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2、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3、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听、看、摸让幼儿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从中了解春雨的特点,感知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寓教育与玩乐之中,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熟悉并表演歌曲《小红帽》。
2. 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敏捷速度。
3. 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提高参与感。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初步听过《小红帽》,可以简单唱出。
2. 准备《小红帽》的动画音乐。
3. 准备郊外自然风光的图片,以及小红帽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了解小红帽
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外婆吗?为什么呢?通过讨论让幼儿分享与外婆的故事。
2. 师:小红帽为什么要去看望外婆?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外婆生病了。
3. 师:外婆住在哪里呢?鼓励幼儿结合图片进行回答。
4. 总结:小红帽的外婆生病了,她决定去看望外婆,但路途遥远,可能会遇到大灰狼。接下来,我们一起陪小红帽去看她的外婆,好吗?
二、跟随音乐唱歌
1. 教师扮演小红帽,带领幼儿一起唱《小红帽》的歌曲。
2. 师:你们唱得真好听!小红帽给我送了一顶帽子,现在我也是小红帽了!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外婆吗?让我们快乐地唱歌,把快乐的声音带给外婆。
三、注意安全与环节设置
1. 在游戏中,幼儿拿着象征性的点心,与小红帽一起出发,唱歌前行。
2. 师:记得要小心哦,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就要躲起来,找个大树背后藏起来,等他走了再继续前进。
四、进行游戏环节
1.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走动、唱歌,遇到大灰狼的声音时立即躲藏,中途如果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可以灵活应对,比如使用不同种食物代替点心,增强游戏趣味性。
2. 到达外婆家时发现她不在,可以自由玩耍,增加互动和乐趣。
五、活动结束
1. 师:天色晚了,我们要回去了,跟外婆说再见!带领幼儿有序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学习到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控制教学时间。原计划使用的小铃、圆舞板最终因乐器数量限制改为铃鼓、串铃和木鱼。乐器使用的教学耗费了不少时间,尤其是指挥演奏的部分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指导。幸好《小红帽》的旋律对孩子们来说相对熟悉,整体打击乐活动效果不错。
课堂时间超出预期,原因在于某些环节孩子们对于乐器的使用掌握不够流畅,个别幼儿需要反复指导,导致整体进程稍显拖沓。此外,活动内容较为繁杂,课堂节奏较快,未能留出足够时间让幼儿消化和理解。课堂效果令我感到满意的是通过性别分组表演模式有力推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如果能有更专注的区域组织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演奏乐器,拓宽他们的音乐欣赏和实践能力,效果会更佳。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并学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与故事。
2. 引导幼儿初步掌握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3. 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让他们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
活动准备:
准备好每位幼儿一个的小花、小鱼等相关图片;木偶小鸭子和小朋友的玩具;小鸭子的头饰;以及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播放《进行曲》音乐,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准备开始我们的音乐旅程。
二、学习欣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一) 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郊游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小河和松树,猜猜这里有什么呢?听,远处似乎传来了哭声,你们好奇是谁在哭吗?”
(二) 分段欣赏歌曲。
1. 首先,我们欣赏歌曲的第一段:“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
2. 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 “在池塘边,柳树下,谁在哭呢?为什么会哭呢?”
- “你觉得小鸭子此时心里是怎样的感觉?”
3. 通过第一段的乐曲,感受小鸭子的“难受”情绪。
4. 提问:“你们觉得谁来帮助小花鸭呢?让我们一起讨论下!想象一下可能的情况。”
5. 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段:“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
6. 然后继续提问:“是谁帮助了小花鸭?他们是怎么帮助的?听完这段,你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三、完整欣赏歌曲和乐曲各一次,引导幼儿用表情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1. 教师通过边唱边操作木偶,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2. 提问:
- “这首歌有几段?第一段说了什么?第二段呢?”
- “小花鸭迷路时的心情怎么样?我们来用表情展示一下。”
3. 然后再次播放音乐,让幼儿用表情回应音乐传达的情感。
四、引导幼儿运用色块表现音乐情绪:
1. 引导幼儿寻找与小花鸭故事对应的图片,讨论这些图片的情感色彩。
2. 教师总结并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段落,再次用手中的色彩工具来表达情感。
3. 通过提问:“当小花鸭孤单的时候,是哪些颜色的朋友陪伴着它?现在大家想象一下,给小鸭子送上这些颜色的朋友!”
五、鼓励幼儿自发按照歌曲内容扮演角色,表现情绪:
通过角色扮演给幼儿释放心中的感受,并创造对应的动作。
六、请表现优秀的幼儿戴上鸭子头饰,其他幼儿作为小朋友分段表演。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道:“听,鸭妈妈好像来了,我们快把小花鸭送回家吧!”在欢庆的氛围中,幼儿渐渐离开活动室。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新歌教学一直是幼儿艺术活动中比较大的挑战,尤其对幼儿园的小班来说,由于知识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孩子们在记忆结构和歌词上确实面临困难。不过,《迷路的小花鸭》的完整故事情节显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契机。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生动的故事图片,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歌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清唱再到幼儿逐句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尽管这种方法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我发现学唱的过程仍未打破传统的重复性学习。为此,我结合了图片填充法以及小组讨论,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歌词。随着每一次的图片贴合,幼儿感受到新歌词的产生,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且不再枯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愈发认识到,幼儿的学习和成人有很大不同,他们依赖直观的行动和感知来学习。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这样的体验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