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方案与反思总结三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方案与反思总结三(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探讨了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教案设计与实施情况,结合具体案例反思教育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为提升幼儿艺术教育质量提供建议与指导。
第1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方案与反思总结三
拓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角度观察实物——杯子,鼓励幼儿自主绘画,并准确描绘出杯子的主要特征。

2.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利用点、线、图案等元素进行大胆的艺术装饰。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体验写生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幼儿自带不同样式的杯子,以便于丰富观察内容。

2. 画板、油画笔、彩色纸等绘画工具。

3. 准备一些示范作品,包括从不同角度画出的杯子,以及装饰性的五角星贴纸。

4. 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形,方便互动与观察。

活动过程:

1. 观察杯子: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所带的杯子,激发他们对物品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杯子)那么杯子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幼儿自由描述,教师适时干预:“这是杯口,还有杯身、杯把和杯盖,你们都说得很对!”

2. 学习从不同角度取景写生:

- 教师首先表达对某个杯子的喜爱,提出想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下这个杯子的样子。

教师展示取景框的使用:“是不是用这个框去看看杯子从哪个角度好看呢?让我们从不同的方位观察一下,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 教师带领幼儿围绕杯子移动,使用取景框观察,并分享发现。

教师:“你在某个角度上看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幼儿积极讨论各自的观察所得。

3. 示范与对照:

- 教师出示示范画,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视角如何展现杯子。

教师鼓励幼儿观察示范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角度和特征。

4. 绘画要求:

- 教师提出绘画的基本要求,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装饰。

教师:“现在让我们开始绘画吧!你们可以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和图案来装饰自己的作品。”

5. 幼儿作画:

-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绘画,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建议和鼓励。

6. 评价与分享:

- 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大家看看你们的作品,哪一张你最喜欢?把五角星贴纸送给你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但在作画初期,部分幼儿展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况,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以及同伴的激励后,才开始积极动手。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日常的艺术活动中要增加时间和机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同时,整个活动流程明晰而富有趣味,课堂气氛热烈,能够维持幼儿的注意力与兴奋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深入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情绪,引导他们快乐地参与活动,促进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创造力。整体效果非常理想,但未来的活动中应继续关注幼儿的信心培养,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2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方案与反思总结三
拓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手指画的方法,描绘出动态的蝌蚪形象。

2. 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享受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 蝌蚪和青蛙妈妈图片各两张

- 每组一盘黑颜料

- 画纸和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引导

1. 教师开场:“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 利用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蝌蚪长得怎样呢?(圆圆的脑袋,细致的尾巴)”

3. 进一步提问:“它们在水中做什么呢?”结合孩子的回答,分享蝌蚪的动态,通过模仿来深入理解。

4. 结合儿歌带领孩子们在教室里走动:“小蝌蚪黑黝黝,圆圆脑袋,细尾巴,上游游,下游游,游来游去找妈妈。”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感受蝌蚪的生活场景。

二、示范与讲解手指画

1. 引入绘画环节,教师示范:“小蝌蚪真可爱,我们要把它画出来!”

2. 讲解手指画技法,教师将黑颜料蘸在食指上,示范如何轻轻按压在纸上后拉出蝌蚪的形状。

3. 演示不同动态的蝌蚪,并引导孩子们一起念儿歌,增强记忆和趣味。

三、幼儿动手绘画

1. 教师鼓励幼儿使用手指点画,描绘多条方向各异的蝌蚪:“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帮助小蝌蚪们找到妈妈!”

2. 强调点画的技巧,同时注意卫生与画面整洁,提醒孩子们如何处理沾有黑颜料的手指。

3. 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同时注意作品之间的间距,避免过于拥挤。

四、作品欣赏与评价

1. 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作品:“请把画好的蝌蚪送到青蛙妈妈旁边,让我们一起看看!”

2. 通过展示相互欣赏,增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与认同感。

五、游戏环节

1. 结束时,教师戴上青蛙妈妈的胸饰,邀请幼儿参与“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美术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习了手指画的技巧,也在过程中体验到了观察、创造与分享的乐趣。整体活动过程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幼儿们的表现也很积极。不过,我认为在未来的课程中,还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与支持,以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此外,我也意识到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查阅更多教育资料,以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经验。

第3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方案与反思总结三
拓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故事和色彩混合的实验,帮助幼儿感知红、黄、蓝三种原色混合所产生的丰富色彩变化(难点)。

2. 教导幼儿学习使用棉签棒蘸取颜料进行创作(重点)。

3.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对使用棉签棒作画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红、黄、蓝三种颜料

- 白纸,上面画有毛毛虫的轮廓,以便幼儿进行描绘

活动过程:

一、故事欣赏与色彩感知

- 为幼儿播放故事《好饿的毛毛虫》,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他们体验色彩的变化。

- 提问互动:

1. 请问这只毛毛虫最开始是什么颜色的呢?

2. 它吃了红色的果子,身上又变成了什么颜色?

3. 接着它吃了黄色的果子,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最后它吃了蓝色的果子,身上又出现了哪些漂亮的颜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身上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二、幼儿自由创作

1. 教师引导:“我这里也有一些毛毛虫,大家来试试它们吃了红、黄、蓝色的果子后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吧!”

2. 交代游戏规则,并强调积极尝试的精神。

3. 教师在幼儿身边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色彩的尝试和混合,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1. 教师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哇,大家的毛毛虫都变成了哪些绚丽的颜色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 小结环节: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发现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可以变出许多奇妙的新色彩。这不仅是对色彩的探索,也是对我们想象力的激发。

3. 推荐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一起去教室,进一步听更多关于毛毛虫的故事。

四、活动延伸

- 鼓励幼儿观看相关视频或听故事,了解毛毛虫长大后化身为美丽蝴蝶的过程,增强他们对变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需要善于观察每位幼儿的个性与特点,给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挖掘自身创作的成功之处。同时,务必要注重积极的反馈,提升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这样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幼儿能够充分体验到艺术创作的快乐,进而不断探索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