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 学习叙事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一件事情。
2. 理解并记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3. 通过调动多种感官,丰富叙述的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以真实、具体的方式表达独特的感受和经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把事情描述清楚,让他们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1. 课件
2. 相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中经历过许多事情,哪一件让你印象最深刻?”征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通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栏目,分享你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板书: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二、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如何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指导,强调以下几个要点:
1. 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细节,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
2. 不宜将一件事的叙述浓缩成一个长段落,而应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阶段,每个阶段独立叙述,增强可读性。
3. 选材时要贴近生活,强调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4. 学生在讨论中应关注通过观察、倾听来加强描述的真实感。
三、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说一说】
1. 读一读,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明确任务是通过看图进行场面描述,想象图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
2. 练一练、学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汇报他们的描述。一个示例可以是:“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如箭般飞出,我们班的小刚同学表现得尤为出色。他勇往直前,赛道的另一头传来了拉拉队员响亮的加油声,小刚像装满动力的战车一样,越跑越快,最终率先到达终点。”
【写一写】
1. 读一读,找规律
教师再次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家人在做家务时的细节,且在写作时要使用恰当的动词。
2. 练一练、学应用
小组讨论后,学生分享对家人日常行为的观察。例如:“妈妈用牙签逐个挑出虾仁背上的黑色筋,接着将它们洗净放在菜箩里沥干。她将虾仁与黄酒、生粉、盐、鸡精、蛋清搅拌均匀,然后静置待用。炒虾仁时,她先加热锅,随之倒入适量的花生油,当油冒烟时,虾仁被迅速翻炒,转变为诱人的红色,香味四溢,让我忍不住咽口水。”
四、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分享了各自的经历与观察,积极参与讨论,每个人的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借助这次交流,大家对如何清晰、有序地叙述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找规律
- 说一说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叙事技巧,还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生活,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致力于帮助学生增强表达能力,强调清晰地叙述事情的过程。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的经过、起因及结果完整无误地呈现出来。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叙述事件时需要明确起因、经过与结果,但在表达个人真实感受和细节方面仍显不足,这往往会影响到叙述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教学准备
“交流平台”课堂主要依靠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为了确保交流有效,建议学生提前根据大纲准备要分享的内容。在“初试身手”环节,我们鼓励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自由发挥,描述清楚所看到的信息。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如何清晰叙述事情。
2. 初步掌握叙述事件时应涵盖的起因、经过及结束。
3. 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件事情,并与同学进行分享。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有提纲的发言练习,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分享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分享和学习的热情,体会讲述故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学生能有效地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叙述事件的理解与收获。
- 难点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做到语言通顺、清晰,完全描述事情的经过。
教学准备
- 教师资源:准备好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汇总课件。
- 学生准备:梳理自己在本单元中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 回顾课文,讨论学习后的体会与发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围绕“如何写一件事”进行交流。
- (1) 明确时间、地点和人物。
- (2) 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束。
- (3) 采用合适的顺序进行描述。
- (4) 把听到的、看到的及联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记事的要素。
二、初试身手
- (一) 看图说话
1.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尝试用语言描述清楚。
2. 教师给予指导,如何有条理地把图片内容表达出来:
- 先从图中所示的内容入手,再进行适当的想象。
- 想象内容应合理,与图片相关联。
3. 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并给予建议。
- (二) 观察与叙述
1. 学生观察家人进行某项家务活动,并尝试用语言记录下这一过程。
2. 回想并梳理家务活动的顺序,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清晰。
3.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 教师总结写作注意事项,强调:
- 使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连词。
- 采用合适的动词描述动作。
- 确保写出的内容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 在写作完成后,进行认真修改,以确保表达准确。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叙述能力,培养自信与表达欲望。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与反思: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围绕“交流平台”的主题,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学生需要从生活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用一定的顺序来描述。这不仅是对写作技巧的锻炼,更是对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生活实际的结合: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例如,我使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展现出创造性。
2.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感人的画面引发思考,讨论身边感动的事情。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沉浸在情感之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同时,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及时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成功之处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1. 多样化的评价:在“交流平台”活动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多样性评价,并引导他们互相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练习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了一个民主、宽容的氛围。这种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自然流露智慧与创造力。
三、不足之处
尽管课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发现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 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在习作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相对冷淡。一些学生未能有效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使得他们的写作内容缺乏生动性和流畅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关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上,鼓励课堂中的精彩发言,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展示智慧的“舞台”。
2. 情境化的课堂设计:在预设课堂环节时,尽量增加“情境化”的元素,尤其是面对七年级学生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抓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思考与交流。
3. 教师的参与与引导:作为教师,我将更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对话,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种互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展现课堂的真实与精彩。
这些改进措施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自信与流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