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感受京剧的独特韵味,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演唱。
2. 学习用小碎步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孩子们的身体表达能力。
3. 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让他们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4. 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其表现力和创造力。
5. 培养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具备捡豆豆的意识和相关经验。
2. 准备红豆和绿豆各54份,以及小竹篮或塑料篮54个,盒子6只,筷子54双。
3. 准备歌曲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挟豆豆
1.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小豆宝宝,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大家愿意参与吗?(与幼儿互动,介绍活动背景)
2. 开始游戏:挟豆豆比赛。
- 幼儿自由组合成六组,每组儿童使用筷子将盒子里的红豆和绿豆挟到篮子里,最先完成的组别获胜。
- 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提醒大家注意地上和桌子上的豆豆,如果掉落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捡起豆豆,放入篮子中,这一环节通过游戏有效引出捡豆豆的动作,为接下来的音乐活动做铺垫。)
二、欣赏表演,感受旋律
1. 教师说明:刚才我们捡豆豆的动作我编排成了一个小小的歌表演,大家愿意看一看、听一听吗?
2. 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观察教师的表演。
3.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好听吗?旋律感觉如何?在表演中,我做了哪些动作?(此环节旨在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三、欣赏并理解旋律,师生共演
1. 教师引导: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你们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教师鼓励幼儿模仿,同时引导讨论)你觉得哪个动作表现得很有趣呢?
2.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跟随音乐一起练习小碎步的走法,感受节奏的变化。
3. 师生共同表演,进行互动(此环节通过共演进一步促进幼儿的音乐教育,让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生活的美,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幼儿们不仅能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够通过参与不同的游戏与表演,提升自身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在离园时常会感到依依不舍,特别是像旭旭这样的孩子,他常常借去厕所的机会站在门口张望,被老师带回。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对亲人及环境的眷恋。因此,本次音乐活动旨在帮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离开亲人的情感,进而理解守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其情绪表达能力,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音乐经验。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断顿与连贯,理解强音与弱音的区别,并掌握不同的演唱方式,如“男声”、“女声”和“齐唱”,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歌曲情感。
2. 幼儿将运用声音表现技巧,传达出同情、关怀、勇敢和热情等不同情绪。
3.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可以与其他小朋友的心情和歌声保持一致,共同体验与表现歌曲的情感。
4. 幼儿将理解并遵守不随意离开成人的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 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幼儿体验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准备两副小花鸭的图片,分别为小兔和乌龟各一只,圆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2. 活动前进行故事续编,学习歌词。
- 出示小花鸭离开妈妈后的伤心场景,引导幼儿编出第一段歌词。
- 展示小鸭子与妈妈团聚的画面,讨论如果帮助了小鸭子,看到母子重聚时的感受,并引导幼儿续编第二、三段歌词,统一歌词内容。
- 利用节奏歌的形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活动过程:
1. 想象和讨论:
- 通过小花鸭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如果我是小花鸭,离开妈妈后会感到怎样的情绪?再次见到妈妈时又会感受怎样的幸福?
2. 学习音乐朗诵:
- 让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特别是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
- 提示幼儿在朗读时,使用不同的语气、声调、速度和表情,展现不同的情绪。
3. 情感表现:
- 用两种不同的情绪弹奏歌曲的旋律,请幼儿指认每一遍旋律对应的歌词内容,并鼓励他们简述选择的理由。
4. 集体唱歌练习:
-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琴声一起填词并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歌曲处理:
- 教师以不同的技巧(如慢的、连贯的和快的、断顿的)演示歌曲的各个部分,让幼儿讨论哪种方式更能表现歌曲情感。
- 利用图形(小兔、乌龟、圆形、三角形)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快慢和连贯与断顿,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表现。
6. 个别展示与集体合唱:
- 鼓励幼儿轮流演唱不同段落并分享演唱选择的理由,接着教师引导其他幼儿合唱,鼓励他们在表现时大胆展现勇敢和欢乐。
活动建议:
本次活动将在幼儿已有的歌曲节奏、速度和音乐表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短小精悍的歌曲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如软、慢、快、跳等)及其中蕴含的情感。鼓励他们通过动作、表情和图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
活动延伸:
1. 组织“编故事、画画”的续编游戏,提升幼儿间的互助和关爱意识。
2.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促进彼此的学习与合作,体验轮唱的乐趣与魅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葡萄牙舞》的乐曲,体验跳跃欢快的情绪。
2. 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的结构,创编相关舞蹈动作。
3. 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培养团结友爱的意识。
4. 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与表现力,促进身体的协调运动。
5. 通过舞蹈活动增强全身的运动能力,锻炼体能。
活动准备:
- 音乐《葡萄牙舞》
- 角色图片:丫丫、哈哈
- 黑板及图形谱
- 纸做的道路、山、房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声势律动)
- 教师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激发孩子的注意力与参与感。
二、感受音乐
- 放出主旋律音乐两次,鼓励孩子们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中。
- 提问: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是否想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 接下来,孩子们即兴舞蹈,行动起来,表达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
三、听故事
- 讲述丫丫与哈哈的故事,引入角色(出示丫丫的图片)。
- 创造与角色互动的氛围,提问孩子们丫丫和哈哈平时是如何相处的。
- 故事情节发展至丫丫找不到哈哈时,引入一个老婆婆的角色,婆婆告诉丫丫去找哈哈的方向和艰难。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探索道路
- 教师展示纸做的道路图片,提问孩子们:“丫丫走了多远?”引导他们伸出手指一起数数。
- 在图形谱上标记丫丫行走的800里,再次激励孩子对音乐与动作的理解。
2. 创编走路动作
- 讨论丫丫的走路方式,邀请小朋友们创编相关的走路动作,随着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一起表演。
3. 山的挑战
- 展示两座山的图片,教师提问:“丫丫面前有几座山?”引导孩子们理解丫丫需要怎样克服困难。
- 鼓励孩子们创造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并在音乐中表演。
4. 来自陌生国家的欢迎
- 听完故事后,丫丫终于到了那个国家,邀请孩子们猜测欢迎的话,接着跟随节奏拍手,表达热情欢迎。
5. 发现奇特的房子
- 展示房屋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想象房子的特点,创造丫丫钻进房子和在里面走动的动作。
五、整合律动及舞蹈
- 随着音乐,老师走图形谱,边做律动,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演绎丫丫的旅程。
- 在课室中布置搭建的山洞与门,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一同舞蹈,感受舞蹈的流动感。
六、德育渗透
- 故事的高潮是丫丫最终找到了哈哈,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团结友爱的意义。提问:“丫丫应该对哈哈说什么呢?”教育孩子们要学习丫丫的精神,乐于助人,互帮互助。
通过这个音乐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愉悦地参与到音乐和舞蹈中,更能在故事中领悟到友情和团结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在享受这些乐趣的同时,能够成长为乐于助人的小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