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悉和了解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并认识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新的思维方式,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与认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习惯,并引发他们对不同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 扩宽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让他们在探究中体会到愉悦和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点:
观察和体验各种工具与材料的使用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些工具和材料的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多种美术工具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课堂组织,确保班级秩序良好。
二、导入新课:
1. 通过回顾学生的绘画经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会有一个神秘的朋友,谁呢?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
2.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答案,要求表达完整:
- “你在绘画时使用过哪些工具?请介绍它们的名字、使用方式,并展示你的作品。”
- “你见过哪些绘画工具?你在哪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 “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哪些?为什么?”
三、工具知识简介:
- 蜡笔:
- 是小朋友常用的绘画工具,色彩鲜艳且笔芯柔软,适合用来绘制线条和大面积涂色,使用时不会因手摩擦而弄脏画面。
- 油画棒:
- 这种工具色彩浓烈,适合儿童使用,油性特点使得颜色可以轻松混合,创建丰富的色彩层次。
- 彩色铅笔:
- 一种简单的绘画工具,适合小朋友使用,色彩柔和,但是涂色时要注意力度,防止留下明显痕迹,更适合轻柔的画面。
师小结:
在绘画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珍惜工具与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就像是助力我们的绘画旅程的好助手。
四、引导观察与思考:
1.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学生欣赏中国画、书法、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和儿童画。
2. 讨论这些作品可能使用的工具与材料,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看法,增加他们对美术媒介的认知。
3. 展示具体的工具与材料,进一步鼓励学生理解工具和材料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爱护它们。
4. 强调正确使用与保护学具的重要性。
五、课堂评价: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你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多少种?
2. 你的学习中又认识了哪些绘画的小伙伴?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3. 你能做到爱护和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与材料吗?
六、课后观察与思考:
1. 鼓励学生收集并尝试使用一种未曾使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增加他们的动手实践经验。
2. 建议学生去美术用品店观察“文房四宝”,探索新的工具和材料,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与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期待学生不仅能熟悉美术工具的使用,还能提升对美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和一些体育用具,集体创作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感受材料本身所带来的美感。
3. 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倡导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观察并探索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式,激发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创作中敢于尝试与探索。
教具学具:
准备可乐罐、沙子、石头、瓶盖等多种材料,供学生自由使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介绍教学目标和安排,激发他们的期待感。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询问他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物品,并引导他们分享这些材料可以排列成什么样的物体和形状。
三、讲授新课:
1. 思考与讨论阶段
- 各小组展示自带的物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积极想象,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集合成新的立体造型。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构思,并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碰撞出更多创意。
2. 发展阶段
- 所有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将瓶罐叠加或者向外扩展,配合细小的石头和沙子,拼凑出抽象与具象的图案。
- 各小组之间互相参观,互评对方的设计,发现优点与不足,并根据反馈进行作品的修改与完善。
-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作品更加生动与多样化。
3. 收拾与整理
- 在作品完成后,引导学生一起收拾和整理工具与材料,保持课堂环境的整洁与卫生,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1.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运用所学的排列方法,利用家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图形的排列与组合练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提出大胆想象的要求,让学生在排列创作过程中探索更丰富的造型内容,以及更广泛的材料运用,鼓励他们与家人分享创作的过程与作品。
通过本次美术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在合作中增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点、线大胆地组合,创作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2. 运用不同的点和线,自由地表达自己脑海中的想象画面。
3.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总结并概括成整幅画面。
教学重难点:
能否运用点、线、面有效地组合出一幅完整的画作。
教具和学具:
准备绘画工具,如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准备一些用不同工具描绘出的各种形状点、线、面,出示给学生。
- 师:你们觉得这些点、线和面有趣吗?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形状呢?
2. 引入本课主题:“彩线连彩点”
- 师:你们觉得彩线和彩点结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的画面呢?
二、欣赏作品
1. 教师展示艺术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 师:从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形状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2. 展示一些儿童的“彩线连彩点”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创意与表达。
三、造型和表现
1. 请学生们思考:
- 师:你们愿意利用点、线和面来表现自己的画面吗?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用它们来表现哪些事物呢?
2. 分组活动,学生们可以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可以使用单线条、涂色以及剪贴等方式,来展示他们对世界的感受。
- 此外,帮助学生理解线条的粗细变化、点的大小与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合理布局画面。
3. 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与分享,对“画面要完整”的创作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4. 教师出示相关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意的表达与实践。
四、练习和评价
1.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练习要求,学生将利用手中工具和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出“彩线连彩点”的图形。
2.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鼓励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 教师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与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4. 指导学生整理文具与绘画材料,为课堂结束做好准备。
五、收拾整理
在课堂结束后,组织学生收拾好自己的工具,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以便下次的美术课可以在一个干净有序的空间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