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布料花纹的美丽,并鼓励他们动手设计和制作自己喜欢的花布图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将得到有效提高。教材选用了小女孩穿着的花布衣服以及各种花布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到花布艺术的魅力。同时,教材也展示了几幅通过点、线、面构成的油画棒和水彩画作品,以及制作花布的步骤。讨论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多种运用点、线、面组合的花布作品,强调底色与作品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此外,教师在备课时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对美术基本元素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利用点、线、面巧妙设计花布图案。
-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形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增强作品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点、线、面等美术元素,掌握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及其作用。
2. 通过观察和欣赏花布,能够灵活运用点、线、面进行个性化的组合,使用蜡笔或油画棒及水彩进行色彩表达,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的花布。
3. 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和创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 学生:预先观察和了解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花布、课程课件等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1. 欣赏花布
通过播放课件展示精美图案和多样色彩的花布及其艺术品,引导学生讨论花布的用途以及谈论他们最喜欢的花布类型。
2. 揭示课题
引入本课题:《缤纷花布》。
3. 知识传授
- 点、线、面的基础知识:解释点的形状和大小多样性,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等。讲解线的特征(长短、粗细、方向等)及其表现功能。讨论面的变化(长度、宽度、形状等)。
- 教学组织方法:介绍不规则的散点式和倾斜式组织法等技巧。
- 拼贴实践:运用点、线、面纸片进行花布的拼贴创作。
4. 学生创作
-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比如植物、动物或几何图形等。
- 创作指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绘制独创的花布。教师强调空间疏密的平衡,线条的流畅性以及点面变化。使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图案,并用水彩涂底色,注意色彩的对比和统一。
- 个别指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给予个别指导,结合之前的拼贴技巧进行辅导。
5. 课外拓展
- 设计任务:利用教师传授的方法,设计一块新颖的、色彩丰富的花布,适合自己或父母使用(课后可通过印模制作花布)。
- 实际应用:尝试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制作其他用途的物品,鼓励学生将创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美术的基本元素,还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以及审美能力。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盘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根据考古发现,早期的盘子通常是用陶土制作,虽然制作技术相对粗糙,装饰也较为简单,但这为后来的各种材质和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发展,板材逐渐多样化,出现了木盘、铜盘、瓷盘、铁盘、银盘和金盘等,装饰工艺也日趋精美。进入现代,水晶盘、玻璃盘和塑料盘等更是丰富了盘子的种类和用途。如今,经过艺术加工的盘子不仅实用,还是许多家庭装饰的重要元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盘子装饰图案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设计,激发对制作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盘子的制作材料非常多样,包括纸、布、塑料等,常见的形状有圆形,当然还有三角形、四边形等多种形状。盘面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或几何图形,许多盘子承载着象征意义。盘子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其装饰性,还要兼顾到实用性,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在课程中,我们选用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设计制作的过程和美感。此外,还提供了一些盘子装饰房间的图片,以拓宽学生对盘子装饰作用的理解。
重点、难点:
- 重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 难点:对盘面的装饰设计,使其更具装饰性与审美趣味。
教学目标:
1. 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同时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
2.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法进行盘面花纹和图案的设计,并通过添画或拼贴等技法,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
- 教师准备实物盘子、照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1. 观察实物,激发创造欲:
- 展示不同材质的盘子(如木盘、瓷盘、纸盘等),让学生直观了解盘子的种类。
- 提问讨论:你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盘面的花纹和装饰特点是什么?
2. 进行设计,挖掘潜力:
-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理想盘子及其花纹。
- 提出设计建议,包括可以使用几何形状、人物、动物等元素。
- 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开始设计和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 表达意图,碰撞思维:
- 学生展示精心设计的作品,并与全班分享设计想法。
- 在课后完善设计,准备下节课的制作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 学生带来纸盘子或家中的盘子,为制作准备剪刀、彩泥、油画棒等工具。
- 教师准备制作范例和设计稿。
教学过程:
1. 欣赏范作:
- 展示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讨论,共享设计思路。
2. 示范操作:
- 教师演示纸盘子的制作过程,展示如何使用熟悉的技法进行花纹装饰。
3. 学生创作:
- 学生自由运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合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鼓励想象力与创造力。
4. 作业讲评:
-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和构思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将作品赠予同伴。
5. 课外拓展:
- 鼓励学生继续装饰自己的盘子,收集更多关于盘子的资料,以期拓展视野,深化理解。
通过此次美术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盘子的基本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增强对美的敏感性。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1. 编写思路
窗花作为剪纸艺术的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它不仅营造了热烈的节日气氛,还展示了劳动者的智慧和创造力,融合了装饰性和实用性,成为了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节课中,通过窗花的欣赏和制作,旨在让学生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课堂上,我们将展示多种窗花实例,题材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了农民的生活场景,还有传统吉祥物、花鸟虫鱼与十二生肖等丰富的形象。这些窗花作品犹如一扇通往民间艺术世界的窗户,鼓励学生用心观察与思考。
学生作业将以撕纸为主要形式,旨在让他们体验到美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避免使用剪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不同的撕纸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发散思维,使他们在动手中感受到艺术的乐趣。
2. 重点、难点
-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撕窗花。
- 难点:掌握撕出美观窗花图形的边线技巧。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对称等方法创作简单图案,并掌握通过折叠撕窗花的技巧。
2. 继续练习撕纸艺术,探索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欣赏窗花艺术,认识到美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创造来实现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通过撕窗花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快乐,探索多种造型,以养成珍惜纸张的好习惯,并进一步激发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前准备:
- (学生)准备彩色纸、胶水等材料。
- (教师)制作课件,包括窗花资料和窗花纹样示例,准备纸窗户四扇和示范用纸。
教学过程:
1. 情景切入
- 教师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程主题《窗花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感受窗花
-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窗花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感受,教师适时补充信息。
- 通过窗花纹样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谈谈他们的体会。
3. 研究方法
- 组织讨论窗花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 学生交流书本中介绍的撕纸方法,动手练习折叠与撕纸技巧,体会如何让图形的边线更加美观。
- 教师进行适当示范,说明不同设计与折法对最终效果的影响。
4. 创作比赛
- 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得到一扇纸做的窗户,鼓励各组学生通过折、撕方法制作窗花,并贴在窗户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窗户更具美感。
- 评比每组窗花的特色,从形状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
5. 示范表演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现场展示创作,师生共同欣赏和评价,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教师总结
- 对创意作品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大胆表现自我。
7. 课后延伸
- 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自己的家和周围环境,让美术的种子在生活中生根发芽。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在第一年级,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剪纸和折纸,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将重点讲授如何制作纸拉花,主要通过剪、撕、拉、贴等手法进行综合性学习。学生们将运用各种类型的纸片,剪出不同形状的拉花,以突出每种形态的特点。制作纸拉花的过程简单易懂,但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剪纸与游戏融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如何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技巧来制作不同的拉花,并将其用来美化周围环境。
- 难点:掌握剪刀的使用与控制(在剪薄纸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剪断),学习不同的拉花表现方式,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如何选择和排列纸张及颜色。
教学目标
1. 学习纸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不同纸材的特性,并能独立剪制出一种以上的拉花。
2.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与实践活动,运用自制的拉花和彩练进行环境的美化设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
- 学生:剪刀、胶水和各种彩纸
- 教师:多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橡皮筋和不同颜色的彩纸等
教学过程
1. 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 教师展示橡皮筋和纸,拉动橡皮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纸变得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拉伸。
- 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2. 揭示课题,欣赏范作
- 板书课题:《剪拉花》。
- 欣赏教师提供的范作,学生分组讨论拉花的用途。
3. 选材取料,学剪拉花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拉花的步骤,包括裁切、叠纸等。
- 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 动手操作,先在纸上画样稿,然后剪制。
4. 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 学生欣赏不同的拉花形状,通过相似物品激发想象。
- 讨论拉花在不同作品中的应用及表现方式,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创造性见解。
5. 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 设定作业主题:以班级的拉花和彩练作为装饰,共同美化教室环境。
- 提出创作建议,确保作品的连接处牢固。
6. 师生评价,反思体会
- 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
- 进行小组评估、集体评比和教师的反馈,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成长。
7. 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各种剪纸和连纸的方法,了解更多有关拉花的制作技巧,制作出各种装饰物,丰富他们的美术实践经验。
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的剪制技能,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在本课的设计中,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纹理”这一概念。纹理不仅是物体表面的特征表现,也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视觉元素。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以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让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地感受到纹理的存在。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纹理,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此外,许多老师在课堂中追求新奇的形式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使得学生对纹理的理解变得模糊。因此,我们要注重从身边简单的事物入手,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确保学生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够表达不同纹理给他们的感受。
2.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且自由地运用各种方法展示不同纹理,展现他们的个人感受与创意。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感受到自然纹理之美,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不同纹理效果带来的独特感受。
2. 学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拓印,创造并表现各种纹理,并能利用这些纹理进行艺术创作。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升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一、课前准备
- 学生准备:收集身边不同材料的物品,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布料、皮革及其他具有不同纹理的物品。同时准备生宣纸、水彩颜料和蜡笔等绘画工具。
-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不同纹理的拓印范例和示范工具,收集各种纹理资料,准备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二、教学过程
1. 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 (1)通过课件播放展示大自然的美景,突出沙滩、石头、水面和树轮等细节。在欣赏中,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事物表面所具有的肌理之美,激发他们的联想与好奇。
- (2)展示使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的艺术作品,特别是版画与精美工艺品,鼓励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所用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效果。
- (3)揭示本课题目:《创造美的纹理》。
- (4)组织讨论,询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美丽纹理,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2. 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 (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质,激励他们讨论和分享所感知到的纹理。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特点,并用触觉和语言来表达他们的体验。
- (2)通过比对不同材质的物品,帮助学生体验纹理的差异。例如,讲解树皮和丝绸的不同感受,训练他们的比较能力。
- (3)展示各种自然印记如脚印、手印和车轮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纹理的自然形成,以及它们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应用。
- (4)教师进行拓印方法的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用水粉颜料进行拓印,强调拓印的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在后续创作中大胆探索。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理解纹理的概念,还能够在创造中体会到艺术的乐趣与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