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范文三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范文三(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会滚的玩具》的详细教案范文,包含教学目标、活动步骤及评价标准,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意与动手能力。
第1篇: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范文三
拓展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会滚的玩具》教案

教学设想: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册第17课的内容。在小学生的生活中,玩具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不仅陪伴他们度过快乐的时光,还激发了他们的无穷想象力。通过欣赏、交流和评价这些玩具,激励学生从参与和创造的角度出发,探索玩具的形状、颜色和材质。与此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不随地乱丢垃圾。本课时预计需要1课时。

教学目标:

1. 利用自己动手制作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质。

2.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和剪裁,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

教学流程:

- 欣赏阶段:

课堂开始,老师展示自己事先准备的各种形状的玩具,如熊猫和狮子等,放在展台上。提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作品有何感受?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们积极分享他们的看法,比如:“我觉得这个玩具是用一个饮料盒和一张熊猫的图片做成的。”接下来,老师展示用纸、球和轮子等材料制作的滚动玩具,鼓励几位学生上台亲自触摸并观察这些玩具的制作过程。

- 分析阶段: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盒和废纸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玩具的材料来源和艺术家运用的表现手法。这是此课的关键环节,老师需细致分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 玩玩阶段:

将玩具依次排列,让学生们体验每一个玩具的乐趣,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玩具的特点和趣味。

- 绘画阶段:

请每位学生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画(可以是单幅作品或成组作品),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在厚质纸上作画,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 剪剪阶段:

学生们将自己画好的图案小心地剪下来,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性。

- 制作阶段:

在四人小组中,学生们利用绘制的图案和准备的材料,制作能够滚动的玩具,进行创新创作。

- 评价阶段:

组织一场作品展示活动,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鼓励学生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感悟。

教学反思: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表现形式多样,老师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环节。例如,当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各自的作品时,可以从中挑选优秀作品展示,并给予小奖励。当发现某位同学因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沮丧时,老师应及时调整评价方式,并借此机会进行爱的教育,帮助学生灌输成功的积极观念。

此外,本课程的情境创设也可以多样化:

- 情境一: 学生们汇聚自己的滚玩具,互相介绍制作过程,进行玩具的交换体验。

- 情境二: 所有学生的玩具集中展示,举办竞赛,看谁制作的滚动玩具能滚得更远更快。

- 情境三: 上完课后,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维护环境卫生,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

通过这些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艺术创造力,还能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让美术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第2篇: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范文三
拓展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会滚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本课中,通过观察、摸索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感受各种能够滚动的物体的形态与特点,激发他们对滚动现象的思考与联想。同时,学生将设计并制造一个简单的滚动玩具,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废旧物品作为创作素材,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设计和制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快乐,进而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 了解会滚动玩具的特征。

- 学习制作滾動玩具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筹备材料以及设计玩具的能力。

- 如何构思和设计出有趣的滚动玩具。

教学策略: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尚未完全发展,因此采用滚动游戏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演示各类物体的滚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物体滚动。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探索与交流

-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可以滚动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 学生纷纷回答找到的物品,如皮球、苹果、飞机等。教师兴奋地反馈他们的贡献,并提议进行一个滚动比赛的小游戏。

2. 滚动比赛

- 学生与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轻轻滚动,观察哪些物体滚得快,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出圆形物体更易于滚动的规律。

3. 引入課題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这些可以滚动的物品制作成玩具,提出本课题《会滚的玩具》。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讲授新课

1. 感受与体验

-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进一步探讨哪种形状更适合滚动,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尝试,归纳出圆形物体更为滚动的原理。

2. 设计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的创意案例,了解使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方法。

- 学生会讨论各种可能的制作方案,以废旧材料为基础创作能滚动的玩具,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学生创作

1. 动手制作

- 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彩纸、纸碟等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各自设计的滚动玩具。

-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

1. 展示与评价

- 学生展示自己的滚动玩具,并分享设计的灵感与制作过程中的挑战。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学习欣赏他人的创作,提出改进的方面。

五、课后拓展

1. 讨论与反思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滚动现象的利弊,并通过例子加以说明。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和改进这些滚动物品的获得。

- 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勇于创新,继续探索利用废旧材料的可能性,拓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总结:

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制作会滚玩具的技巧,还增强了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美术创作,体会美术的快乐。

第3篇: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范文三
拓展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会滚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 学习制作用于滚动的玩具,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激励他们进行形象构思与实现。

教学重点

- 理解和掌握制作滚动玩具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

- 设计和制作动物形象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 材料:白卡纸、彩色水笔、剪刀、胶水、细沙或石子等,能够作为底座的瓶子或罐子(建议使用圆柱形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根据课堂常规,进行简单的问候与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引入新课

1. 展示示例

- 教师展示一些已制作的滚动玩具,通过让学生参与滚动游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

2. 探讨制作过程

-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玩具的制作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与互动,思考玩具的构造和材料的运用。可提供书上的制作示意图供学生参考,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三、指导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 动物形象设计

- 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设计一只熊猫的形象,强调怎样表现熊猫的特点,比如将前肢描绘得更加生动。可以先由学生自己画出草图,再逐步完善。

2. 剪裁与粘贴

- 学生完成熊猫的图案后,使用剪刀仔细剪下形象。接下来,将熊猫的形象从底部粘贴在圆柱体上,确保头部能够竖立并保持平衡。

四、指导学生游戏

- 制作完成后,教师将准备好的沙子倒入瓶子或罐子中,学生可以尝试让装有沙子的玩具滚动,通过听“沙沙”的声音增加趣味性。注意沙子的放置不宜过满,以保证声音的有效传递。

五、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 回顾制作过程

-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顾从前的制作步骤,为接下来的创造性制作做好铺垫。

2. 自由创作时间

- 允许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其他的滚动玩具,可以是他们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尽情展示个人特长。

六、作业与评析

-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玩具带回家,并在家庭中进行展示。评析标准包括:制作方法的正确性及创意形象的生动性。

- 教师在评析时,应给予积极的反馈与建议,鼓励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艺术的热爱。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制作滚动玩具的技艺,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艺术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