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掌握歌词中人物出现的顺序。
2. 乐意表演歌曲中角色的动作,感受一起表演的快乐。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发展表现力。
5. 在进行表演时,能够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 相关故事的图片共五幅。
- 磁带及录音机。
- 各角色的头饰(包括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对应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 活动初,播放一次磁带,帮助幼儿回顾《拔萝卜》故事的内容以唤起记忆。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拔萝卜》中有哪些角色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对应的故事人物图片。
2. 完整欣赏歌曲《拔萝卜》:
- 教师使用录制好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拔萝卜》的故事图片,为幼儿提供首次完整的欣赏体验。
- 提问幼儿关于歌曲内容的问题:“在歌曲中,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时,谁来帮助他了?小婆婆呢?小姑娘……”。随后,教师将人物图片按顺序摆放,再次完整清唱一遍,帮助幼儿校对歌词内容及顺序。
3. 幼儿学唱歌曲:
- 教师以分段清唱的方式教幼儿学习歌曲,鼓励幼儿跟唱,重点关注“哎哟哎哟”以及各角色出场时的唱法,带着节奏读旁白。
- 教师在弹琴的同时,带领幼儿完成歌曲的演唱,适当加入动作以增加趣味性,为后续的表演环节做铺垫,避免重复唱的单调。
4. 教师指导幼儿完整演唱并表演动作:
- 共同讨论创编歌曲中人物的动作,让幼儿充分参与。
-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与教师共同表演《拔萝卜》,其他幼儿则在座位上做动作边唱,视时间可安排多组儿童参与表演。
5. 结束部分,迁入生活:
- 教师鼓励幼儿对表演的表现给予认可:“小朋友们今天的表演真棒!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在‘娃娃家’里分角色表演《拔萝卜》。你们觉得老公公刚开始怎么拔不动萝卜,但后来就能拔出来了呢?”引导幼儿讨论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整体上能够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和表演的乐趣,但在选材上显得有些欠妥。《拔萝卜》虽然耳熟能详,但其段落复杂,歌词中人物出现的顺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提升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建议以后将这部分作为音乐欣赏而非直接学唱。
此外,评课中老师们提到表演环节可以提前进行,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同时,在师幼共演环节中,教师可以更积极地参与角色扮演,通过互动增强趣味性,例如在唱到“谁谁谁,来呀!”时引导幼儿共同发声,而非只静态地演出“萝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参与。
值得积极评价的是,使用图片与音乐结合的方式为活动增添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同时,此次课程使我意识到,熟悉教材并选择适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始终把选材作为重中之重,为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 教导幼儿以自然的声音逐句演唱歌曲。
2. 引导幼儿快乐地参与唱歌活动,体验与他人共同歌唱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4. 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情境与氛围。
5.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欢乐的歌唱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活动准备:
1. 带幼儿参观幼儿园,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幼儿园的热爱。
2. 收集幼儿在园内活动的照片,以供课堂讨论使用。
3. 准备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以便让幼儿学习与演唱。
活动过程:
一、练声
1. 引导幼儿学习《小星星》,帮助他们感受音高变化。
2. 练习《两只老虎》,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节奏感。
二、观看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
1. 教师展示照片,询问幼儿:“小朋友们,这些照片里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2. 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到照片中小朋友的歌唱姿态和舞蹈动作,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教师在此过程中赞美幼儿园孩子们的表现,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三、学唱新歌《我爱我的幼儿园》
1. 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幼儿欣赏并感受旋律的美妙。
2. 提出问题:“小朋友,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里面讲了什么内容?”
3. 教师示范演唱,并带领幼儿朗读歌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着乐器的伴奏,教师引导幼儿开始跟随节奏歌唱。
5. 分角色进行练习,鼓励幼儿在不同的形式中大胆展现自己:
- 第一遍、小组形式的练习。
- 第二遍、男女分唱的形式,提升参与感。
四、结束活动
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每位幼儿的表现,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2. 以轻松愉快的方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带着欢乐的心情离开。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小班开学初期的一次重要音乐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练习了音高和节奏,还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和情感。通过探索和实践,他们学会了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增强了自信。在自由舞蹈环节,幼儿们得以尽情发挥,展现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表达。同时,在师幼共舞的互动中,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动作表达了对老师、同伴及幼儿园的热爱。整个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达到了预期效果,提升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快乐感。未来的活动中,继续关注幼儿的情感投入与表达,进一步增强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差异。
2. 幼儿尝试创编歌词,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活动准备:
- 大猫和小猫的图片
- 适合幼儿的音乐播放器
- 鼠标玩具,作为互动道具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感受歌曲的声响
- 教师展示大猫和小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差异,并提问:“他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 幼儿借助身体动作表现大猫的形态,教师引导:“大猫是什么样子的?来,模仿一下大猫的样子。” 幼儿积极参与,表现生动。
-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用小幅度的动作来模仿小猫,问:“小猫和大猫一样吗?” 幼儿纷纷参与表演,教室中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2. 欣赏并讨论歌曲内容
- 教师播放《大猫和小猫》,让幼儿仔细聆听。之后提问:“谁能告诉我大猫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儿热情回答:“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
- 接着,教师问小猫的声音:“小猫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幼儿回应说:“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 这样的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歌曲内容。
3. 动作配合与音乐理解
- 让幼儿随着伴奏音乐感受不同的旋律,教师提问:“听,谁走在前面,是大猫还是小猫?” 幼儿思考:“是大猫,因为音乐声音更大。”
- 教师鼓励幼儿模仿大猫和小猫的叫声,让他们在活动中用动态表现增强记忆。
4. 分组演唱及角色扮演
- 根据幼儿的兴趣将他们分成大猫组和小猫组,教师通过图片提示引导幼儿准确演唱各自的角色。
-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大猫还是小猫的声音?”并引导他们在不同位置就坐,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
5. 创编歌词,引入其他动物
- 教师通过提问:“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了,听,谁来了?”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小狗的叫声,激发他们的创编能力,鼓励他们尝试为其它小动物创编介绍词。
6. 结束活动,延续思考
-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中你们表现得很棒!回去后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唱歌。”这样的延续性思考有助于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讨论和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头饰和角色扮演充分参与到了唱歌的乐趣中,不仅清晰地认识了大猫和小猫,还能够尝试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引入歌曲中,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总体来看,活动目标达成良好,符合《纲要》中强调的“学会”与“会学”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活动过程中,关于音乐的强弱关系我关注得不够,幼儿在唱歌时的情感表达和力度掌控还有待加强。未来的课程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通过反复强调和引导,帮助孩子们建立科学的歌唱习惯,从而更好地享受音乐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