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迷人的动画片》教学设计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迷人的动画片》教学设计三篇(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旨在指导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迷人的动画片》这一主题,学习动画片的创作与欣赏技巧,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第1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迷人的动画片》教学设计三篇
拓展

新文章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迷人的动画片》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动画片,使他们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动画作品。

2. 在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认识到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从创意构想到最终成品的多个环节。

二、教学评价建议

1. 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程度。

2. 学生是否掌握动画片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3. 学生能否简要描述动画片的生产流程。

4. 研究中外动画片对学生视听感受和审美观的影响。

三、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准备:

1. 教师需提前了解动画片的基本类别、制作流程及艺术表现特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

2. 收集国内外动画片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包括幻灯片、录像带、影片等多种媒体,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邀请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收集到的动画片资料,利用多种媒体形式播放给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视觉材料,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分享对不同动画作品的看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 发展阶段:

教师挑选一部分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画片,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内容及艺术风格。引导学生讨论动画片的类型,例如故事型、音乐型、教育型等,同时让他们总结影片制作的步骤,包括构思、角色设计、分镜头脚本编写、配音和后期制作等。通过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考和总结。

3. 课后拓展:

1. 让学生在班级内调查,了解班里同学对国产动画片和外国动画片的偏好,并分享各自的理由,以此促进相互理解和交流。

2. 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尝试临摹或者自创一个动画形象,激发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自信心。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将对动画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第2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迷人的动画片》教学设计三篇
拓展

新标题:小学三年级美术课《迷人的动画片》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拓宽他们对动画的理解。

2. 让学生认识到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的重要表现手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教学重点:

- 理解动画片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夸张与变形在动画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利用学过的美术技巧创作出一个动画形象。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收集国内外动画片资料,制作成课件;设计“动画城”的请柬。

-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自己和家人看过的动画片资料,完成请柬背面的调查报告。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 教师使用课件创建“动画城”的情境,迎接学生:“欢迎大家来到动画城!看,KT猫正在招呼各位小客人,快把你的请柬拿出来,跟KT猫打个招呼吧!”(板书课题)

活动二:交流、探究

- “当你收到KT猫的请柬时,一定感到很兴奋吧?请柬的背面还有一项小任务哦,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课件展示三项调查任务:

1. 你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看过动画片吗?

2. 你的爸爸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

3. 你观看过哪些动画片?最喜欢哪一部?

- 学生自由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教师总结:“果然,动画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虽然爷爷奶奶的年代没有现代的动画片,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方式让图画动起来。想知道是什么吗?”

- 教师展示小动画书,解释其中奥秘:“当把一张张细微变化的画压在一起,通过快速翻动,我们就能看到画面动起来了。其实,动画片就是依靠这样的原理来制作的。”教师引入《大闹天宫》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画创作的辛苦与乐趣。

活动三:感受、体验

- “那么,动画片的发明者是谁呢?让我们听KT猫的介绍。”(课件展示动画的发展历程)

- 介绍动画历史:2025年,法国光学家E. 雷诺发明了利用“视觉暂留”原理的玩具,2025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电影。随后,W.迪斯尼成为了早期的动画艺术家,创造了影响深远的米老鼠。

- KT猫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动画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万氏三兄弟的贡献,同时展示经典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 通过比较,不同年代的动画片在绘画技术和表现力上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现代与过去的动画风格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创作、评析

- “大家都喜欢动画片,那么你们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讨论了解动画形象的特点,引导出夸张与概括的主题。

- “现在,大家准备运用美术技法来表现一个动画形象吧!讨论一下你们想表现什么,准备用什么材料,合作制作还是各自创作?”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教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动画形象的特征。

活动五:拓展

- 教师展示学生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小动画,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制作。

- “今天,我们与KT猫在动画城度过了美好的四十分钟。希望你们常来动画城,带上你们的新作品和大家分享!”最后,和KT猫说再见。

通过这样丰富而系统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动画片的美,还能深入理解其艺术特点和制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第3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迷人的动画片》教学设计三篇
拓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迷人的动画片》教案

一、导入 欣赏动画渐入主题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吧!(投影出示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师:大家喜欢这部《猫和老鼠》吗?(生答:喜欢)

师:动画片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你们还有喜欢的动画片吗?(生答)

师:那么,你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是谁呢?(生答)

师:没错,动画片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活动天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迷人的动画片》,好不好?

师: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主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动画片种类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幻灯片)

师:动画片不仅带给我们欢乐,也引发了很多思考。这里有一段文字资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出示幻灯片)在全国800家电视台同步热播的108集大型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奇侠传》突然被央视叫停。对此,家长们表示赞同,呼吁有关部门设定动画片的观看年龄范围。因为暴力元素引发的模仿现象,许多日本卡通片中都有喜欢暴力的角色,孩子们在观看时不自觉接受了这些行为。例如,模仿《灌篮高手》中樱木扣篮后倒挂在篮筐的动作,导致了不少意外事故。

师:看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答)

师:是的,原来并不是所有动画片都适合我们观看。老师这里还有一幅漫画,题目叫做《种在沙发里的土豆》,大家觉得这个题目为什么起得这么特别呢?

生1:因为他身体很胖,像个土豆。

生2:因为他整天呆在沙发上看电视,还吃零食,所以越来越胖,像个大土豆。

师:非常有趣的答案!通过这幅漫画,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1:我们不能长时间看电视,这样对眼睛不好。

生2:看电视的时候不应该吃太多零食,这样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二、探寻研究小主题

师:看来“动画片”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那么,如果你们去研究这个主题,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各抒己见)

师:好的,老师将你们提到的问题都写在黑板上。接下来,我们有这么多的主题,是否每个主题都适合调查呢?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筛选,选择研究主题时要遵循几个原则。(课件出示:)

调查主题的选择原则:

1. 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

2. 调查主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

3. 调查主题是否具备可操作性,也就是能够实施。

师:根据这些原则,大家可以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哪些主题是有研究价值并且可操作的?

师:讨论就到这里,谁来分享一下想研究的主题,举手说一下。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兴趣进行自由分组。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喜欢研究相同主题的同学可以坐到一起,可以吗?(学生答:可以)

生:重新选择座位,自愿组成学习小组。

师: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首先呢,我在这里预祝每个小组合作愉快,我们来为自己鼓掌吧!

三、选组长

师:小组分好了,现在想一想,什么样的同学适合做小组长呢?

生:具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的同学。

师:很好,请根据这个标准选出你们小组的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选出记录员,并给你们的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制定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研究主题都很有意义。接下来,大家需要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为之前选定的活动设计一个方案。记住,一份好的计划会帮助我们事半功倍。请想一想,计划表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生答)

(课件出示完整的计划表示例)

五、各小组开始制定活动方案

师:小组现在可以开始制定活动方案了。完成后,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下一课时,我们将对活动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

六、教师总结

师:今天的课程非常精彩,大家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合作。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课时中,更加热情地探索和研究你们所选择的动画片主题,期待你们带来的精彩分享!现在,请各小组准备好下节课的活动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