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感受自然的美好,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意识。
2. 让学生尝试为歌曲编创歌词和动作,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歌唱表演的能力,从中学习与成长。
教学时数:两课时
---
第一课时
1. 导入活动:
- 播放《早上好》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旋律的优美。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拍手和踏脚的方式来感知歌曲的节拍,分辨三拍子和二拍子的不同。
2. 学习过程:
- 教师范唱歌曲,并配合拍节拍,学生跟唱,从中建立对旋律的记忆。
- 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自我练习拍节拍,小声跟唱,提高他们的参与感。
- 通过教师弹琴,继续巩固节拍感,鼓励学生小声唱出歌声。
3. 分组活动:
- 学生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照课本提示的“走”的方式边走边唱,增加互动乐趣。
-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集体创编关于《上学路上》的歌词和动作,表演时如自己感到满意,鼓励他们在课本上画上大红花以示奖励。
---
第二课时
1. 聆听体验:
- 播放《森林水车》的音乐,不做任何解释,让学生专注于音乐的感受。音乐结束后,鼓励他们分享心中浮现的画面与感觉。
- 教师通过展示照片或图片简单介绍古老的欧洲水车,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联想。
2. 创造与表达:
- 复听《森林水车》,运用彩色笔涂色或画线条,激励学生用画作表达他们听到的各种声响,比如水车声、流水声和鸟叫声等。
-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3. 表演活动:
- 播放《小麻雀》的录音,帮助学生认识歌曲的旋律和节拍,并进行拍节拍的练习。
- 重复听录音的过程中,让学生轻声哼唱,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逐步掌握歌词,增加词曲的熟悉感。
- 教师伴奏时,鼓励学生通过查看图片和做动作,加深对歌曲内容的记忆。
- 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分小组创作《小麻雀》的歌词及对应动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最后,将各组创作的节目综合成四段,进行分段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
通过本次音乐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并理解音乐,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和团队精神,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出一批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小小音乐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并通过歌曲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同时能借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背诵《彝家娃娃真幸福》。
2. 学生掌握“solmido”三个音的准确模唱,并能够自由组合这些音进行简单编创练习。
3.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理解并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同时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 学生能够感知《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识别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并借助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学重点:
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充分展现学生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模唱“solmido”三个音,并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具准备:
PPT,打击乐器,图谱
课时安排:
3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领唱与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过程:
1. 问好和热身
- 师生互相问好,热身律动,进入学习状态。
2. 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 在《幸福拍手歌》背景音乐中,师生共同做律动导入。
- 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情绪和节拍,在“阿里里”时拍手伴奏。
- 介绍歌曲的彝族背景及“阿里里”的含义,师生共同阅读歌词。
- 采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分开接唱的方式学习歌词。
- 学习图形谱,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强化节奏感。
- 通过舞蹈律动进一步表现歌曲内容。
-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掌握歌曲并展示表现力。
3. 律动设计
- 详细设计歌曲律动,鼓励学生表现得丰富多彩,通过视听结合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 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 听辨歌曲片段,感受情感变化。
- 复听歌曲,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部分的情绪。
5. 小结与放松
-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带领学生放松身体,准备下课。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习《乃哟乃》,进行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
1. 问好与发声练习
- 师生互问好,进行热身的简单发声练习。
2. 复习《彝家娃娃真幸福》
- 指名演唱,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地展示。
3. 演唱《乃哟乃》
- 通过少数民族舞蹈导入,欣赏土家族的舞蹈,营造学习氛围。
- 在视觉图谱的引导下,模唱“乃哟嗬”,感受旋律情绪。
- 利用字母谱练习“solmido”音阶的接唱。
- 角色分配演唱“solmido”音,进行自由组合演唱。
- 完整演唱歌曲,并结合简单的摆手舞动作。
4. 编创与活动
- 设计旋律接唱练习,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高关系,增强音高概念。
- 通过听音模唱练习,推动即兴编唱。
5. 总结与放松
- 小结学生的表现,放松心情,准备下课。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复习歌曲《乃哟乃》。
教学过程:
1. 问好与练声
- 师生互问好,进行热身练声。
2. 复习《乃哟乃》活动设计
- 通过欣赏土家族风光,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融入音乐氛围。
- 师生对话学唱“乃哟嗬”,并进行接唱练习,融合图谱辅助学习。
- 完整演唱《乃哟乃》,强化轻巧有弹性的发声。
- 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舞蹈动作,增强民族文化的表现感。
3. 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
- 复习《彝家娃娃真幸福》,导入弹拨乐合奏的主题。
- 聆听乐曲,学生数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培养聆听理解能力。
- 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与音乐结合。
- 比较不同版本《快乐的罗嗦》的速度和力度,形成乐理基础。
4. 小结
-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和技巧,还能让他们在音乐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快乐。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华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大鹿》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鹿》。
2. 通过演唱、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在音乐创作中感受到乐趣。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通过身体动作模仿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
歌曲末尾部分的节奏把握,特别是:“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 课前进行《小动物模仿操》律动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
- 师生相互问好,营造亲切的课堂氛围。
2. 新课导入:
- 老师展示教学挂图,并在播放录音的同时讲述自编的童话故事,引出歌曲《大鹿》的主题。
- 通过故事传达勇敢和团结的精神。
3. 新歌学习:
- 播放录音版本,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 进行全班朗读,并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4. 歌曲学习:
- 师生共同练习,处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词节奏。
---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趣,并进行童话故事的表演。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 在音乐声中拍手进教室,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气氛。
- 师生问好。
2. 基本练习:
- 进行音阶练习和模奏练习,鼓励学生在节奏中寻找自信。
3. 导入新课:
- 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鼓励他们描绘故事中的角色。
4. 欣赏歌曲:
- 播放《永远住在童话里》的多媒体资料,提问学生歌曲中提到的童话人物,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 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和情绪,鼓励他们模仿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进行自由表演。
5. 童话故事表演:
- 根据兴趣分组,选择喜欢的童话背景音乐,进行创意排练与表演。
- 各组展示,教师进行指导与点评。
6. 课堂小结:
- 确认学生对歌曲和故事的理解,激励他们在下一次表演中更进一步。
---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红帽》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情感的演唱《小红帽》,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快乐与美好情感。
2. 根据故事情节,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声音演唱,并注意歌词中的字音搭配。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在《水族馆》的乐曲中,进行律动表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启发学生用声音和打击乐器创造出森林的音响环境。
2. 学唱《小红帽》:
- 教师范唱,让学生认识歌曲的情境和内容,通过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律和情感。
- 展示乐谱,跟随钢琴练习节奏,并比较歌曲的六个乐句。
3. 歌曲处理:
- 解读歌词情感,鼓励学生结合表演来唱出这样的情绪变化,并配合乐器进行共同表演。
4. 课堂小结:
- 通过对歌词深刻的理解,加强学生们对歌曲内容的体会,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更多音乐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