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闪闪的红星》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闪闪的红星》,并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欣赏歌曲《闪闪的红星》,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更好地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故事。
2. 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教师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片段,并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故事情节,让学生产生兴趣。
2. 交流观影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影片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二、欣赏乐曲
1. 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及其情感。
2. 出示节奏谱,带领学生逐句唱出歌曲,同时注意音调和节拍的协调。
3. 分段欣赏,每段后进行感受交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验,同时引导他们在课本上进行相关填空练习。
4. 完整欣赏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边唱边打节奏,通过学习节奏的变化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创编活动
1. 鼓励学生利用动作表现歌曲中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2. 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创作,增加他们的参与感,提升欣赏与表演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配合伴奏使用打击乐器。通过与电影内容的结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欲望。同时,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音乐元素,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进行曲的雄壮风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意识。
2. 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掌握重音的演唱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首先,通过轻松愉快的歌曲《嘎子嘎》的回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认他们对上节课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对影片的兴趣,营造氛围。
2. 紧接着,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说明其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重要性。
3. 播放《红星歌》的完整录音,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4. 在此过程中,开展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感知歌曲所传达的精神。
三、学唱歌曲
1. 学生初次听到歌曲录音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对音乐的直观印象。
2. 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那种铿锵有力、充满斗志的雄壮情绪,教师可带领学生随音乐走步,感受步伐的律动与音乐的节奏融合。
3. 向学生出示歌谱,分析旋律并逐段进行合唱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旋律。
4. 学生在学习歌词部分后,教师帮助他们逐句进行练习,确保歌词表达的准确性。
5. 重点讲解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强调在演唱时要果断、坚定,鼓励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6. 利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训练,带领学生在音乐中激发身体的协调感。
7. 最后,进行完整的歌曲演唱,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表现出音乐的雄壮气氛,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丰富演唱效果。
四、总结进行曲的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让学生理解进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现。
五、结束新课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鼓励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多听、多唱《红星歌》,将红色文化牢记心中。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完整演唱《红星歌》,而且能够自信地跟随音乐节奏表演,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与歌曲相关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闪闪的红星》
教学内容: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到蒙古族的文化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绘画和敲打等多种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辨识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和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在进入教室之前,让学生随着《秧歌调》的音乐律动,轻松愉快地走进教室,调动课堂气氛。
二、欣赏乐曲:
1. 聆听引子:
- 播放乐曲引子,询问学生音乐模仿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能把你带到什么地方?你能猜到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2. 介绍木琴:
- 出示木琴的图片,讲解它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魅力。
3. 朗读与交流:
- 组织班级讨论,学生自由交流对于大草原的印象,并朗读主题儿歌。
- 播放乐曲的完整版本,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场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的含义。
4. 分段赏听:
- 针对乐曲分段进行听赏,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讨论音乐的情感和场景描绘。
5. 律动参与:
- 通过模仿骑马的动作,带领学生再次聆听全曲,增加参与感和体验感。
6. 感受交流:
-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听赏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7. 分组活动:
- 画一画: 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和符号来表现乐曲中的声音渐强和减弱。
- 敲一敲: 使用打击乐器模拟马蹄声,尝试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 想一想: 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可以表现声音变化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能够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同时在配合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中积累了经验。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如何融合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