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三
一.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音乐作品,体现了森林中多种动物的鸣叫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其旋律清新动人,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潺潺溪水与轻快鸟鸣。这样的音乐恰好适合应用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体验并表现出动物的声音与自然的美好,我选择采用沙锤、木鱼和双铃铛三种乐器,帮助他们通过打击乐展现不同动物的叫声,感受到与大自然联结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音乐,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 幼儿能够根据图谱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并跟随指挥进行演奏,尝试多种乐器的合奏。
3. 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
三.活动重点:
幼儿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能够跟随节拍进行演奏。
四.活动难点:
幼儿能用乐器表现不同的动物角色,进行合奏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五:活动准备:
1. 碰铃、沙锤、木鱼
2. 音乐《森林狂想曲》
3. 曲谱图
4. PPT辅助材料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激发兴趣:
- 新年即将到来,幼儿园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上个星期我园还举办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们你们开心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开一场音乐会,他们希望邀请你们一同前来参加。你们愿意去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踏入森林,聆听小动物们的演奏吧!
2. 欣赏音乐,提问:
- 一起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一遍,问孩子们:“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呢?”
3. 出示图谱,介绍动物:
- 向幼儿展示节目单,梳理即将出场的小动物。首先是青蛙,它的表演是唱歌,它的叫声怎么响起的呢?接下来是小黄鸡,它可爱的小舞步就像在跳芭蕾舞。最后是小孔雀,它用美丽的舞姿展现自我。让幼儿通过拍手、身体打节奏等方式参与到动物展现的过程中。
4. 学习乐器分配:
- 教师引导幼儿查看乐器,依据音乐图谱分配乐器,幼儿开始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乐器的演奏练习。
5. 合奏尝试:
- 让幼儿尝试集体演奏,明确演奏的规则与节奏,之后进行乐器交替尝试,从而深化对音乐合奏的理解。
6. 邀请老师加入:
- 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加入到这场愉快的森林音乐会中,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七:活动结束:
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十分成功,感谢每位小朋友的精彩演出。让我们一起谢幕(鞠躬),与在场的老师们道别。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能继续探索音乐的奥秘,享受乐器演奏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化石探秘之旅
活动目标:
1. 理解和体验回旋曲曲式的结构,通过律动表达A-A-间-B-A-A-C-A的音乐形式。
2. 培养幼儿运用身体创编不同化石造型的能力,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感受奥尔夫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和互动。
活动重点:
通过肢体动作创编出多样化的化石造型,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难点:
理解并感应回旋曲式的音乐结构,准确把握节奏变化。
活动准备:
- 化石图片及相关资料
- 铃鼓和其他打击乐器
- 投影仪(PPT展示化石信息)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扣扣扣……”一阵神秘的敲打声从地下传出,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运用神秘的语调与幼儿互动,询问:“大家猜,这声音是什么呢?”在幼儿的猜测和讨论中,教师揭示:原来是地下王国的化石们兴高采烈地来参加我们的晚会,它们也准备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二、音乐活动:
1. 化石介绍
- 教师利用化石图片,简洁明了地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性,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古老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化石的理解,可以询问:“你们觉得化石是什么样子的?”
2. 音乐律动
- 肢体模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各个部位模仿化石舞蹈的特点,例如:手臂僵硬、腿部行动缓慢等,体验化石的不同姿态。
- 节奏感应: 所有幼儿围坐,教师播放A段音乐,带领孩子们一起感应节奏,在控制音量的同时,引导他们随着音乐进行律动,感受节奏的变化。
三、感应回旋曲式
- 教师带领幼儿全体站立,以A段音乐为基础,轮流创造不同的化石造型。幼儿可以发挥想象,自由选择姿势,形成一个个有趣的“化石”。
四、角色扮演
- 教师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比如:化石猎人、化石研究员等),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互动和表演,让孩子们体验化石的探秘之旅,增强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总结
- 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缓解身体的紧绷感。然后,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讨论喜欢的化石及其特征,最后在欢快的音乐中,带领幼儿有序离开活动室,结束这一有趣的音乐之旅。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感知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丰富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音乐欣赏与体验,感受《葡萄牙舞曲》所传达的欢快与跳跃的情绪。
2. 通过节奏练习、故事情境探讨和图形谱的介绍,简单认识乐曲的音乐结构。
3. 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友情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活动准备:
- 音乐《葡萄牙舞曲》
- 故事绘本和相关图片
- 图形谱的展示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场与情绪引导
幼儿进入教室,围成一个愉快的半圆坐下。教师用轻松的语调引导幼儿准备好心情,准备进入音乐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
教师播放《葡萄牙舞曲》的主旋律,带领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引导幼儿用心灵去体验音乐中所传达的欢快与轻快的情绪。
三、故事导入
教师开始讲述故事:“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丫丫和哈哈。可这段时间,哈哈因为搬家而与丫丫分别。丫丫非常想念哈哈,特别是下个星期就是哈哈的生日。她决定带着礼物,去哈哈的新家庆祝。为了找到路线,丫丫的好朋友哈哈画了一张地图,但丫丫看起来有些迷糊。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丫丫找到她的朋友哈哈呢?”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与创编动作
1. 了解路线:
教师出示丫丫走过的路线的图片,并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逐段引导幼儿将图形与音乐相结合,体验动力感。
2. 创编动作:
- 教师询问:“丫丫走路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一起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结合音乐一起模仿丫丫的步态。
- 山的挑战:
教师出示两座山的图片,并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了,丫丫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并加上左右看看哈哈的动作。小朋友可以上前展示他们创编的动作。
3. 表演与互动:
随着音乐的节奏,幼儿结合丫丫钻山洞、左右张望的动作,进行集体表演,教师将示范动作融入其中,使音乐与动作为一体。
4. 相聚喜悦:
最后,丫丫终于来到了哈哈的新家,二人相见的那一刻,欢喜地转圈圈,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说:“丫丫欢迎你!”同时教幼儿打节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快乐的音符中。
五、完整音乐律动与舞蹈
1. 教师将走过路线的图形谱展示给幼儿,表演时带领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走图形谱,并用丫丫的形象表达。
2. 教师再次播放主旋律,邀请小朋友跟随一起走图形谱,将之前学习的动作融入其中,形成一段完整的律动与舞蹈。
活动延伸:
在活动最后,教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跟随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相见时的动作。借此机会,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继续探索音乐与表演的乐趣,感受友谊的珍贵与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