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第1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拓展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目标:

1. 幼儿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并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测波波的绘画内容。

2. 幼儿乐于尝试像波波一样创作一些圆形的物品。

准备:

1. 故事《爱画画的波波》的配套挂图。

2. 一只布袋木偶小猪。

3. 绘画材料,包括彩色笔、画纸、圆形模板等。

过程:

1. 激发兴趣:

- 教师展示布袋木偶小猪,与幼儿进行互动,发起问候,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让孩子们与小猪互动,例如询问小猪的名字、他们的朋友等,进一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2. 欣赏故事:

- 教师开始讲述故事,细致生动地描述小猪波波的冒险与画作。讲故事时适时停顿,提问幼儿:“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呢?”“故事里有哪些角色?”“波波画了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理解。

3. 故事分析:

- 教师结合挂图,再次完整地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分析情节,例如:“波波看到什么东西想要画呢?”通过与幼儿讨论,引导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模仿并创作:

- 在理解故事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尝试模仿波波的风格,绘制他们所喜欢的圆形物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绘画的内容,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建议:

1. 教师或家长可以记录下幼儿绘画的过程,记录内容不仅有助于孩子们自我表达,也为以后展示和交流提供了素材。

2.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可提供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形纸张,给予他们拼摆和添画的机会,鼓励他们将不同的形状与颜色组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到绘画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

第2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拓展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会通过交叉与前后关系来表现重叠的树叶,并合理安排画面布局。

2. 熟练运用三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展现“黑白灰”效果,将艺术表现得更为丰富。

3. 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活动准备

- 多幅树叶和毛毛虫的图片作为范例

- 画纸、彩色笔、蜡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

- 介绍秋天的主题,告诉孩子们秋天树叶纷纷飘落,地面上覆盖着五彩斑斓的叶子,许多小毛毛虫在叶子上慢慢爬动,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关注毛毛虫的形象

- 提问讨论:

1. “看!地上的树叶排列得怎么样?”(引导孩子们观察树叶的重叠与交叉)

2. “那我们该如何来画这些树叶呢?”(引导思考,建议先画前面的,后面的用跳线表示)

3. “你认为是先画毛毛虫还是先画树叶?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分析,得出毛毛虫应该先画,因为它在树叶上面)

三、讲解绘画步骤

- 逐步讲解:

1. “我们先从毛毛虫开始,一只毛毛虫正在从下面往上爬,一只只露出尾巴,另一只则是从树叶上方慢慢爬下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上下左右布局)

2. “然后,我们来画树叶,想象其中一片竖着,一片横着,像个小梯子一样,交错着。”(加强幼儿对交叉与重叠的理解)

四、幼儿自主绘画

- 提醒幼儿在表现叶子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强调使用深绿、浅绿和黄色进行间隔涂色,保证相同颜色的部分不能重叠,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环节激励孩子们大胆创造,发挥想象。

五、作品展示与讲评

- 在活动的最后,让幼儿们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提供积极的反馈,指出每个孩子作品中的亮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绘画技巧,还在互动中享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第3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拓展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拓印技巧,能够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拓印活动。

2. 认知三种基础颜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理解蓝色和黄色混合后变成绿色的原理。

3. 激发儿童对色彩的探索欲望,享受自由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什么颜色》

2. 红、黄、蓝三种颜料,画纸,适合拓印的玩具,抹布。

活动过程

一、认识蓝色,学习拓印,初步作画

1. 教师引导幼儿识别蓝色: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颜色呢?你们能说出身边有哪些东西是蓝色的吗?”

2. 教师示范拓印技巧:

- 教师这样示范:

1. 把手伸出来,然后将袖子向上提。

2. 取一个玩具,蘸取蓝色颜料。

3. 轻轻将涂有颜料的玩具按到纸上,不要移动。

4. 拿掉玩具,蓝色便印在纸上了。

5. 再次蘸取颜料,在纸的其他空白区域再印一次。

3. 幼儿进行拓印创作:

- 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保持画纸整洁,尽量少沾到其他颜料,手脏了要及时用抹布擦拭,每位幼儿印三到五个圆形。

- 完成后,将玩具放下,轻声回到自己的座位。

二、认识黄色,实验验证,二次作画

1.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黄色:

- 教师问:“蓝色已经来到纸上,这位好朋友也想来哦,它的颜色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黄色的呢?”

2. 教师示范颜色混合:

- 教师将黄颜色与蓝颜色的玩具进行“亲密互动”,引导幼儿观察:“现在让我们让黄色和蓝色亲一亲,抱一抱!”

3. 幼儿进行二次拓印创作:

-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使用黄色颜料进行拓印,保持画纸的整洁,及时清理手上的颜料,音乐结束后回到座位。

4. 鼓励儿童思考与交流:

- 提问:“当黄色和蓝色亲密接触时,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5.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

- 教师将蓝色与黄色颜料混合,展示颜色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和学习,了解绿色的形成。

三、作品展示与赏析

1. 作品展示时间:

- 教师热情邀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让每位小朋友谈谈自己最喜欢的画作,并描述它像什么。

2. 鼓励儿童相互欣赏,交流创作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增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与启发。

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色彩及拓印的技巧,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第4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拓展

活动标题:小班幼儿熊猫造型画创作

活动目标:

1. 通过大胆尝试绘画,培养幼儿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兴趣。

2. 让幼儿体验自主创作的快乐,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

3. 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辅助材料,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5. 帮助幼儿欣赏和感受自己及同伴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进入主题,动物猜谜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有趣的谜语引入主题:“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你们猜它是谁?”当幼儿回答出“熊猫”时,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分享有关熊猫的知识。

二、观察熊猫的特征

教师展示熊猫的图片,带领幼儿仔细观察。提问环节鼓励幼儿描述熊猫的形状和颜色:

1. 熊猫的头是什么样的?它的颜色有哪些?

2. 熊猫的眼睛和耳朵有什么特别之处?

3. 熊猫的身体和四肢又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时,将幼儿的观点与实际情况结合,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如:“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身子胖胖的,四肢短而圆润,浑身是黑白相间的毛发。”幼儿对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已有所了解,从而能更生动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三、示范创作过程

在理解了熊猫的特点后,教师示范整个创作过程:

1. 教师准备一张硬纸板,示范如何用剪刀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和四肢。

2. 进行部分组合,展示如何用胶水将这些部件粘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熊猫。

3. 最后,教师使用黑白两种颜色为熊猫涂色,并介绍如何把作品进行拓印,帮助幼儿理解制作过程中每一步的重要性。

四、幼儿亲自操作

孩子们开始动手创作,教师在旁指导与鼓励,特别对一些剪纸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对能力较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不同形态的熊猫。教师温馨提示幼儿在涂色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均匀与画面的整洁性。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相互交流,沈奕棋询问道:“老师,熊猫的圆头要怎么剪呢?”徐振宇则提到:“我不太会剪,我剪不圆。”虽然他们在制作中遇到了困难,但也透露出他们正逐渐掌握剪纸的技巧。

五、展示与分享

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作品展示环节。幼儿们可以一一展示自己的熊猫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故事,比如:“我的熊猫在吃竹子,它很快乐!”教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并强调爱护这些可爱生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在实际动手中获得了创造的乐趣,还加深了对熊猫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

第5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
拓展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不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添画。

2.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包括材料的合理使用和环境的清理。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会如何将不同颜色的圆片间隔开来连续粘贴在纸上,理解粘贴的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添画,形成完整的作品。

三、活动准备:

1. 制作范例一副(毛毛虫)。

2. 每位幼儿发放一张预先画好的树叶图、双面胶、各种颜色的圆片若干,以及水彩笔一支。

四、活动过程:

1. 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毛毛虫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引导性问题,比如:“这是什么?”(毛毛虫),“毛毛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呢?”(圆片),接着问:“毛毛虫看起来漂亮吗?”(漂亮),最后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一起做毛毛虫吗?”

2. 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先拿出一张树叶图,接着挑选5-6张不同颜色的圆片。为幼儿示范如何在每张圆片的背面贴上双面胶,然后撕下双面胶的纸,逐一将圆片按顺序粘贴到树叶上,强调要注意圆片之间的间距和连贯性,使其形成一条可爱的毛毛虫。最后,教师指导幼儿用水彩笔在最后一张圆片上绘制毛毛虫的眼睛、嘴巴和触角,完成整个作品。

3.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每位幼儿在自己的树叶图上动手操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同时提醒幼儿处理操作过程中的废纸,将其放入准备好的垃圾盆中,帮助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4. 讲评: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悬挂在教室里,营造一个良好的展示氛围,引导幼儿进行互相欣赏与交流。提出问题:“你们的毛毛虫在做什么呢?”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他们分享喜欢的毛毛虫,并且询问喜欢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快乐的氛围中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