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并学习表现歌曲中的幽默与生动。
2. 在倾听、做动作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前三段,并感受到第四段的氛围与情感变化。
3.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懂得不可以在床上跳跃。
4. 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升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5. 让幼儿乐于参加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活动准备
1. 一张图谱,包含歌词的图片和第二小节的节奏谱。
2. 多款“猴子”指偶,以及不同造型的“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指偶表演与欣赏教师范唱
教师出示指偶,问道:“小朋友们,看,这是谁来了?猴子来干什么呢?”以此引导幼儿对即将学习的歌曲产生兴趣,同时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二)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1. 教师引导:“小猴子正在做什么呢?你们听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通过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关的图片,并将与图片相符的歌词念出来,帮助孩子们熟悉歌词内容。若有幼儿未提到的内容,教师则适时补充,让所有歌词得以完整呈现。
2. 利用图谱开始集体阅读歌词,教师提议:“现在,我们来把图上的歌词连起来,一起读一遍。”随后,鼓励幼儿尝试独立阅读,挑战自我。
3. 在琴声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合唱前面的三段歌词。接着,幼儿也尝试根据图谱自行演唱,教师可邀请个别幼儿上台随图谱表演。
(三)边玩游戏边感知歌曲
1. 教师与幼儿共同玩手指游戏,让幼儿用左手的三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模拟猴子在腿上跳动。每当念到“有一只”时,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中的一个手指,代表这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通过这样的互动深化对歌词的理解。
2. 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第四段,讨论其中的情节:“小朋友们,刚才三只猴子摔了包,现在它们情况怎么样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并请大家一起大声朗读。
3.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能在床上跳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增加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表现歌曲
1. 幼儿可以自由表现歌曲,自由扮演三只猴子,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展示歌曲的内容。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可以邀请表现突出的幼儿在全班面前表演,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
(五)活动延伸
1. 鼓励幼儿回家后将所学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并邀请他们一同参与手指游戏,或者组织家庭成员一起表演三只猴子的故事。
2. 在区域活动角投放有关安全常识的图片,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关于保护自己、急救知识和简单包扎技能的相关游戏。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活动,幼儿不仅仅是在音乐中学习,也在玩乐中感受到了安全与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知音乐节奏的多样性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建立游戏规则的意识,并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 感受旋律所传达的情感,加强与同伴共同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体验。
4. 在领悟歌曲内涵的基础上,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5. 促进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准备音乐录音《火车快飞》和录音机。
2. 制作节奏卡(红卡和黄卡),以便于活动中使用。
3. 准备一至两种打击乐器,供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活动过程:
1. 感知不同的节奏:
- 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拍打节奏让幼儿辨别和模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看看我拍出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 教师同时展示红色卡和黄色卡,分别代表不同的节奏类型。
- 集体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拍出的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红色卡的节奏较为简单,而黄色卡的节奏伴有附点更具变化。
2. 欣赏音乐,感受旋律:
- 教师播放音乐,邀请幼儿仔细聆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拍手、跺脚或拍肩膀)随音乐打节拍。
- 提问幼儿:“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哪儿能听到黄卡的节奏?”并引导他们在音乐中识别黄色节奏的出现。
- 教师将引导幼儿听乐器的节奏,让孩子们在节奏变化时寻找伙伴,并快速静止,以此激发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反应能力。
3. 参与“做火车”游戏,体验乐趣:
- 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我们要排成8列纵队,第一名小朋友是火车头,其他小朋友则是车厢,双手搭在前面同伴的肩上。”
- 随着音乐的节奏,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当音乐节奏变化时,火车头和第一节车厢要迅速举起手臂,形成一个‘山洞’让其他小朋友‘通过’。
- 教师可以事先与几名幼儿示范,帮助其他幼儿理解玩法,然后一起进行。
- 可以分男女队伍,让他们分别排成队伍跟随音乐,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最后,在音乐的引导下,幼儿们排成一列火车,随着音乐的结束优雅离开。
通过这种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幼儿不仅能感受音乐的魅力,还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标题:欢乐的打击乐盛会
活动目标:
1. 熟练掌握乐曲旋律,并通过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能够很好的掌控乐器的使用。
2. 能够根据音乐的结构和图谱变化,自主设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按照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3. 在活动过程中保持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4. 提升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增强表现力。
5. 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其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乐曲旋律,通过打击乐器演奏,良好地控制乐器。
难点:根据音乐的结构设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并配合老师的指挥表演。
活动准备:
1. 选择《森林音乐会》的音乐片段,准备与之对应的节奏图谱(小动物演出节目单)。
2. 打击乐器:圆舞板、双向筒、碰铃、铃鼓。
3. 幼儿分为三个小组,坐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引入课程主题。
教师说:“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大家要用小耳朵好好听哦!”
2. 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3. 欣赏后,教师提问:“你们从中听到了什么声音?”(青蛙、小鸭子等)
教师赞道:“你们的耳朵真灵敏,听到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声音呢!”
4. 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5. 再次播放音乐后,询问幼儿的感受:“听完音乐后你们感觉怎样?想做什么?”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补充道:“我也觉得非常开心和放松。”
6. 教师配乐讲述故事:讲述美好清晨的情景,草坪上的小草、大树、松鼠、河里的青蛙和小鸭子,描述大家在晨曦中的欢乐景象,营造出和谐快乐的画面。
7. 结束故事后询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呀?”
二、游戏环节
1. 教师出示节奏型,让幼儿跟随青蛙的节奏发声。
2. 展示小鸭子的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
3. 同样地,展示孔雀的节奏型,鼓励幼儿学孔雀开屏的样子。
4. 请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打出节奏。
5. 根据不同的小动物,幼儿分组练习节奏(青蛙拍手,小鸭子拍腿,孔雀作响)。
6.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采用徒手打节奏的方式,按照教师的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7.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准备好的乐器(圆舞板、双向筒、铃鼓等),激发他们的使用兴趣。
三、完整演奏
1. 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开始进行完整的演奏。
2. 请一名幼儿担任指挥,其他幼儿跟随演奏,教师及时提醒注意演奏的整齐性与配合度。
四、结束环节
教师感谢道:“感谢所有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现在请大家轻轻将小乐器送回指定位置,今天的演出到此结束!”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不仅体验到了音乐与打击乐器的乐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更加热情参与,继续探索音乐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