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通过课程让学生明白青春并不仅仅是无拘无束的放任,而是要有遵循的基本规则和不能逾越的界限。
2. 深刻理解“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内涵,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3. 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荣辱意识和对“至善”目标的追求,使他们能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向优秀榜样学习,端正自身行为,追求理想境界。
重点与难点
- 重点:如何实现“行己有耻”,树立道德底线。
- 难点:培养学生追求“至善”的精神和能力。
---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想象一下,你们在田字格本上写字。田字格的“格”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就像古人曾说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对于“格”有什么见解呢?
学生讨论,分享观点。
教师总结:确实,生活中我们会受到许多规则的约束,一些基本的界限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青春有格”的主题。
---
二、自学互研,提升能力
(一) 自主预习
1. 青春的含义并不是放纵,而是遵守基本的生活规则与界限。
2. 我们应懂得荣辱,意识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重要性。
3. 实践“行己有耻”需要有清醒的知耻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行动过程中,应自我监控,在行动后进行反思。
4. "行己有耻"也意味着我们要有底线意识,绝不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5. 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它们既是镜子也是旗帜。
6. 追求“止于至善”要求我们自我省察,及时改正不足,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二)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卢梭的忏悔”并进行分享
1. 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中的内容,引导大家从中体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
2. 讨论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规则,例如:
- 不伤害他人;
- 不撒谎;
- 遵守法律;
- 诚信待人等。
3. 针对“说谎与欺骗”的看法,提出观点与反思,强调这类行为对个体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
探究二:阅读“微尘”及其影响
1. 学生分享“微尘”的事迹,感受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 针对童小勇的事迹,探讨社会对公益事业的看法和个人的责任感。
- 思考感谢信给我们的启示,并激发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探究三:阅读“杨震拒贿”的案例
1. 学生分享关于杨震的故事,讨论“慎独”精神的意义。
2. 探讨“止于至善”的品质应该包括哪些新要素,如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
拓展活动
每天晚上,回顾自己的行动,思考这一日的行为进步与不足,设定改进计划,不断提升自我。
---
三、交流展示、形成新知
1. 学生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一组展示,另一组评价,通过互动加深记忆和知识理解。
2. 合作探究部分通过组间竞争与评比,让学生在分享与学习中增强归属感与团队意识。
通过这次课程,希望同学们不仅能理解青春的意义,更能在生活中践行 “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学习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 能力目标
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 知识目标
理解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学会选择和探讨有效的学习策略,灵活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是本节的学习重点,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我棒
1. 阅读讨论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6页的材料,进行小组讨论。
- 议论:“我们”为什么会赢得胜利?
- 思考: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2. 反思学习方式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采取了哪些学习方式?
- 这些方式对你的学习成效有什么影响?
3. 深度阅读
继续阅读教材第50页的材料,思考:这份材料告诉我们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4. 选择学习方法
现在,我们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 良好习惯的分享
比较教材第50页中提到的学习习惯,讨论哪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你自己已经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6. 纠正不良习惯
你有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你打算如何去纠正它们?
(二) 合作交流
1. 集体阅读与思考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8页的材料,讨论:“孩子为什么不要金子,而要点金术呢?”
2. 问题解决
请围绕教材第48页中的两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集思广益,帮助他们找出解决办法。
(三) 能力提升
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 辨析
讨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
(五) 反馈与矫正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反馈和矫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关键知识。
(六) 本课知识点
1. 学会学习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转变学习方式,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 学习不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而是要主动参与、经历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我们需要很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 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意味着拥有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4. 学习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学科特点来制定,符合认知规律才能称得上优秀的学习方法。
5. 再聪明的学生,再好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成功属于那些付出努力的人。
6.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专注学习、严格执行计划、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养成的好习惯会伴随我们终生。
(七) 谈收获
请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节课中的收获与思考。
(八) 课堂检测
1. 为什么我们需要转变学习方法?
2. 你已经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需要改进?你打算如何进行改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学习是一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它是一种既苦涩又快乐的认识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活动。认识到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揭示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并感受到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尽快乐。同时,明确学习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能力目标: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辩证思维的技巧,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领悟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进而培养热爱学习的意识。理解良好学习环境的珍贵,从而学会感恩家庭、学校与社会,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培育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学习中的艰辛与乐趣,形成正确的心态。
难点: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享受,学习是快乐”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通过事例分析、讲解、谈话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美丽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四季?
2. 知识问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世界上有几个大洲?几个大洋?
3. 简单互动: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这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们是从哪里获取到这些知识的呢?(课堂、电视、课外书……)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学习的结果。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的学习时间,未来也将继续学习。我们的同学对于学习一定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这一话题。
(二) 新课
1. 咏叹学习
古人如何欣赏学习的意义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接下来欣赏朱熹的《四时读书乐》,感受四季与读书的乐趣。
体会其中的意境,思考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的?
从中引出“读书有苦有乐”的主题,探讨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
2. 自由辩论:
围绕“学习过程中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进行辩论。
总结:学习是探究和发现的旅程,艰辛与快乐相伴,先苦后甜是常态,在磨难中我们应不断寻找乐趣,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快乐学习才是我们的目标。
3. 全球视野
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内讨论学习的乐趣时,世界另一个角落可能有人在呼喊“我要读书”。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要读书》的图像资料,提出以下问题:
(1)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同龄人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2)失学后的生活会怎样,可能面临哪些遗憾?
(3)请大家分享关于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和环境感受。
然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款,明确我们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及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法规带来的启示。
最后观看漫画《放牛娃的理想》,分享自己的感想与感悟。
(三) 作业:
根据课堂内容及画面,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你对学习的理解与看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积极面对与教师的互动中遇到的问题,以良好的心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心理换位,深入认识师生关系及其潜在矛盾,提升与教师沟通的能力;借助小品和讨论的方式,锻炼合作与交流的技巧。
3. 知识目标:
了解师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与途径,掌握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明确理解其工作的复杂性。
【重点与难点】
- 理解教师的辛勤与期待,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合理评估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与心理都在不断成长与变化。有些学生保持着孩童时期的活泼,而另一些则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显得有些封闭。他们渴望友谊,希望得到同伴和长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营养,也使学习生活更加轻松愉快。然而,由于心理和经验的限制,部分学生尚未掌握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特别是在面对批评时,容易情绪失控,从而加深师生间的误解。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将更多以引导者、聆听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学生的真实体验,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 学生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 讨论:这首歌传递了怎样的情感与愿望?每位同学希望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积极互动与发言。
二、心情故事分享
请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并讨论这位老师为何如此特别。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与师长的美好回忆,同时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三、交流与沟通
1. 小组讨论:学生思考,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在何处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责任重大,职业特点使得教师对自身和他人的期望较高,教师也是需要被理解与尊重的人。
2. 小品表演:《老师,你错怪了我》。故事描绘了一个学生因误解而受到老师批评的场景。请学生讨论小王同学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尴尬情境,鼓励大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经历以及处理方法。
3. 课堂调查:通过举手方式了解学生受到教师批评与表扬的情况,针对汇报的结果进行讨论。
- 老师对学生的期许是什么?
- 学生应如何看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教师的言行背后都有期待与关心,更要意识到可能会出现误解,并在出现问题时适时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盲目指责教师。积极理解与包容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还能在沟通能力与情感理解上得到提升,最终为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学生将了解自立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立作为一种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 学会合理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逐步提高自立能力,以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园”中的多样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中学生自立的含义,并体验自立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2. 通过阅读短文《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性。
3. 借助“心灵导航”中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识自立的价值,强调其作为一种优秀品质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育学生认识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在于养成自立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自立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以进一步培养自信和自立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及能力。
课时安排:
-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 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
教学准备:
- 教师提前收集一些关于自立的故事与实例,用于课堂活动及讨论。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 师:同学们,从这段话你们联想到什么呢?
- 学生们的反馈可能各不相同,有的提出希望能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有的则提到作业需要自己去做、遇到困难要自力更生等。
- 教师总结:自立意味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渐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成长,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二、故事新编
- 口述一个情境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求他们为故事创造结尾。
- 故事设定为:有位学生进入大学,父母忙前忙后帮他准备一切,然而在即将离开的那一刻,他却因依赖而感到无助。
- 学生组队讨论,发挥各自的创意,学生们纷纷编出不同的结局,展现出在寄宿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种种挑战。
- 师总结:如果一个人不学会自立,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强调自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角色扮演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自立的重要性。
- 情境设定为:三国时期,刘禅过于依赖蜀国名将孔明。
-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辅佐刘禅,使其逐步学会独立处理事务,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建议以提升刘禅的自立能力。
四、课堂延伸
-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自立在生活中重要吗?请分享自己的看法。
- 学生们普遍认为自立非常重要,教师随即提问: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自立?
- 任务布置: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衣物,强调自立精神的培养需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 提出两点自立的路径:克服依赖心理,以及学习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实践,以增强自立能力。希望大家能够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