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

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5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旨在为小班学生提供富有趣味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通过游戏与互动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篇: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
拓展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够清晰且准确地说出儿歌。

2. 通过固定音型的敲打,能够表现出儿歌的节奏,感受儿歌快乐的氛围。

3. 体验多种颜色,能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为鱼儿涂色,表现个人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1. 手摇铃、响棒若干、彩笔。

2. 《鱼儿鱼儿水中游》挂图。

3. 背景音乐《水族馆》为活动营造氛围。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及巩固前节课内容。

1. 先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儿歌内容,让孩子们熟悉并引导他们一起朗诵。

2.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固定音型的节奏,进行拍手和念儿歌的结合活动,进行1-2遍的练习,加深印象。

二、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 教师热情问候:“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猜它是谁呢?”并播放相关音乐。

2. 孩子们回答出来后,教师展示小鱼的挂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观察与探索小鱼特征。

1. 教师引导:“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鱼有什么秘密呢?”引导幼儿开口分享,感知鱼儿的生活环境。

2. 播放背景音乐《水族馆》,鼓励幼儿模拟小鱼在教室里游动,用肢体表现小鱼的活泼。

四、欣赏与理解儿歌内容。

1.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与理解儿歌的内容,教师说:“今天我们要一起看看小鱼在水里是如何生活的。”放录音,让幼儿倾听。

2. 重复欣赏2-3遍录音,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念。对能够流利朗读的幼儿给予赞扬,鼓励不会念的幼儿用轻柔的声音跟随。

五、节奏体验,推动音乐与运动结合。

1. 教师示范:边拍打手摇铃,边朗读儿歌,让幼儿感受到节奏的感性认知。

2. 幼儿尝试用拍手的方式敲打出儿歌的节奏,增强集体互动的感觉。

3. 分发响棒,鼓励每位幼儿用响棒以固定音型打出儿歌的旋律,感受音乐的律动。

六、创作与涂色,表达个人喜好。

1. 师:为了感谢小鱼的陪伴,它想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鱼宝宝,我们来给小鱼宝宝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吧!

2. 在听着《水族馆》的柔和音乐中,幼儿开始专注涂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和音乐中感受乐趣,还能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与社交技巧。

第2篇: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
拓展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神秘感,尤其是强烈表现时的惊愕与震撼。

2. 帮助幼儿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用他们的身体语言感受音乐的力度变化。

3. 鼓励幼儿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享受音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 磁带及录音机

- 图谱(故事图)

- 小猫头饰,供幼儿角色扮演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乐曲

播放乐曲,并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充满趣味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放完音乐后,询问幼儿:“你们听到哪些声音?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通过这个互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惊喜。

2. 欣赏故事图谱

教师展示图谱,并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这幅图展示了什么呢?你们能发现小老鼠的脚印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教师可以引导总结:“当小老鼠远离懒猫时,它走路比较重,脚印就深一些;而当靠近懒猫时,它走得非常轻便,所以脚印变得浅了。”这样的讨论能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3. 指图谱听音乐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随着图谱的提示,模仿小老鼠的动作:“我们也去跟着小老鼠的脚印,去找好吃的东西吧!”通过使用图谱,幼儿不仅听音乐,还能依照图画进行动作,增强了参与感。

4. 创编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动作创编:“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习小老鼠的动作呢?它是如何走路,如何找东西吃的?一起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展现它的活泼!”通过这些模仿和创造,激发幼儿的身体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5. 音乐游戏时间

结合音乐和动作进行游戏,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音乐节奏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活动延伸

为了让活动更加丰富,可以将本次音乐活动发展为简单的戏剧表演。在家园联欢中,组织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乐趣和故事的魅力。

第3篇: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
拓展

标题: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设计

一、活动解析:

本次活动围绕一首具有ABCA乐句曲式的古诗展开,音乐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呈现唱词,第二段则为念词,通过这种结构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二、活动目标:

1. 感受古诗的意境与美感,学习情感丰富地朗读诗词。

2. 初步引导幼儿理解ABCA的乐句曲式,尝试学唱简单的唱名旋律。

三、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古诗的意境之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 难点:初步掌握ABCA乐句曲式的特性,学唱与之配合的旋律。

四、活动准备:

准备古诗VCD和音乐CD各一张,以及录音机、水袖若干。此外,准备一张写有唱名旋律的大白纸,上面用色纸遮盖每句唱名旋律;并准备三种颜色的水彩笔各一支。

五、活动过程:

1. 故事引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宝宝从美梦中醒来,伸出小手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宝宝高兴地吟哦起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之多少。”

2. 情境引导:

(1) 播放古诗VCD,让幼儿感受诗中的意境。

引导他们讨论春天的美好场景,比如:盛开的花朵、飞舞的小鸟和细雨飘洒的画面,同时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这些春天的元素。

(2) 邀请幼儿用手势舞动表达“春眠、鸟啼、风雨、落花”的意象,增强对诗句的理解。

3. 音乐欣赏:

(1) 在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后,教师再次朗读古诗,并问他们诗中有多少句。

(2) 播放音乐两遍时,鼓励幼儿参与动作表现,在唱词时使用水袖如同古人般舞动,而在念词时则用水袖模仿书写的动作。

4. 理解旋律:

教师解释:“我们刚刚朗读的古诗还有另一种优美的唱法,让我们来听听。”

(1) 出示唱名旋律的大白纸,边唱边揭开遮住旋律的色纸,引导幼儿学习唱名旋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请幼儿观察旋律,并讨论这四句旋律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3) 在大白纸上,教师边唱旋律边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绘曲调线条,引导幼儿理解乐句构成,并讲解ABCA的乐句曲式。

5. 结束活动:

最后,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听边表演“春眠、鸟啼、风雨、落花”的舞蹈动作,欢快地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丰富而愉快的奥尔夫音乐活动。

第4篇: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
拓展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体验乐段的渐强与渐快。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探索塑料袋的多样玩法。

二、活动准备:

挂图P4,塑料袋、橡皮筋、软垫、打棒若干。

三、活动队形:

幼儿排队入场,听故事时围坐成半圆形,进行游戏时再散开。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 能运用不同肢体部位表现音乐的渐强与渐快。

难点: 发掘塑料袋的多种玩法,并能感应音乐的旋律。

五、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小云妖收到小熊送来的毛巾,心情特别愉快,拿着毛巾又唱又跳,拉着小熊的手一同翩翩起舞。扭扭臀部、摆摆手、点点头……小朋友们,跟着小云妖一起跳舞吧!”(幼儿模仿舞蹈动作)

(二) 感应乐段:云朵唱歌

1. 肢体感应拍子

- 教师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演示,每个乐段都伴随拍子(如用手、肩、头、脚等),让幼儿欣赏。

- 幼儿与教师一起轻声哼唱歌词,结合每个乐段做出相应的拍子动作。

2. 肢体感应渐强与渐快

- 教师引导:“小云妖一开始有些害羞,声音小,唱着唱着越来越开心,声音和速度也逐渐加快。现在,大家一起跟着小云妖唱歌吧,看看谁唱得最动听!”

3. 利用软垫感应渐强与渐快

- 教师继续引导:“云妖宝宝因为得到心爱的宝贝而快乐无比,它决定通过敲鼓来分享这份喜悦。”

- 每个幼儿配一个软垫和打棒,随着音乐的节奏,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感应,表现渐强与渐快的感觉。

(三) 道具:塑料袋云朵

1. 探索塑料袋的音效

- 教师展示塑料袋,询问:“这是什么呢?我们来摸一摸,听听它能发出什么声音。”

- 鼓励个别幼儿展示他们的玩法,其他幼儿学习模仿。

2. 感应乐句

- 教师介绍:“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云朵真是美丽,小云妖想到了一个新游戏。”

- 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轻拍塑料袋,盡情感受音节的变化,同时按照乐句让塑料袋遮住脸,乐句尾奏时移开塑料袋做出鬼脸来吓其他小朋友。

3. 用塑料袋模仿气球,再次感应乐段

- 单人游戏:幼儿可自由探索手拍、弹、抛塑料袋的乐趣。

- 教师引导:“许多小动物都被小云妖吓到了,它感到非常开心!现在它想把这些美丽的云朵送给小动物们。”

- 双人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交替丢接塑料袋,最后在乐句的末尾把塑料袋抛接。

(四) 活动结尾

全体幼儿盘腿坐下,把塑料袋整齐叠好,静静地听着音乐,等待出场的指示。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体验了音乐的魅力,还在游戏中展现了创造力,加深了对声音和节奏的理解。

第5篇:幼儿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程设计
拓展

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感知不同段落的音乐,理解AB曲式的特点。

2. 鼓励幼儿尝试乐器演奏,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3. 通过身体的律动,培养幼儿对节拍的感知。

4. 让幼儿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共同演唱歌曲,增强互动性。

【活动准备】

1. 道具准备:若干彩色沙巾、每人一个手摇铃,以及相关的音乐和挂图。

2. 情感经验准备:通过观察云彩的形状变化,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同时讲述白云在天空中的奇妙故事。描述白云一会儿像小兔子,一会儿像棉花糖,同时描绘白云随风飘动的情景,帮助幼儿通过音乐感知变化,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音乐律动

1. 个别体验:

A. 教师带领幼儿坐下或自由跳跃,模仿抓白云的动作,让他们用双手伸展,感受飞翔的乐趣。

B. 随着音乐节奏,指导幼儿前后、左右摇摆,体会音乐带来的律动感。

2. 两人一组牵手:

在A段音乐播放时,鼓励幼儿自由走动,感受欢快的氛围;当B段音乐响起时,引导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下,进行左右摇晃,增强互动与合作。

三、造型游戏

随着音乐的变化,教师模仿大象云的形态。A段音乐时,教师可以伸出长长的"鼻子",并带动幼儿一起模仿进行走动;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进行左右摇摆,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不同段落与节奏。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 教师介绍手摇铃这一乐器,激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奏,鼓励他们创造出独特的声音。

2. 在A段音乐时,引导幼儿敲奏手摇铃,在B段音乐来临时,教师示范摇动手摇铃,让幼儿原地摇晃,感受音乐与身体的结合,培养他们的节拍感。

通过以上的活动,幼儿将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趣味,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集体的乐趣和合作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