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五
活动目标:
1.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教师的叙述,帮助幼儿感受民间风俗,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 在轻松的律动中激发幼儿对节奏和拍子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 各种端午节主题的挂图
- 铃鼓
- 圆舞板
- 音乐CD
- 相关动物形象的小玩偶(如龙舟、老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1. 教师引入话题,生动地说:“端午节快要到了,龙舟爷爷可开心了!他准备参加划龙舟比赛。不过,今年小老鼠刚出生,他可不知道端午节是什么呢,我们来告诉他吧!”
2. 请幼儿讨论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家中的家人通常会做些什么准备,如包粽子、做香包。
3. 教师展示挂图,讲解传统的民俗活动,配合故事的叙述,营造节日的氛围。重点介绍:包粽子、划龙舟、挂菖蒲、挂艾草等习俗,让孩子们在图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语词律动
1. 教师提问:“在划龙舟比赛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2. 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幼儿用肢体拍打出节奏。教师可用钹或木鱼等简单乐器辅助,增强节奏感。
3. 播放随儿歌的CD,在间奏部分让幼儿模仿划船的动作,体验与音乐的互动。
4.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出节奏符号,教幼儿念出“短短长”的节奏。在黑板上画出节奏线的同时,幼儿跟随念语词,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如拍手或轻声朗读。
三、乐器演奏
1. 教师宣布:“划龙舟比赛即将开始,今天的龙舟分成两种,分别是圆舞板龙舟和铃鼓龙舟!”
2. 圆舞板龙舟:
- 教师指导:“首先让我们来划划圆舞板龙舟,听好每个节拍,让我们的动作和音乐同步!”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敲打圆舞板,结合儿歌表演。
- 在语词部分,教师引导幼儿保持拍子,间奏部分则用划船的动作配合律动,让活动更加生动。
3. 铃鼓龙舟:
- 教师随后引导:“现在轮到铃鼓龙舟啦!请大家拿起铃鼓,站在蓝色线上,一起排好队伍,准备出发!”
-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踏步前进,合着音乐的节奏念儿谣,并在间奏时摆出划船的动作,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在律动中学习了端午节的习俗,还在音乐的陪伴下锻炼了节奏感和协调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在欢快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名称: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第五课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歌曲歌词,感知休止符的特征,并引导幼儿学习唱歌。
2. 鼓励幼儿喜爱音乐,通过游戏形式体验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 小毛巾
- CD播放器以及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毛巾的问候
- 教师展示小毛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天早晚都会见到的好朋友是谁吗?”
- 然后出示小毛巾:“你们看,这就是小毛巾!它是不是每天都会和你们见面呢?”
- 继续引导讨论:“小毛巾会洗我们的哪些地方呢?”(眼睛、鼻子、嘴巴等)
- 鼓励回答:“小毛巾洗到的这些地方统称为五官!它的本领可真大!今天,它不仅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歌词与感知休止符
- 教师出示图谱,按音乐的节奏先后朗读歌曲。
- 提问:“刚才老师念的《小毛巾》儿歌里提到了什么内容呢?”
- 指出图谱中空白的地方:“你们看,为什么这些地方是空的呢?这里的空白就是休止符!我们可以用亲亲的动作来代替这些休止符哦。”
- 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并在休止符处用亲吻的动作表现。
三、学习唱歌《小毛巾》
- 每位幼儿手拿一块纱巾,准备学习唱歌。
- 教师引导:“这首歌不仅可以念,还可以唱哦!小毛巾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和我们亲亲了哪些地方呢?”
- 幼儿与教师一起学习唱《小毛巾》,在休止符处使用毛巾轻轻碰自己的五官。
- 老师询问:“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的五官洗干净了吗?老师想要检查一下哦!”
- 如果发现有小朋友的手法不够干净,老师会引导:“没关系,我们一起再来帮他们清洗干净吧!”再一同唱《小毛巾》。
四、音乐游戏:互动与合作
- 幼儿自由结对,形成小组,两人一组边唱儿歌边进行游戏。
- 在休止符处用毛巾轻轻碰触伙伴的五官,提醒幼儿:“在帮助朋友清洁的时候请记得要轻轻哦!”
-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变换游戏伙伴,让幼儿在互动中增进彼此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在休止符处用毛巾碰碰碰自己和朋友的五官,增添游戏的趣味性。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并感受音乐的节奏与乐趣,还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彼此互动的温暖与快乐。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五:花的世界
活动目标:
1. 学习并了解杜鹃花和玫瑰花的颜色与形状。
2. 通过肢体游戏体验歌曲中的快板与慢板节奏。
3. 在创造花的造型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活动准备:
- 挂图P3
- 各色杜鹃与玫瑰的幻灯片
- 塑料花与风车花
- 呼啦圈
-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教师:小草在阳光仙子和凤姑娘的照料下,渐渐茁壮成长。这时,春姑娘带着她五彩斑斓的彩带来到这里,轻轻一扬,哇!小草不仅长高了,还开出了许多美丽的花朵。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花的颜色可真多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二、认识花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去花园里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呢?让我们一起去探险吧!
1. 杜鹃花
- 教师播放杜鹃花的幻灯片。
- 幼儿仔细观察,教师介绍杜鹃花的别名,指出它的颜色特征,并告知幼儿杜鹃花一般在每年的春天盛开,鼓励幼儿讨论他们见过的杜鹃花的样子。
2. 玫瑰花
- 教师:花园里的杜鹃花真美,不过我们还可以看看其他的花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呢?
- 教师播放玫瑰花的幻灯片,介绍其独特的叶子与枝干形态,讲解不同颜色的玫瑰花,让幼儿感受玫瑰的优雅与美丽。
三、花的游戏
1. 手腕花
- 教师:春姑娘为你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花朵,你们喜欢花吗?让我们一起和这些花朵玩游戏吧!
- 教师假扮春姑娘,将“花”轻轻送给每位幼儿。幼儿在快板部分尝试在自己的身体部位比划“开花”的动作,而在慢板部分则变身为“花仙子”,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摆,体验节奏的变化。
2. 风车花
- 教师:小花朵们和小朋友一起玩得真开心!看,这是什么呢?对了,风车花也想加入我们的游戏哦!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和风车花玩游戏的吧,风车花可是能感应音乐的哦!
- 教师播放音乐并展示如何与风车花游戏,接着再次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跟随节奏与风车花一起舞动。
3. 花朵与蝴蝶
- 教师:风车花好玩吗?蝴蝶仙子闻到了花香,飞过来了!原来蝴蝶和花朵是很好的朋友呢!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呢?
- 请两名幼儿来示范,一名扮演花朵,利用快板部分展示不同花朵的造型;另一名则扮演蝴蝶,快速围绕花朵盘旋,随着快板的节奏进行动作,全体幼儿共同参与,体验与花朵、蝴蝶互动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有关杜鹃花和玫瑰花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节奏感与想象力,更让他们在春天的氛围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五
活动目标:
1. 通过图卡的展示,使幼儿熟悉诗句,并运用手势感知乐曲的四个乐句。
2. 学习模唱唱名旋律,理解乐曲的ABCA曲式结构。
3. 在活动中体验扮演诗人的乐趣,增强创造性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 挂图P1
- 诗词图卡
- 水袖
- 琴槌
- 黑板
- 三色粉笔
- 磁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教师用生动的语气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早上,有个小宝宝醒来了,他从温暖的被窝里伸出了小手,想知道外面的天气如何。奇怪的是,他发现并不冷!原来春天已经到来了,气温变得这么宜人。这个小宝宝打了个懒腰,愉快地吟诵起了一首动听的诗,那就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情境拼图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吗?它是由谁写的呢?”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学过的《春晓》的内容与作者“孟浩然”。
教师随后出示图卡,配合朗诵:
“这是孟浩然写的美丽诗篇,宝宝们简直是太聪明了!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这幅画,感受诗中的意境。”(教师一边朗诵诗词,一边展示相应的图卡。)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诗词的意思,运用手势表达出诗的意境。
三、吟诗扮演
“宝贝们,《春晓》这首诗里有几个诗句呢?现在我们一起变成古代的诗人,穿上水袖衣,来吟诵这首诗吧!”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古代诗人的吟唱。
“在古代,诗人写诗时使用的是毛笔,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水袖毛笔。现在,你们都是小小的诗人,准备好写出自己的诗篇了吗?”音乐响起,幼儿模仿诗人挥舞水袖,随着音乐律动来表达乐句,写下自己的“诗”。
四、旋律曲式
“大家写的诗都太棒了!你们看,唱名泡泡也来了!”教师展示唱名泡泡,让幼儿一起有序地念出唱名。
“这些唱名泡泡会怎样演唱这首优美的歌曲呢?”随后,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尝试模唱,通过贴上磁铁的小泡泡帮助他们记住旋律。
“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些唱名泡泡不仅会唱歌,还会跳舞呢!看,黑板上有三条不同颜色的路,唱名泡泡会先在哪条路上跳舞呢?”教师通过颜色引导幼儿识别不同的旋律线条,并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再次唱出每个乐句的唱名。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理解了诗词的美,还通过音乐与身体的表达,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对音乐的感知。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猴子爬树律动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创编律动表现猴子爬树的乐趣。
2. 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变化,通过乐器与肢体的配合感受递增与递减。
3. 让幼儿在“挂香蕉”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 猴子主题挂图
- 五只猴子的图卡
- 手摇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首先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今天,宝宝和小动物们一起用锯子锯木头,准备去洗澡。每只动物都洗得干干净净、香香的,它们开心地玩耍。但是,宝宝却一个人在旁边哭,因为找不到朋友。就在这时,小猴子决定要爬上树来逗宝宝开心。”
通过这个引入,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准备进入后面的活动。
二、歌曲律动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是怎么爬树的吗?”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创编猴子爬树的动作,可能有“跳跃”、“攀爬”、“摇摆”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节奏来伴随幼儿的动作,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不同的律动感。
三、数量感知游戏
1. 教师播放音乐,伴随音符的变化逐一展示猴子的图卡,询问幼儿:“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呢?”引导他们回答“香蕉”,并展示香蕉的图片。
2. 深入讨论:“香蕉是长在哪里的呢?”展示香蕉树,帮助幼儿在视觉上理解数量概念。
3. 听取音乐时,引导孩子用手指表现出猴子的数量,体会增减变化。
4. 在不同的音乐段落中,幼儿用双手拍手对应大调,用脚踩地表现小调,充分发挥其感官的参与。
四、手摇铃活动
1. 在歌唱的环节,教师请幼儿一起摇奏手摇铃,在数字部分则让幼儿用手摇铃敲出相应的数量,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知数量变化。
2. “挂手摇铃香蕉”游戏:在歌曲部分,幼儿摇奏手摇铃,听到数字时进行挂铃的互动。第一遍时有一名教师扮演树的角色,另一名教师示范如何挂手摇铃。
3. 下一步,邀请五名幼儿轮流上台参与,并以教师作为“树”。最后,依据班级人数,组织分组活动,每组六人,一人代表“树”,其余五人参与“挂手摇铃”。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音乐和游戏中获得快乐与成长。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增强了音乐感知能力,还在互动中加强了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