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游击队之歌》和乐曲赏析《四渡赤水出骑兵》。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音乐,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气息支持唱歌的技巧以及音量控制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重点在于学唱《游击队之歌》,通过歌曲传递爱国精神。
2. 难点在于掌握附点节奏的演唱和气息的合理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首先播放歌曲《游击队之歌》。听完后,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形象?
- 这首歌曲创作于哪个历史时期?
学生在探讨中可能会得出:
1. 《游击队之歌》展现了游击战士昂扬向上的斗志,表现了他们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 该歌曲创作于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艰苦岁月。
接下来,教师简单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正是这种压迫的环境激发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学习歌曲
1. 听录音
请同学们注意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象声词“嘁嚓”。这个词出现了多少次?它模仿了什么声音?这样的脚步声传递了游击战士怎样的形象?例如,轻盈悄无声息,展示了他们在战斗中的灵活和机警。
2. 伴奏模仿
鼓励同学们用身边可用的物品,模仿“嘁嚓”的脚步声,为歌曲伴奏。增强难度,演绎出战士从远处接近,然后逐渐远去的效果。
3. 轻声演唱
随着录音轻声演唱,要求同学们控制音量,仅让自己听见。
4. 稍大声演唱
在确保同学们听见彼此的情况下,逐渐提高音量。
5. 纠正错误
随琴演唱,及时纠正错误,直到所有同学能准确演唱。
三、深化歌曲理解
歌曲已经唱得非常准确,接下来讨论用什么情绪、音色和力度来传达游击战士的形象。
1. 前半部分歌词描绘了队伍的壮大,声音应该轻松有弹性,力度应由弱渐强。
2. 对“夺……抢……”的演唱,应展现坚定的信心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对“我们老百姓”要用号召和自信的声音来演唱,全体同学共同来诵唱整首歌。
四、作者简介
同学们知道《游击队之歌》的创作者是谁吗?冼星海——一位为国家奉献出短暂而辉煌一生的音乐家。他致力于用音乐为武器,激励人心。介绍他的重要作品,以及他对我国革命音乐的贡献,强调他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五、音乐欣赏《四渡赤水出骑兵》
1. 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2. 聆听乐曲,体会其中的情感。
3. 讨论大家在聆听后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六、创造活动
最后,组织一场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就《游击队之歌》和《四渡赤水出骑兵》进行自由演绎,通过演唱和表演,把他们所理解的英雄情感表达出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加深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这些环节,学生不仅能学习音乐,更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五
教学目的:
让学生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音乐要素如调性转换、速度、力度与乐器音色在作品表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感受《红旗颂》的气势,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及历史背景。
教具准备:
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主旋律谱投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欣赏一首震撼人心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乐曲的魅力。”
二. 作者简介: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吕其明的生平:他出生于2025年,早年参与新四军文工团,受到音乐前辈的指导。解放后,担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创作了多部电影的音乐,作品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和《谁不说俺家乡好》广为流传。《红旗颂》创作于2025年,是他为祖国献上的一曲赞歌。
三. 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教师提问:“同学们,管弦乐队的组成有哪些分类?”
学生回答:“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教师进一步解释这些乐器的特点和在乐队中的作用。
四. 欣赏乐曲:
1. 交谈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从乐曲的标题来看,大家如何理解《红旗颂》呢?”
学生回答:“它是在歌颂红旗。”
教师补充:“歌颂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通过音乐来歌颂红旗的作品并不常见。今天我们将用音乐的手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2. 初听全曲,辨认《国歌》的旋律:
学生在欣赏乐曲时,通过举手示意,识别出熟悉的《国歌》音调。
3. 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
教师播放乐曲并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哼唱,加深对主题乐句的理解。
4. 介绍乐曲结构:
教师简要介绍《红旗颂》的结构,采用A+B+A的形式,并在黑板上清晰标示。
5. 分段赏析:
- A段(第一段):
教师描述乐曲开始的雄壮气氛,学生可以想象当年各族人民在东方的晨曦下、万众一心、昂首阔步走向新生活的景象。
- B段(第二段):
这里的节奏和速度显著加快,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人民在红旗指引下,奋勇向前的画面。
- 再现部分(A段第三段):
乐曲到达高潮,主题重现,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那份激动与自豪。
6. 用线条表示音乐风格: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利用线条记录各段音乐风格的变化,并进行展示,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
7. 复听全曲:
教师播放《红旗颂》演奏录像,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感受乐曲带来的震撼。
五.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红旗颂》这首充满力量的管弦乐曲,感受到了主题的多样表现形式,以及音乐速度和力度对情感表达的影响。希望大家在未来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能够从中回忆起我们今天的体会与感动。”
教学目标:
1. 学唱《西风的话》,通过自然舒展的声音表达秋天的美丽景色。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领悟其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传达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及相关音响设备。
教学方法:
采用听唱法、启发式教学等方式进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致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颜色。请同学们说说与秋天相关的主题词,如“秋收”、“秋高气爽”、“金色稻谷”等。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么美丽的秋天,是什么让它变得如此迷人呢?”音乐的引导,南风的离去,西风的到来,开启了这份独特的季节之美。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学习歌曲《西风的话》。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 初听歌曲: 请同学们认真听歌曲,同时思考:这首歌的旋律与速度表现怎么样?注意到旋律是平缓的,整体速度较慢。
2. 了解作曲家: 大家对这首动听的歌曲产生好奇,作曲家是谁?介绍黄自,2025年至2025年,他是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家,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分享他的经历和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他不仅是在国内活跃的音乐家,亦有国际视野。
3. 朗读歌词: 认真朗读《西风的话》的歌词,思考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与信息?歌中深刻地描绘了四季交替的景象,反映了孩童在成长中的美好瞬间,教会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4. 听师范唱: 教师演唱后,同学们分组讨论歌曲的节拍和节奏型,强调其音乐结构的这些细节。
5. 分析歌曲: 介绍这首歌的音乐结构、拍号(4/4拍)和调式(大调),还要强调旋律中的细腻情感对比。探讨拟人化的手法,使“西风”变得亲切,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6. 学唱歌曲的步骤:
- 跟琴视唱: 学生与教师同步视唱,找到高音与低音的音符。
- 用“啊”随琴唱旋律,试着打节拍: 帮助学生分清音调的起伏。
- 填词唱: 在电子琴伴奏下,尝试填词合唱。
- 接龙唱练习: 举行小组接龙练习,每个小组依次演唱。
- 集体演唱: 讨论如何演绎秋天的气息,强调字音的清晰与声调的饱满。
7. 感受歌曲意境: 请学生在轻柔的演唱中体验强弱音的变化,讨论如何在演唱中体现这些情感。
四、教师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美丽与珍惜时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感受自然之美。
五、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写下本节课的收获,分享对秋天和歌曲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不同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如何影响音乐表现,进而感受秋天的多样色彩与情感。
2. 引导学生以自然、舒展且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演唱歌曲《西风的话》,激励青少年珍惜美好时光,热爱生活。
3. 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观察乐谱以及表达音乐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和体会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感的作用。
- 难点: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其抒情的意境。
教具准备:
- 钢琴
- 多媒体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前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营造出秋天温暖而富有生命力的氛围。老师提问:“同学们,欢迎来到秋天的世界!你们熟悉正在播放的这首歌曲吗?它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歌描绘了哪个季节?又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象征以及它带来的情感变化,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西风的话》。
二、赏“风”
1. 听录音范唱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认真聆听。随后提问:“西风的话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它的速度和力度表现如何?”
2. 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速度和力度的差异出发,划分歌曲的乐段。通过这次欣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风的话》的音乐结构。
3. 划分乐句
教师示范演唱,询问学生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鼓励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捕捉音乐的细节。
三、唱“风”美“风”
1. 按节奏唱旋律
- 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并找出组成旋律的音符,用手势进行演唱。
- 逐步视唱旋律,找出音阶上下行的小节,边划旋律线边唱。
2. 唱歌词
- 用“u”音模唱,教师纠正发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
- 教师伴奏下,学生轻声唱歌词,逐步加强难度,提醒换气,最终完整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感受到西风在提醒大家珍惜时间。
3. 声音对比
探讨如果采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歌曲的情感会有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音乐要素的重要性,讨论如何通过它们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四、作者介绍
通过多媒体播放,介绍《西风的话》的创作者黄自,他是中国30年代的重要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期留学美国并担任音乐教育的重要职务,培养了很多优秀音乐人才。他的多部作品给中国音乐教育与演出带来了深远影响。
五、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自通过《西风的话》表现了秋深的悠远情感,提起淡淡忧伤的意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心中的秋天,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艺术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音乐形式来展示他们对秋天的理解与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学习《我和你》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我和你》,引导学生回顾奥运会的美好记忆,感受奥运会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及团结、友谊、进步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讨论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并提升他们的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知识与技能
学习调式概念,培养学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的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学生能够用清晰、圆润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我和你》。
- 难点
学习并掌握音乐演唱中的声部协调以及音区的管理,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在演唱中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播放20xx年奥运会的入场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随后,提问学生这个视频展示了什么,鼓励他们自由回答。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基本信息,最后揭示本节课的主题——《我和你》。
(二) 初步感知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和你》。在第一次播放时提问,歌曲的速度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歌曲速度为“缓慢”。
2. 再次播放歌曲,询问歌曲的情绪氛围,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导总结出这首歌透出的“深情”情感。
(三) 探究学习
1. 进行声乐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开口音“a”进行发声,注意保护嗓音。
2. 播放音频,学生进行哼唱,同时教师带领学生用手势来描绘旋律线。
3. 教师再次进行弹唱,引导学生注意演唱中的音时值,强调结尾音需保持四拍的长音,并通过打拍子帮助学生理解音准的把握。
4. 加入歌词演唱,讨论歌词的特点,特别是中英文结合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语言的美。
5. 分组进行对唱,一部分唱中文,另一部分唱英文,深化对奥运场景氛围的理解。
6. 提出新知识点——调式,让学生了解到音的高低排列构成的音体系。
7. 播放伴奏音频,学生再次完整演唱。
(四) 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关于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和英国民歌《乡村花园》,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和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视唱和表演,加深对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方民族调式的理解。
(五) 小结与作业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总结。
2.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奥运会的歌曲,并在下一节课分享,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掌握歌曲《我和你》的演唱,还能够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情感与文化传播。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