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音乐课程《平安夜》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音乐课程《平安夜》教学设计三篇(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学音乐课《平安夜》教案的设计与实施,重点强调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与艺术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第1篇:小学音乐课程《平安夜》教学设计三篇
拓展

标题:小学音乐《平安夜》教案

教学内容:《平安夜》

教材分析:《平安夜》是一首悠扬动人的圣诞歌曲,其旋律如梦似幻,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宁静的渴望。歌曲的节奏和谐,歌词传递出温暖的家庭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雅致而宁静的圣诞意境,尤其适合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进行教学和演唱。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平安夜》,在演唱中正确使用气息,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2. 学生理解6/8拍的概念,掌握音乐的强弱关系,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唱附点音符和休止音。

教学重难点:

- 如何用连贯而优美的声音演唱《平安夜》;

- 正确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尤其在高音部分掌握气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今天有许多老师前来聆听我们这堂音乐课,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首非常特别的歌曲。

(多媒体展示动画,播放歌曲《平安夜》。)

教师:刚刚这首歌曲,大家谁能告诉我它的名字?还有,它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呢?

学生:圣诞节。

教师:虽然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在中国也享有很高的人气。你们对圣诞节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各组讨论,分享信息)

教师:没错,每年的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这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提到圣诞节,自然要谈谈大家熟知的圣诞老人。看,这位身穿鲜艳红衣的老人在圣诞夜里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那笑容满面的样子和绵软的胡子,总让小朋友们充满期待。孩子们常常会在睡前在壁炉旁边挂上清洗干净的长筒袜,希望圣诞老人能够在夜深时悄悄把他们的愿望变成礼物。

教师:大家知道圣诞老人是什么时候把礼物送到小朋友袜子里的吗?

学生:在圣诞节前一晚。

教师:没错,那就是“平安夜”。在平安夜,全家人围坐在拥有温暖装饰的圣诞树旁,悠扬的歌声在耳边萦绕。

二、学唱歌曲《平安夜》

教师:刚刚我为大家演唱的这首歌就是《平安夜》(出示歌谱)。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以什么拍子所写的吗?

学生:6/8拍。

教师:对!那谁来说说6/8拍的具体含义呢?

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6/8拍的结构是以八分音符为基本单位,每小节有六拍,强弱的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强弱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演绎和其他方式来表现它们。现在让我们来尝试用简单的伴奏来体验一下这首歌吧!(教师示范,学生轻唱)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琴声,尝试慢速轻声唱谱,注意附点处的时值概念。(教师针对附点部分给予指导)

我们再来一次,稍微提高音量,多投入一些情感。(第二遍)

有同学在演唱时可能有一些小问题,我会示范一遍,尤其在高音部分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大家收起下巴,放松嘴角,让声音自然流出。

我们再次完整演唱,注意声音的连贯性和高音的掌控。(第三遍)

接下来,大家聆听老师朗诵歌词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配乐朗诵)

现在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朗读歌词,注意情感表达,然后和琴声轻唱。(第一遍)

在唱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连线或其他部分的难度,可以让我来帮助你们纠正。(教师逐一辅导)

可以告诉我,你们希望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吗?(引导学生探讨声音和速度的表现)

最后,让我们再次尝试演唱,确保能够体现出强弱的变化,让音乐更加生动。(第四遍)

三、小结:

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已经度过了精彩的一课。每位同学的歌声都让我十分感动。请大家将座位整理整齐,按照顺序返回教室。期待我们在下次音乐课中继续探索更多美妙的乐曲!

第2篇:小学音乐课程《平安夜》教学设计三篇
拓展

新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平安夜》,体验其中的宁静与祥和的节日气氛。

2. 使学生了解《平安夜》的创作背景,并通过分组合作演唱,感受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

3. 欣赏多种形式的《平安夜》演绎,从中体会歌曲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演唱时,重点在于控制二声部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2. 分组时体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平安夜》的词作者约瑟夫•莫尔是一位来自奥地利宁静小村庄的教父,而曲作者弗朗兹•格鲁伯则是一位较为低调的音乐教师。这首歌曲旋律动人,节奏缓和,简洁而富有情感,展现了强烈的平和感与安心感。歌曲以降B大调创作,采用八六拍,共由三段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具有起伏感,充满歌唱性;第二乐句采用相同的分句,叙述性强;最后的第三乐句旋律上扬,传递出深刻的情感。结尾的渐弱收尾则将全曲的情感完美收束,表达出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和提问:

- 播放《铃儿响叮当》的动画片段。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它?

- 学生回答:这是《铃儿响叮当》,通常在圣诞节时会听到。

2. 讲解平安夜:

- 教师引导: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前一晚则称之为平安夜。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西方人是如何庆祝这一天的。

- 播放《平安夜》的动画片段,描述节日氛围,包括装饰的圣诞树、铃铛的声音以及祈祷、祝福的场景,唤起学生对节日快乐的联想。

二、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

- 播放歌曲《平安夜》的音频,让学生注意歌曲情绪并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

-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这首歌很优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深入理解歌曲:

- 再次播放歌曲,提问:

- 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 演唱形式有哪些?

- 这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

- 学生根据听歌过程给出答案,诸如歌曲中传达了对平安夜的祝愿,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曲。

3. 学习歌谱:

- 复习八六拍的特征及其强弱规律,通过指挥图示进行示范。

- 学生分组学习第一声部,处及时进行汇报演唱,老师关注并纠正演唱错误。

- 学习第二声部,鼓励学生在掌握自己声部的基础上,关注其他声部,促进声部间的和谐。

4. 学唱歌词:

- 教师情感朗读歌词,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营造歌曲的氛围。

- 学生逐段学习,找出难点并通过教师的辅导逐步克服。

- 最后随着伴奏完整演唱整首歌,感受歌曲的情感变化。

5. 歌曲处理:

- 分组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等方面,感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强调歌曲结束句需要渐弱,表达出对节日温馨和和谐的深切感受,使每位学生在演唱中不仅关注个人的旋律,还能体会到整体的和谐美。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学会演唱《平安夜》,还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节日的祥和、和平的希望,进而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和情感体验。

第3篇:小学音乐课程《平安夜》教学设计三篇
拓展

小学音乐《平安夜》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 通过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平安夜》,让学生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并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欣赏和比较多种不同风格及形式的《平安夜》版本,增强乐感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 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引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大家在什么节日听过这首歌曲?”

- 学生回答:“圣诞节。”

- 教师接着问:“还有哪些和圣诞节相关的歌曲?”

- 学生可以回答《平安夜》《新年好》《哈里路亚》等,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2. 学习歌曲

- 朗读歌词:教师带领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读《平安夜》的歌词(中文和英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 旋律学习:

- 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使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培养听音辨音的能力。

- 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同样使用口风琴进行吹奏练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 进行合奏练习,鼓励学生们在演奏过程中体会声部之间的协作与和谐。

3. 分组演唱

-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

- 每组采用不同的唱法(如分声部、齐唱等),教师关注各组之间和谐音色的保持。

- 合唱时,注意音量和情感的统一。

4. 各组汇报展示

- 第一组进行齐唱展示,展现整体的合唱能力。

- 第二组用英文歌唱,增强语言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 第三组进行合唱,可以结合动作表现,增加表演的生动性。

- 第四组使用口风琴进行合奏,展现器乐演奏的趣味。

5. 欣赏与律动

- 教师播放吉他演奏和电声乐队演奏的《平安夜》,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演绎。

- 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律动活动,可以尝试摇动身体、走步、慢速转圈或原地做造型等,使音乐体验更加立体。

教学评价

1. 学生通过演唱《平安夜》,是否能够表现出优美和谐的声音。

2. 学生在分组演唱中,是否能掌握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展现协作和创造力。

3. 在欣赏环节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与热爱。

通过本次教案,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歌曲,还在互动和合作中提升了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增强了对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