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元盛世》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玄宗在任用人才方面的政策以及其提倡节俭的治国理念,通过这些政策来认识当时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的蓬勃发展。
2. 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唐朝繁荣局面的认识。
3. 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针、政策效果以及对后世影响上的相似之处,真正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重点难点:
- 理清开元盛世期间的经济繁荣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 了解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学法指导:
结合“读、议、展、点、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历史内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需细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并进行内容标注与分析。
(1)关于“开元之治”
- 改革措施:
- 任用贤良之士为宰相,关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 强调地方治理,加大地方官员在治理中的责任与权利。
- 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消费,鼓励国家和民众共同节省开支。
- 改革成效:
- 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开元之治”使得国家政治焕然一新,其历史影响力深远,奠定了唐朝的繁荣基础。
(2)盛世经济的繁荣
- 农业:
-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极大增强了水利灌溉能力,促进了产量提升。
- 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与种植方式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 引进新型农作物品种,推动了农业的多样化发展,尤其在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对整体经济贡献显著。
- 新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极大提高了 कृषि 劳动的效率,推动了农业蓬勃发展。
- 手工业:
- 丝织业的兴旺不仅品类多样,也展示出当时高超的织造技艺,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 陶瓷制造日益成熟,越窑青瓷等产品闻名遐迩,成为珍贵的文化和工艺品。
- 商业:
- 长安等大城市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商贸活动密集且多样。
- 长安的街区分工明晰,各类商铺林立,商业活动异常繁荣。
- 作为当时国际大都市,长安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游客,成为文化与商业交流的汇聚地。
- 开元盛世:
- 此时期被普遍认为是唐朝的黄金时代,政治稳定性和经济的繁荣使其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合作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提供适时的指导。
1. 材料分析:
- 分析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1)此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2)“开元”年号对应的皇帝是唐玄宗,此时的繁荣景象通常被称为“开元盛世”。
3)探讨“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内在关系,理解盛世的形成背景。
2. 导游词写作:
- 假设你是唐朝的导游,请为游客介绍游览长安时的文化和经济特色,以及当时的生活场景。
三、探究展示:
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结:
在唐朝历史的进程中,从贞观之治到武周,再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波折与繁荣的交替,而安史之乱则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四、课后检测:
1. 唐朝全盛时期被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2. 唐玄宗命人烧掉珍贵物品,其意在表明()。
A. 已无用处 B. 崇尚节俭的决心 C. 限制丝织业 D. 不再穿丝织品
3. 茶的发源地是()。
A. 中国 B. 日本 C. 朝鲜 D. 印度
4. 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水排 D. 曲辕犁
5. 唐朝陶瓷中以三色加装饰的珍品是()。
A. 越窑青瓷 B. 邢窑白瓷 C. 唐三彩 D. 景德镇瓷器
6. 不会设置的历史场景是()。
A. 茶坊饮茶 B. 田野耕作 C. 唐三彩展示 D. “开元之治”匾额
7. 对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西域人服饰 B. 排水设施 C. 国际大都市 D. 住宅区商铺繁多
8. 出现“开元盛世”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通过综合学习与深入讨论,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唐朝在开元盛世期间的重要历史脉络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其后续的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包括“开元之治”的核心内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各项成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运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地图和图片)进行观察与想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意识到唐朝的盛世局面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开元盛世”的主题,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唐玄宗的改革措施及其对国政的影响;二是开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涵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本课的重点在于“盛世经济的繁荣”,而难点则在于对农业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与武则天时期的治国方略,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的政治背景。
一、开元之治
1. 材料展示:展示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 引导问题:唐玄宗为什么能深知民间疾苦?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2. 唐玄宗的励精图治:
- (1) 任用贤才:讲述唐玄宗任用姚崇的故事,讨论其意图与影响。
- (2) 重视吏治:分析其在政务管理上的努力。
- (3) 崇尚节俭:深入探讨其政治理念如何影响国家发展。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 农业:
- (1) 农耕技术:展示唐代农业生产的图片,讲解育秧移植栽培法的优势。
- (2) 茶叶生产:介绍《茶经》的背景及其作者陆羽的贡献。
- (3) 农业工具的改进:重点讲解曲辕犁和筒车,展示相关图示并比较直辕犁和曲辕犁的结构与性能。
- 提问:曲辕犁的改进之处在哪里?筒车相较于传统灌溉工具的优势是什么?
2. 手工业:
- (1) 丝织业:讲述丝绸的发展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 (2) 陶瓷业:展示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其精美工艺,同时讨论劳动与艺术的关系。
3. 商业:
- (1) 重要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地的商业繁荣。
- (2) 长安城:展示长安城平面图,分析其城市布局、人口特征及多民族交往的情况。
- 引导总结:唐都长安为何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通过一系列讨论和展示,学生将了解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为何被历代传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使唐朝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此教案,学生不仅会对唐朝的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还会在思考历史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范文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以“开元盛世”为主题,开启我们的新课。如果同学们能够结合课本中的史料,总结出“开元之治”的原因,就将有机会参与到大唐开元盛世的主题游中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开元之治”。在武则天统治后的唐朝政局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期,但唐玄宗在继位后进行了积极的治国理政,使国家恢复了繁荣,史称“开元之治”。
接下来,我们看看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请大家注意到这幅唐玄宗的画像。提到唐玄宗,有一句话也许大家会想翻译一下:“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苦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在少年时期生活在民间,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因此在位之初他深知百姓的疾苦,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由此,我们可以引入今天的主题:唐玄宗前期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
为了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局面,唐玄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政治上的改革(开元之治):
在位后,唐玄宗励精图治,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任用名相:他重用了一批熟悉吏治、具备改革精神的优秀人才,为政治注入新的活力。
2. 重视法制: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力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3. 崇尚节俭:他甚至下令焚烧华丽的珠玉和锦绣,向百姓表达节俭治国的决心。这些举措使得开元年间的政治环境焕然一新。
二、经济上的繁荣:
1. 农业发展:
- 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了曲辕犁的优越性(省力且翻土效果好)。
- 了解筒车这一灌溉工具的优势(通过水力取代人力),筒车使灌溉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农田灌溉。
- 结合《茶经》中的内容,了解从西域引进的多种新型农作物,进一步丰富了农业植被结构。
唐朝时期农业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 兴修水利: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强了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 水稻种植:水稻采用育秧移植的方法增加产量;
- 农具的改进: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2. 商业繁荣:
- 我们可以通过长安的平面图,分析当时繁华的都市布局:
1. 确认当时的主要商业城市;
2. 理解长安城内坊与市的区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 长安不仅是各民族交流的中心,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际大都市。
3. 手工业的繁荣:
- 观看唐代的艺术作品,比如身着丝绸服装的妇女形象、唐朝陶瓷、唐三彩,了解手工业的发展:
1. 丝织业以花色品种多、技术精湛著称;
2. 陶瓷业的代表作如越窑、邢窑等,工艺独特,受到广泛赞誉。
老师在此总结:开元之治是唐朝盛世的象征,经济繁荣使得文化也随之昌盛。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曾指出:“开元之盛,汉、宋莫及。”这一时期,唐玄宗前期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激增,唐朝经历了辉煌的“开元盛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元盛世”的辉煌是在唐玄宗统治的前期,随着后期因宠爱杨贵妃、重用权臣等因素引发的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因此,开元盛世的成就并非唐玄宗个人的功劳,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唐玄宗本人的努力;
2. 前期的隋文帝、唐太宗及武则天所奠定的基础;
3. 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奉献;
4. 中外各民族的广泛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探讨了开元之治及其繁荣的经济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2. 盛世经济的繁荣:
- 农业的新气象;
- 手工业的成就;
- 商业城市的发展。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任务,进一步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期待下次课程与你们共同探讨更深入的历史话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玄宗的任人政策及其节俭的治国理念,以及当时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的繁荣情况。
2. 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从中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
3. 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针及其成效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难点:
- 开元盛世期间经济的繁荣发展
- 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改进
学法指导:
结合“读、议、展、点、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历史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需要细读课本,完成以下各题并进行内容标注。
(一)“开元之治”
1. 改革措施:
- 任用贤良之士为宰相,聚焦于人才选拔。
- 重视地方治理,强调地方官员的责任与权利。
- 崇尚节俭,减少奢侈消费,鼓励节省。
2. 改革成效:
- 鉴于这些措施,“开元之治”使得政局焕然一新,历史上独具影响力。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 农业:
-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显著提升了灌溉能力。
- 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广新技术与种植方式。
- 新型农作物品种的出现,促进了多样化农业。
- 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在整体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创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手工业:
- 丝织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多样的花色和品种,体现了高超的织造技艺。
- 陶瓷工业日渐成熟,以越窑青瓷闻名,成为珍贵的工艺品。
3. 商业:
- 大城市如长安,成为经济中心,贸易往来频繁。
- 长安内部街区分工明晰,商业活动繁荣。
- 长安作为当时国际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游客。
4. 开元盛世:
- 该时期通常被认为是唐朝的黄金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二、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适时指导。
1. 材料分析:
- 请分析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1)此诗为哪位唐朝诗人所作?
2)“开元”年号对应哪位皇帝?此时的繁荣景象通常称为何?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 导游词写作:
-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导游,请描述你带领游客游览长安时的介绍内容。
三、探究展示:
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结:
在唐朝的历史进程中,从贞观之治到武周,再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国家经历了动荡与繁荣的演变,安史之乱后则标志着唐朝的衰落。
四、课后检测:
1. 唐朝全盛时期被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2. 唐玄宗命人烧掉珍贵物品,其意在表明()。
A. 已无用处 B. 崇尚节俭的决心 C. 限制丝织业 D. 不再穿丝织品
3. 茶的发源地是()。
A. 中国 B. 日本 C. 朝鲜 D. 印度
4. 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水排 D. 曲辕犁
5. 唐朝陶瓷中以三色加装饰的珍品是()。
A. 越窑青瓷 B. 邢窑白瓷 C. 唐三彩 D. 景德镇瓷器
6. 不会设置的历史场景是()。
A. 茶坊饮茶 B. 田野耕作 C. 唐三彩展示 D.“开元之治”匾额
7. 对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西域人服饰 B. 排水设施 C. 国际大都市 D. 住宅区商铺繁多
8. 出现“开元盛世”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通过综合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唐朝在开元盛世期间的重要历史背景与经济发展现状,也为他们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