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和退出Excel软件,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熟悉Excel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够区分工作表与工作簿。此外,学生将学习如何自定义工具菜单和选项命令。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工作表与工作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定义和识别Excel窗口界面。
教学难点:
学生在灵活使用各种工具来定义Excel窗口界面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Word中进行排版及文件编辑。而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Excel是我们需要使用的工具。它不仅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还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网络功能。因此,这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Excel。
三、讲授新课
1. Excel的启动
我们先来介绍如何启动Excel。提问同学们,Word是怎样启动的?通过这个问题,带出Excel的启动方式。启动Excel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 通过点击“开始”菜单,选择“程序”,然后找到“Microsoft Excel”。
- 直接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
- 在桌面空白处右键点击,选择“新建”,然后创建Excel工作表。
2. Excel的窗口组成
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Excel与Word窗口的异同。Excel窗口的组成部分按顺序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区”、“工作表标签”、“水平滚动栏”、“状态栏”和“垂直滚动栏”。
- 工作区:在工作区内,我们可以看到全选按钮、行号、列标以及单元格,因此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输入和处理。我们还可以看到水平分割框和垂直分割框,它们帮助我们调整视图。
3. 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显示或隐藏工具栏:
- 右击菜单栏或工具栏,选择需要的工具栏名称。
- 通过“视图”菜单,选择“工具栏”,然后选择常用、格式、绘图等工具栏。
4. 菜单栏与工具栏的移动
鼠标指向菜单栏的双线处,拖动至指定位置。注意,当虚线框出现在预定位置时才能松开鼠标。
5. 新建工作簿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新建一个工作簿:
- 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
- 通过“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然后选择“工作簿”,并确认。
6. 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
工作簿是一个存储多个工作表的文件,每个工作簿最多可以容纳255个工作表。工作表则用于存储和分析数据,由65536行和256列组成。注意活动工作表是当前正在操作的工作表。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工作簿只能新建而不能插入工作表,而工作表只能插入,不能新建。此外,工作表标签用于显示工作表的名称。
7. 工作簿的保存及退出
学生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保存工作簿:
- 通过“文件”菜单选择“保存”,输入文件名后点击保存。
- 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同样输入文件名后点击保存。
退出Excel的方法包括:
- 通过“文件”菜单选择“退出”。
- 点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X”。
8. 打开工作簿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打开之前保存的工作簿:
- 通过“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择相应的路径和文件。
- 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选择文件名后点击打开。
四、练习
1. 学生练习增加或减少工具栏的显示,然后恢复原状。
2. 新建一个工作簿,命名为自己的姓名并保存。
3. 打开之前保存的文件,进行验证。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对Excel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Excel2003的功能,并掌握其启动与退出操作方法。
2. 使学生具备对Excel2003窗口基本组成部分的初步认识。
3. 理解工作薄和工作表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Excel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
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讲解与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室。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记录和统计的信息,比如课程表、考试成绩表等。你们觉得这些表格能用计算机来处理吗?”学生可能会提到已经学习过的Word2003,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观的电子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电子表格软件是处理表格、显示图形和进行数据运算的有效工具,其主要功能包括快速的数据处理、灵活的数据分析、直观的图表处理以及有效的数据管理。”
(二) 教学新课
1. 启动Excel2003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启动Excel2003,并询问其与Word2003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例如:
- 学生1通过快捷图标启动。
- 学生2通过“开始”菜单的程序启动。
- 学生3使用快速启动区的图标启动。
教师在此过程中观察并指导学生的操作,确保他们能正确启动Excel2003,随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软件的窗口。
2. 认识Excel2003窗口的组成
教师询问:“Excel2003窗口的组成部分与Word2003有何相似之处?”学生进行自学后,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总结时强调以下组成部分:
- 名称框:显示当前单元格的地址。
- 公式栏:用于输入和编辑数据。
- 工作区:由众多单元格组成,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区域。
- 单元格:工作表的基本单位,当前活动单元格有黑色粗框。
- 工作表标签:工作簿中包含多个工作表,使用行列编号。
- 工作簿:包含多个工作表的文件,其扩展名为.xls。
3. “帮助”菜单的介绍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Excel2003的“帮助”功能获取支持,教师可演示如何使用此功能。
4. 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教师展示学生个人信息表的范例,指导学生激活单元格并输入数据。随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制作小组人员情况工作表,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5. 保存文件
教师强调保存文件的重要性,问学生保存的方法。学生可以分享,例如用“文件”菜单或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进行保存,同时提醒 Excel2003 的默认扩展名为.xls。
6. 退出Excel2003
教师展示Excel2003的退出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例如通过“关闭”按钮、菜单命令或快捷键退出。
(三) 总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他们对Excel工作簿的基本认识,强调对Excel2003工作窗口的熟悉程度。教师预告下一节课将深入学习Excel2003的工作表建立操作,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提前进行实践。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Excel2003的基本功能有了一定了解,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和探讨。希望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运用这个有用的工具。
新文章标题: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 工作表美化课堂
教材使用: 本次教学所依托的教材为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初中信息技术》,具体内容为第七单元第8课《美化工作表》。
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是一种对工作表进行艺术加工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制作出精美的表格。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调整和设计来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审美观念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实践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
1. 认知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对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和调整,最终达到美化工作表的目标。
2.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与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格式设置以及表格美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树立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强化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数据格式及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区别。
2. 掌握对齐方式的设置方法。
3. 学习如何为单元格添加边框与使用自动套用格式的方法。
教学安排:
- 课时安排:一课时
- 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学习。
教学设想:
使用“比较法”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入新课程,以鲜明的对比效果和“为小组添光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进而转化为实际的学习动力。此外,由于美化工作表涉及较强的实践操作,在授课时将结合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借助任务驱动法来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加强主题参与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学生成绩表”美化前后的对比图,提问学生:这两个成绩表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将观察结果汇报出来,讨论如何在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行高与列宽、边框和格式中进行变化。教师进行总结与表扬,巩固学生的发现。
2. 新授内容:
-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查阅“帮助文件”来掌握以下内容:
- 任务一:修改“电脑竞赛”工作薄中第1行字体为仿微软雅黑、14号字,并将B列设置为斜体。
- 任务二:为工作薄加上标题,并居中合并“电脑竞赛成绩”。
- 任务三:将A列宽度缩小,并将第2行填充为红色。
- 任务四:设置边框,并使用Excel的自动套用格式功能来美化工作簿。
-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利用帮助文件的演示过程掌握技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与技能演示: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填写学情评论表,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的“技能演示”,各小组通过比赛形式来展示他们的成果,鼓励他们总结步骤并进行演示。
4. 实践与迁移:
-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份课程表进行美化,完成后选择效果最佳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对作品进行评分,选出优胜组。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并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作业布置: 课后提供练习题3,以巩固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