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自然声音的兴趣,尝试用身边的自然物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同伴的共同表演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3. 让幼儿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培养自信心。
4. 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跟随音乐,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愉快地唱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 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图画书。
2. 各种音效道具,如音块、蛙鸣筒等(由教师准备);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及喜蛋(由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回忆《沙啦沙啦》
在集体讨论中,问幼儿:“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接着,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遇到的动物及其对应的声音:
“第一个小熊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二个小熊遇到了谁?又听到了什么声音?”
“最后小熊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回忆起故事内容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模拟故事中的声音
引导幼儿使用准备好的自然物,尝试模仿故事中不同动物的声音。例如,让幼儿用手拍打盒子模拟小熊走路的声音,使用蛙鸣筒模拟青蛙的叫声,或者用塑料袋模仿风声。
通过这种互动,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声响的特征,提升对声音的认识。
三、幼儿进行配音表演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为一个动物进行配音。教师可以先以示范的方式为每个动物演示如何配音,并邀请幼儿们参与其中。
幼儿们在认真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地为故事中的每个动物配上合适的声响,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尽量让他们在表演中放松心情,享受表演的快乐。
四、总结与分享
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一个小型分享会,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配音表演并交流感受。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配音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通过分享,幼儿不仅能增进与同伴的情感联系,还能提升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带领幼儿在音乐中结束活动,唱一首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歌曲,进一步巩固音乐活动的氛围。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节奏变化,能够根据音乐创编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2. 创编与“老爷爷郊游”以及“找帽子”相关的形体动作,增强身体感知能力。
3. 通过体验魔术表演的神秘与趣味,探索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图谱挂图、魔术道具(小帽子)、郊游的背景音乐剪辑(A段及完整AB段音乐)。
- 经验准备:通过课前与幼儿的谈话,丰富他们对魔术表演的认知与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角色:“今天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带着我们去郊游,大家要主动和他打招呼哦!”教师模仿老爷爷的声音,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二、享受音乐,探索动作
1. 幼儿欣赏A段音乐,共同探索“郊游”这一主题,可以通过走、跑、跳等多种方式,创编出四种不同的郊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这些动作。
2. 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理清动作的顺序和规律。教师展示已经完成的部分图谱,激发幼儿的想象与思考,探索不同的交通方式。
3. 幼儿跟随教师的示范,完整表演A段的音乐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加入适合的音乐,感受律动带来的乐趣。
三、加入魔术元素,互动探索
教师展示魔术道具——小帽子,并引导幼儿想象老爷爷在郊游时遇到的麻烦:“老爷爷的帽子为什么不见了?”通过问题引导,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帽子的去向和找回的过程,同时创设角色扮演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四、探索图谱,练习B段动作
教师逐步引导幼儿认识图谱及其所代表的动作,通过B段音乐的练习,帮助幼儿了解老爷爷的故事,尝试运用这些动作再现故事情节。教师强调:“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爷爷是怎么找到他丢失的帽子的。”
五、音乐游戏,藏帽子的大冒险
教师通过讲解小魔术的秘密,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讨论利用“神奇的风”把帽子藏到哪里,又从哪里找出来。随后,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践创编,提升身体协调性与表现力。
六、完整表演与分享
最后,组织所有幼儿用音乐配合魔术道具,进行一次完整的表演。教师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创意与灵巧,形成小小魔术师的气氛,让他们在享受表演的同时积累成功感。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增强了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还在游戏中提升了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体验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活动中,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创造力与热情,成为更出色的小艺术家!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活力和节奏感。
2. 通过手眼协调的方式,跟随音乐进行打蚊子、搔痒及擦药等动作,并鼓励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这些动作。
3. 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
4. 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增强对游戏的理解与感受。
活动准备:
- 自制大蚊子一只,适用于游戏展示。
- 提供背景音乐,贴合游戏的主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教师引导:夏天来临的时候,有一种昆虫“嗡嗡嗡”地飞来,叮咬的时候让我们觉得特别痒。请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儿回答:蚊子)
2. 教师提问:当你们碰到蚊子时会怎么做呢?(幼儿回答:打它)
3. 教师提议:今天我准备了一首关于打蚊子的有趣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二、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1.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讲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打蚊子)那么,我们也来玩个打蚊子的游戏好吗?
2. 教师出示蚊子道具,变换方位,让幼儿追随着道具进行拍打。
- 教师示范: “嗡嗡嗡,有蚊子来啦!快来打它,啪!”
3. 教师用蚊子的口吻:“哎呀,我被打死了!”并引导幼儿丢掉蚊子道具。
4.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拍打的动作,同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哦,不好了,又来了许多蚊子!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打它们!”
-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出拍打动作,进行互动和数数,增添游戏的乐趣。
三、创编搔痒痒动作
1. 教师提问:有这么多蚊子被我们打死了,但还有些蚊子可能躲起来了。我们要轻轻地坐下来看看它们藏在哪里了。
2. 教师示范: “哎呀,刚才我被叮了,好痒啊,我来抓一抓。”
3. 教师鼓励幼儿与朋友互相搔痒,增进朋友间的互动:“找到你的好朋友,给他们抓抓背!”
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擦药的动作:“抓完痒痒后,我们再给朋友擦擦药,好不好呢?”
5.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完整地体验搔痒及擦药的过程,感受到小游戏的乐趣。
四、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
1. 教师总结:蚊子真是让人烦恼,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驱赶蚊子。大家准备好了吗?一起打蚊子,玩的尽兴吧!
通过这个音乐游戏教案,幼儿不仅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在游戏中学习社交技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活力。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来体会2/4拍音乐的渐慢与渐快变化。
2. 学习“传帽”游戏,通过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递帽子的技巧。
3.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与配合,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4. 共同感受旋律的氛围,享受与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快乐。
5. 有感情地学习和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 准备多个音乐帽子。
2. 一只大鼓,用于拍打和引导节奏。
活动过程:
1. 开场问好:
- 幼儿用创意的身体动作向老师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创造不同的造型,例如:像动物、像花朵等。
2. 帽子游戏引入:
- 老师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帽子在老师手中,幼儿要随着音乐节奏跳舞,表现得有创意的孩子将获赠一顶帽子。
3. 欣赏音乐,区分节奏:
- 播放音乐,鼓励幼儿欣赏和感受渐快与渐慢的节奏。提问幼儿对音乐的感觉,如“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欢快还是慢呢?”并让他们了解2/4拍的音乐特点。
4. 创建小圆圈:
- 老师带领幼儿闭上眼睛,数到五,然后围成一个大圆圈。接着再来一个小圆圈,强调“亲密的小圆圈”,通过儿歌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5. 寻找舞伴:
- 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寻找舞伴,当听到渐慢的音乐时,就围成亲密的小圆圈,享受彼此间的互动。
6. 学习“传帽”游戏:
- 老师分发帽子,讲解摸帽子和传递的玩法,鼓励幼儿模拟“摸帽子”的动作,增加游戏的互动性。
7. 进行传帽游戏练习:
-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进行传帽子游戏,音乐渐快,幼儿需迅速反应,体验音乐节奏带来的乐趣。
8. 完整进行传帽游戏:
- 幼儿在轻快的音乐中玩整场的传帽游戏,结合之前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9. 邀请老师一起参与:
- 老师也加入到游戏中,与幼儿一起传帽,增加互动的乐趣。
10. 总结与延续:
- 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游戏内容,鼓励他们将所学的游戏分享给家人。最后,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准备进行户外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与身体协调能力。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进行相应的表演,做到与音乐节奏协调一致,能够自如地做出动作,例如小跑等。
2. 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自主调整动作的幅度和姿态,表现出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3. 幼儿能遵循游戏规则,在音乐停止时迅速找到附近的座位就坐,培养其反应能力和遵守秩序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幼儿应先玩过《看谁反应快》的相关游戏,以便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规则意识。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家》。
- 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抒情和欢快的氛围。此环节旨在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更具感受,增强唱歌的乐趣。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 教师先进行范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2. 幼儿共同讨论歌曲的内容,教师解释小熊的故事背景,帮助他们理解歌词。
3. 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学习在唱歌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拍手、跺脚等,通过表演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玩游戏。
1. 了解游戏情节:播放音乐,幼儿认真倾听,准备进入角色。“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2.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部分幼儿围绕椅子走动,随着音乐的节奏变换方向。音乐停止时,他们需要迅速找到座位坐下。这个环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增强空间感和动态反应能力。
3. 在游戏结尾时,当音乐停止,教师问幼儿:“小熊是谁呀?”幼儿可以边唱边指向未坐到座位的伙伴,借此增强互动性。
4. 在游戏中引入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鼓励幼儿表现出不同的行走方式,例如攀爬、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穿过树林等,通过实际体验帮助幼儿体会音乐的变化感。
四、完整游戏。
- 组织幼儿进行完整的游戏环节,确保他们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体验快乐,培养音乐感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乐趣。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与教育,同时也能锻炼身体,增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意识,丰富他们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一、游戏目标
1. 通过参与音乐游戏,感受音乐的快乐与美,激发创造性表现美的热情。
2. 能够听辨音符mi、sol、la,并初步理解这三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和关系。
3. 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增强合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
二、小动物找伙伴游戏过程
1. 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小鸡、小兔和小鸟的外形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确定它们分别代表的音符mi、sol和la。
2. 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的头饰,充分感受不同动物的特点,为后续的游戏做好准备。
3. 教师弹奏三个音符,随后在其中一个音符上停顿,此时佩戴相应音符头饰的幼儿需快速找到其他同类幼儿,彼此抱在一起,形成小组。
4. 若有幼儿违反游戏规则,需暂停游戏,以便让他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三、动物找家游戏过程
1. 教师在地上用花皮筋拉出五线谱的形状,并在相应位置放置代表三个音符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三者之间的高低关系:谁的家高、谁的家在中间、谁的家矮。
2. 接下来,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当音乐停止时,小动物们应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3. 在进行两轮游戏后,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此时,教师可以扮演狼角色,音乐再停时,狼会出动,鼓励幼儿快速反应,否则将被“狼”抓住。
4. 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分配角色,创建游戏规则,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帮助和配合,让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音乐游戏,幼儿不仅增进了对音乐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享受到了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 在朗诵儿歌的基础上,学会唱A段歌曲,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歌曲所传递的温暖与美好情感。
2. 理解和感受歌词的内涵,鼓励幼儿尝试创编A段歌词,勇敢地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情感。
3. 体验歌曲中"爱"的情感,通过师生及同伴之间的互动,感受交流的愉悦。
4. 熟悉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学习演唱歌曲。
5. 欣赏和理解歌曲的活泼趣味,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活动准备】
- 幼儿自制的爱心卡
- 歌曲图谱
- 幼儿已经学会的儿歌
【活动过程】
1. 音乐欣赏: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欣赏一段优美的钢琴演奏,让他们初步体会旋律所传达的情感。
2. 儿歌复习:在轻松的音乐伴奏下,幼儿以节奏感朗诵儿歌的前半部分,体验音乐与诗歌结合带来的温暖意境。
3. 初步感受:教师展示图谱并范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流露出的温馨情感。
4. 学习歌曲:带领幼儿逐句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注重情感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5. 动作创编:引导幼儿创编与“我爱你”对应的动作,再次演唱前半段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达爱意。
6. 完整演唱:教师完整范唱整首歌曲,帮助幼儿理解后半部分的歌词。
7. 教师与幼儿接唱:幼儿演唱前半段,教师接唱后半段,增强歌曲的连贯性与互动感。
8. 歌词创编活动: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前半段歌词,把同伴的名字融入其中,进行二人对唱,激发他们用歌曲、表情和动作表达对身边友人的爱。
9. 传递爱心:通过爱心卡传递活动,让幼儿在歌唱中体验对周围人的热爱。
- 教师强调:“这是我们市一幼的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爱心,他们希望我把这份爱传递给你们。在每次唱到‘我爱你’时,请记得传递这份爱。”
- 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边唱边传递爱心卡,感受温情和快乐。
-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与现场老师的对唱,通过爱心的传递增强互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习歌曲,还能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情感,增强彼此间的情感联系,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音乐游戏的热爱,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 通过表现老狼的动作和神态,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现欲望。
活动准备:
- 老狼及小羊的头饰
- 每人一只水彩笔
- 每人一把小椅子
- 老狼的模仿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小朋友们,谁在我们身边?快带上你的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老狼的录音,配合形象表演老狼的状态)
教师继续引导:“老狼正在找食物啦!他会找到谁呢?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老狼》,先来听听音乐的第一段,想象一下这只老狼的样子。”
二、欣赏第一段,感受形象
教师提问:“刚才听到的老狼是什么样的呢?用怎样的动作表现它呢?”(邀请几个幼儿上台模仿老狼的形象)
教师引导大家:“现在,让我们一起扮演这只狡猾的老狼,尽情表现它的贼头贼脑和张牙舞爪的模样吧!”
三、欣赏第二段,练习动作
教师问:“这只坏老狼在寻找小羊,发现了可怜的小羊,结果小羊有被吃掉吗?是谁来保护了小羊呢?”(再播放音乐的第二段,教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教师鼓励:“听完这段音乐,大家觉得是谁保护了小羊?我们一起来学学那位勇敢的小朋友的动作吧!”(大家和教师一起做动作)
四、创作环节:画黑猫警长
教师神秘地说:“这只老狼可坏了,要是有黑猫警长来就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在自己的左手心上用水彩笔画上黑猫的头像哦!”(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猫头)
“快来试试,看看自己的画得怎么样!”
五、教师幼儿配合,开始游戏
教师全员动员,“现在游戏要开始啦,大家务必带好你们的小耳朵,听清楚怎么玩哦!”
1. 第一段:扮演老狼的教师需要做到贼头贼脑地环顾四周,表现出饥饿想吃小羊的样子。
2. 第二段:
- 一二小节:全体幼儿站立,一边唱歌一边指向老狼。
- 三四小节:大家用右手用力地向右侧挥动,表现出警觉。
- 五六小节:用手环绕着小椅子,注意保护“小羊”。
- 七八小节:踏步走到椅子背后。
- 九至十二小节:伸出左手(画有黑猫警长),用右手做出抓住老狼的动作。
- 十三至二十二小节:右手比作枪状,随着音乐节奏在椅子周围做出开枪的动作,并发出“叭叭”的声音,老狼则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
六、更换角色,重复游戏
教师鼓励幼儿互换角色,继续体验游戏的乐趣,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和体验,增加他们的参与感与表现力。通过多次轮换,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协作,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并理解说唱的节奏,通过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的工作。
2. 鼓励幼儿在不同乐曲的伴奏下,尝试使用打击乐器,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倾听同伴的能力,感受集体交谈的愉快氛围。
4. 让幼儿体验歌曲中所传达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 准备多段乐曲。
2. 制作与每段乐曲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3. 准备多种乐器,包括沙锤、双响筒和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 感受说唱的节奏
1. 教师:小朋友们好!(幼儿回应:夏老师你好!)
大街上有一位修鞋匠,他的手艺非常出色,常常发出“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的声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个节奏。
2.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想法,随后进行集体练习。)
- 评估环节:通过引导幼儿用说唱的方式导入活动,不仅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提高听觉集中力。儿童通过倾听内容并想象情景,增强了他们的节奏感和记忆能力。
(二) 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的工作
1. 教师:修鞋匠一天要忙碌地修许多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教师用说唱的方式描述各种鞋子,像是“小朋友的鞋子真多,有红皮鞋,有绿运动鞋……今天我也要修好这些鞋子。”
- 接着,教师通过哑剧形式表演修鞋匠的工作:拿起鞋子,仔细检查,发现一个洞,用针线将其补好。
2. 提问:谁能告诉我修鞋匠在做什么呢?(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教师随后展示相应的课件,大家一起模仿修补鞋洞的动作。)
3. 突然,修鞋匠发现鞋子上还有钉子,大家猜猜他会怎么做呢?(让幼儿共同参与讨论,随后展示课件,并模仿修鞋匠敲钉子的动作。)
4. 鞋子修好了,大家能用动作来表现修鞋匠的快乐心情吗?(幼儿进行分享,然后展示课件,大家齐心协力表现快乐的心情。)
5. 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看图谱学习修鞋匠修鞋的动作吧!
(三) 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1. 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种乐器,沙锤、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觉得哪种乐器适合配合修鞋匠的哪个动作呢?(鼓励幼儿讨论乐器与动作的匹配。)
2. 幼儿进行伴奏的练习:
- 首先,大家看图谱逐个练习每种乐器。
- 然后,随着音乐将所有练习连贯起来。
- 接着,加入教师的说唱进行完整练习。
- 最后隐藏图谱,跟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 评估环节:这是活动的难点,通过逐层练习,让幼儿将他们的声音感知与乐器结合,最终使他们能够独立使用对应乐器进行伴奏。
(四) 活动结束,整理乐器
- 评估环节:教授幼儿如何判断乐器的音色,并通过声音来进一步理解乐器的特殊属性,同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培养对细小声音的敏感性。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音乐体验,还增强了他们对节奏、动作和乐器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合作意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 乐器认识:让幼儿认识三角铁,并熟悉其音色特点。
2. 声音辨别:培养幼儿辨别同时敲击的乐器声音的能力,并能够说出乐器名称。
3. 参与乐趣: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敲击乐器的乐趣。
4. 倾听与表现: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倾听音乐,勇敢地进行游戏表演。
5. 游戏感受: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多种乐器的使用,感受到玩乐器的欢乐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 重点: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难点:对声音的专注倾听和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对沙锤、手铃、响板等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物质准备:准备沙锤、手铃、响板、三角铁及其图片,用于展现不同乐器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新乐器
1. 声音挑战:教师在幕后轻敲各类乐器,鼓励幼儿聆听和猜测出声音来源。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呢?”
2. 乐器猜想:教师依次敲击每种乐器,鼓励幼儿说出猜想。
- 教师可这样引导:“今天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新朋友,请大家来猜猜他是谁?”当敲到三角铁时,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3. 乐器特点:通过观察与触摸,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三角铁的形状、材质与声响。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三角铁是什么形状的?摸一摸它的材质,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4. 自由敲击:让幼儿自由尝试敲击三角铁,感受乐器的乐趣。
(二)玩游戏“乐器在歌唱”
1. 声音练耳:组织幼儿分两次倾听沙锤、三角铁、手铃、响板的音色,进行前后的听觉比较。
2. 乐器之家:将四种乐器的图片选取不同方位,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家”所在。
3. 游戏一:
- 规则:教师在幕后敲击一种乐器,幼儿根据声响判断并移动到相应的乐器图片旁,鼓励猜对的小朋友,教室内充满欢呼声。
- 教师可说:“你们真棒,猜对乐器的朋友来这里站着,大家给他一个大大的掌声!”
4. 游戏二:
- 规则改变,教师同时敲击两种乐器的声音,幼儿需要判断并站到对应的两个乐器图片旁。
- 教师鼓励表现出色的小朋友,并引导猜错的小朋友再次倾听,建立对声音的敏感度。
(三)游戏结束
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今天的学习,询问幼儿对三角铁及其他乐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音乐的乐趣。并建议幼儿在家中也可以多听音乐,尝试用家中的小物件创作自己的“乐器”,鼓励他们勇于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