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探讨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艺术创作
教学目标:
1. 环保意识提升:让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 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创造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通过废旧物品制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感受并创造美。
教学重点:
根据废旧物品的特性(如外形、材质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制作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环保现状讨论:展示一些我国环境污染的图片,例如垃圾堆积的场景、河流中的漂浮物、旅游景点的垃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真的是只能抛弃吗?
2. 欣赏创意作品:欣赏由废旧物品制成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学生:“你们对这些作品有什么感受?”并引导他们理解题目“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新课教学
1. 观摩学习:出示课件,展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简单工艺品。学生可以边欣赏边讨论这些作品是如何用废旧材料制成的,同时思考为什么这些材料能转变为艺术品。
2. 小组讨论:讨论废弃物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工具。例如:可以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来进行剪裁和粘贴。
3. 废旧材料分类:引导学生对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讨论各类材料的特点及用法。分类可以包括:
- 纸质类:如纸盒、纸板,丰富多样,易于加工;
- 金属类:如铁丝、易拉罐,光滑整洁;
- 塑料类:如饮料瓶、光盘,造型新颖,便于回收利用。
4. 制作要求说明: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联想制作出具有突出特征的工艺品。
5. 方案讨论:各小组围绕选定的材料讨论创作方案,并对设计理念进行交流。
6. 材料领取及制作:学生领取所需的废旧材料,开始动手制作。
7.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可提供一些评价建议:
- 是否具备创意;
- 废弃物的价值体现;
- 色彩搭配的和谐度;
- 制作工艺的细致程度。
- 通过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等,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8.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鼓励学生发掘废旧物品的更多可能性。
三、课后延伸
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同样的材料,你还可以创作出什么其他作品?”
2. 鼓励学生使用其他废弃物,尝试制作富有特色的造型艺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不仅了解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深入探讨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理解乐器的基本组成及其制作方法。
2. 鼓励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乐器,从而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制作乐器的过程与乐趣。
教学重点:
专注于乐器的发声原理,学生需完成一件乐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有效利用所选材料进行合理设计,使所得乐器的音质优美且外观吸引人。
教学准备:
- 教师:课件、自制乐器示范。
- 学生:可用于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以及各种其他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 观看视频:播放“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乐器的演奏形式。
2. 启发思考:问学生是否想动手制作一件乐器,同时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 选择材料
- 听一听:引导学生收听打击乐演奏,鼓励他们说出乐曲中乐器的名称。
- 看一看:展示打击乐器的图片,并展示自制乐器,帮助学生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 选一选:请学生讨论适合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并解释其原因。随后补充新的材料如网线、米粒、铃铛等,鼓励他们进行组合。
- 试一试:在小组内尝试材料组合并分享彼此的想法。
- 小结:不同材料制作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质,学生需通过触碰和聆听来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考虑多种材料的组合。
2. 外形设计
- 听一听:引导学生收听弦乐曲,讨论他们认识的乐器名称。
- 看一看:展示自制的竖琴,引导观察弦的张紧和所用的材料。
- 想一想:思考弦乐音质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 试一试:尝试拨响不同粗细和数量的弦,比较音质的变化。通过不同大小孔洞的乐器体验音质变化。
- 小结:乐器的外形设计是为了产生和谐动听的声音。学生了解到,弦乐通过弦的粗细和孔洞形状的变化来塑造音质。
3. 排列组合
- 听一听:阐释管乐器的发声原理,示范如何利用瓶子制作乐器。
- 看一看:欣赏运用排列组合方式生成的乐器,鼓励学生分析组合的原理。
- 小结:借助相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通过尺寸的不同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得出独特的乐器。
- 试一试:组织学生收集形状、材质相似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并尝试演奏。
4. 装饰
- 欣赏与启发:展示各种装饰独特的乐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装饰技巧:根据乐器的不同材料探讨合适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 设计草图:引导学生构思并设计自己的乐器草图。
2. 选材与制作:根据草图进行材料选择和乐器制作,教师在周围辅导。
四、展示评价
1. 独奏分享:请学生展示自制乐器,并介绍设计中的考虑。
2. 组合演奏:组织学生按乐器种类进行分组合奏,促进合作与交流。
五、整理收尾
组织学生对各类工具和材料进行整理,保持课堂的整洁与有序。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乐器的发声原理和制作技巧,更在实践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水墨动物画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目标:
1. 复习并巩固水墨画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2. 学习不同动物的绘画技巧,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难点:
- 培养学生在用笔和用墨方面的技能,掌握多种技法与技巧,提高动物造型的表现力。
课前准备:
- 学生需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以便为绘画提供参考。
- 准备笔、墨、宣纸等必要的绘画工具。
- 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水墨画作品以及范图,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教学过程:
1. 知识复习:
- 开始课堂时,简要复习国画的基本知识,强调用笔和用墨的技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内容,激活他们的思维。
2. 欣赏与讨论:
- 教师展示几幅动人的动物水墨画,与课本上的范图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
a. 强调用笔的灵活多变,包括中锋、侧锋的运用,以及点笔技法的应用。
b. 学习墨色的变化,通过焦、浓、重、淡、轻五种墨色,增强学生对墨色表现的敏感度。
c. 讨论构图技巧与动物造型的基本元素。
d. 介绍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分析其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探索欲。
3. 现场示范:
- 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详细讲解作画的全过程,归纳绘画步骤:
a. 如何抓住动物的大形体,理解整体结构。
b. 讲解调墨和调色的技巧,确保颜色的层次感。
c. 分步进行动物的绘制,讨论画动物的先后顺序,如头、身体、四肢等。
d. 强调修改与调整的重要性,使作品更为完美。
4. 布置作业:
- 让学生选择两种他们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绘画,可以是麻雀、虾等,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5. 巡回指导:
- 教师在学生绘画时进行巡回指导,重点关注每位学生在用笔、用墨及动物造型方面的表现,给予适时的建议与鼓励。
6. 作品展示与评价:
- 征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绘画技巧。
课后拓展:
- 鼓励学生收集关于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的资料,深入了解马与虾的绘画方法,拓宽其艺术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通过这样系统的教学步骤,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技巧,更能激发他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热情和对自然生命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