作出独特的糖果!”首先请一至两位幼儿上前示范,其他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进行讨论,比如:“他是怎么把糖果变成棒棒糖的?”(将吸管穿过糖果,再用糖纸包裹起来。)再邀请另一位幼儿展示另外一种方法,鼓励大家模仿和创新,如:“她用绳子拧紧糖纸,做出像辫子一样的造型。”
2. 当孩子们理解了包装的不同方式后,老师鼓励大家一起动手,进入“糖果店”帮助山羊妈妈,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包糖果的乐趣。
(三)结束活动
活动接近尾声,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孩子们兴奋地说:“山羊妈妈,糖果包好了,我们这就送您去!”
在孩子们完成包糖果的过程中,老师适时进行清理准备,让幼儿在10:05-10:15之间进行盥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协作与分享的意义。糖果包装的不只是糖果,更是满满的爱与欢乐!
幼儿园小班水上探索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观察水的特性与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2. 体验嬉水活动带来的快乐,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水池(水池深度适合幼儿,水没过小腿),各类大小不同的容器(水壶、桶、杯子等)。
2. 充气玩具、救生圈、各种小球、铃鼓等乐器。
3. 游泳衣、游泳裤,毛巾。
【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
- 幼儿穿戴好泳衣和泳裤,围成一个圈,进行身体热身活动。可以进行腰部扭动、膝部屈伸等动作,准备好进入水中。
2. 嬉水活动
- 入水环节:
- 幼儿将鞋子放在一边,依次通过楼梯小心下水,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帮助,注意安全。
- 自由玩水:
- 幼儿在水池内自由玩耍,可以用手感受水的温度和流动。教师提问:“你感觉水是温暖还是凉爽?水能够抓住吗?当你在水中移动时,感受到什么变化?”
- 探索活动:
- 提供各类容器,让幼儿尝试盛水与倒水,观察水的流动与形状变化。鼓励幼儿使用充气玩具和救生圈,在水中体验浮力的乐趣,例如放入水中后,观察物体是否漂浮或下沉。
3. 嬉水游戏
- 推球走:
- 每个幼儿拿到一个球,在水中推球或踢球,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增强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小动物模仿:
- 教师扮演大象,敲击铃鼓并改变站立位置,幼儿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如兔子、狗等),根据铃鼓的节奏向教师“大象”走去,增强听觉辨识力与模仿能力。
4. 放松与结束活动
- 活动结束后,幼儿依次从水池里出来,使用毛巾擦干身体,教师帮助幼儿整理衣服,鼓励他们分享今天的感受与收获。可设置一个轻松的分享环节,让每个小朋友轮流说说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或对水的感受,增进交流与理解。
【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思考哪些环节进行了良好的引导,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为今后的活动设计提供借鉴。通过记录幼儿的反馈和表现,提升之后的教学质量与幼儿的参与热情。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故事《小蚂蚁坐车》,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热情待人的情感。
2.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在公共汽车上,面对不同情况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3. 理解和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准备小动物图片:小猴、小猪、小羊、小狗、小熊、小蚂蚁。
2. 摆放小椅子形成汽车的样子,准备红绿灯的指示牌,以及每位幼儿一个的塑料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导入主题: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能分享一下在车上发生的有趣事情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回忆自己乘坐公共汽车的经历。
(二)故事导入,分享情节:
1. 出示小蚂蚁和汽车的图片,提问:“谁来了?”引导幼儿注意到小蚂蚁的到来,并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2. 教师通过操作图片,生动地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直到熊婆婆说出:“我坐到你们的位置上,你们不就要站着吗?”这个关键部分,引发孩子们的思考。
3. 提问互动:
A. “接下来还有谁上了公共汽车?小羊对熊婆婆说了什么?小狗又说了什么?”
B. “熊婆婆坐下了吗?为什么没有?你们有什么好主意?”
4. 继续讲述故事后半段,重点聚焦小蚂蚁聪明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孩子们表达他们对此办法的看法。
(三)情境创设,讨论应对策略:
1. 设想情境:“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公共汽车,看到一个空位子,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联系小蚂蚁的经历,建议和妈妈一起坐,或坐在妈妈的腿上。
2. 提问:“如果在公共汽车上看到爷爷奶奶站着,你会怎么办?”鼓励孩子们表达关心老人的行为。
3. 继续提问:“看到有比你小的弟弟妹妹站着,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积极拥护帮助他人的行为。
(四)游戏环节:红绿灯游戏: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个塑料圈,扮演“小司机”,而教师则作为“交警”来组织游戏。幼儿需要听从红绿灯的指令,“红灯停,绿灯行”,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协作精神。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尊重老人和关心他人的意义,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 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歌词创编,快乐地进行创作。
3. 幼儿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危险,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同时提醒小伙伴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 图片: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各一张,以及关于幼儿被火烧手指、触电、烫伤和摔倒的相关图片。
2. 图片上配有注释,例如打火机(图片)、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 三只小猴子的图片、相关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引导幼儿练习声音,复习歌曲《三只小猴》,帮助他们熟悉旋律。
- 幼儿跟随音乐,以唱歌的方式与老师和小伙伴们问好,练习发声:1234|5―|5432|1―||
- 教师示范引导:“我们平时都是用语言问候朋友,今天我们来换一种有趣的方式,仔细听!”(教师用歌唱的形式表达问候,引导幼儿参与互动,甚至可以让幼儿之间互相问好)
2. 教师展示三只小猴子的图片,以此引导幼儿温习《三只小猴》的歌曲。
- 教师提到:“看,这里有三只小猴子来做客了,小朋友们还记得它们的歌怎么唱吗?请你们用悦耳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
1. 教师范唱改编后的《三只小猴》歌曲,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 教师说:“老师觉得《三只小猴》这首歌非常动听,所以我也想给你们带来一首改编的歌曲,你们认真听听里面讲述了什么。”
2. 出示相关图片,教师再次示范唱歌,引导幼儿观察与理解歌词的含义。
- 教师指引:“看到黑板上的图了吗?让我们再听老师唱一次这首歌,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跟唱哦。”
3. 幼儿分组或按性别进行歌曲练习,配合图饰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 幼儿分组时,教师提示:“看看图饰,大家可以和我一起边看边唱,加深对这些歌词的熟悉程度!”
4.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引入歌曲《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主题。
- 教师问:“这首歌的名字不再是《三只小猴》了,而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大家能想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吗?如果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情?”
5. 幼儿将所找到的危险和可能发生的意外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轻声清唱相关歌曲。
- 教师鼓励:“这是你们创作的机会,拿起纸和笔,将你们发掘的危险和意外记录下来。”
6. 教师总结幼儿的记录,并选出具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他们用歌曲表达。
- 教师说:“我选了几位小朋友的画作,大家来听听他们是如何用图画告诉我们有关危险的内容的。”
7. 幼儿将自己的创编内容分享给身旁的小朋友,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 教师指导:“现在,让我们小朋友把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身边的朋友听,通过歌声来传递这些危险的东西以避免碰触。”
(三)结束部分:
1. 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创编歌曲展示给同班其他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教师总结道:“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我们学到了如何识别危险,还创作了很多有趣的歌曲,大家表现得非常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