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名为百草园的大花园。如今这个园子已经被售给朱文公的后代,时光荏苒,距离我最后一次去那里已经过去了七八年。虽然现在园中似乎只剩下一片野草,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个地方曾是我的乐园。
回想起那时的百草园,首先映入我脑海的便是那一片片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色的桑椹。夏日的午后,蝉鸣声此起彼伏,胖胖的黄蜂总是懒洋洋地伏在菜花上,灵巧的叫天子(云雀)则从草丛中一跃而起,直冲云霄。更不能忘记的是,围绕着短短的泥墙根,一年四季都是充满乐趣的小生物,油蛉陪着我低吟,蟋蟀则在草丛间弹奏着宛如乐曲的音符。若我翻开几块断砖,有时能碰见蜈蚣;那还有斑蝥,若我用手指轻轻一按,就会听到“啪”的一声,随着从它的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与木莲藤互相缠绕,木莲的果实如莲房一般,而那何首乌有些人形根,传说只要食用后便能成仙。我常常在泥墙旁边不断拔它们,虽然一度弄坏了墙,却从来没有遇到过那种人形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那小小的果子像小珊瑚珠子一样,酸酸甜甜的,风味丝毫胜过桑椹。
不过,茂盛的草丛我从不轻易靠近,因为听说这里曾出现过一条巨大的赤练蛇。长妈妈讲过一个故事,关于一位书生,他在古庙中专心读书,某个夏夜在院子里乘凉时,突然听到有人唤他的名字。他顺声应答,却发现一个美丽的女子的脸庞悄然出现在墙头上,随即便消失无踪。书生心中欣喜不已,却被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和尚识破了真实情况,警告他要小心“美女蛇”,这种妖怪能唤人名,若一应答,夜间便会夺去他的性命。书生自然吓得不轻,老和尚便给了他一个小盒子,告诉他只需将其放在枕边,就能高枕无忧。尽管如此,书生依然心中不安,反复辗转难以入眠。果然在半夜里,门外传来沙沙的动静,那是真实的恐怖。他一惊之下,小盒中的金光便飞出,伴随着一切声音的消失,那金光随后又回到盒中。老和尚告诉他,这金光是飞蜈蚣,专门捕食蛇的妖物,终于让那“美女蛇”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故事给我的教训是,千万不可以回应陌生人的呼唤。这个教训让我更加小心,再也不敢随意看看墙上的动静,心中却常常希望能有一样飞蜈蚣在手。
进入冬季,百草园显得有些单调。雪花纷飞,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平添了几分寂静。尽管如此,我却期待着堆雪人和塑造雪的罗汉,然而这是个荒园,人迹罕至,难以成形,最后只好转向捕鸟。尤其是在厚厚的积雪覆盖之后,鸟儿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捕鸟的机会才会显得极为可贵。我会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设置好竹筛,撒上一些秕谷,然后远远地拉绳,等着小鸟落下来。虽然野雀众多,但每次总是费力不讨好,捉到的只是三四只麻雀,尤其是那种性子急躁的“张飞鸟”,根本无法养活一个晚上。
这些都是我从闰土的父亲那里学来的捉鸟技巧,但我总是半途而废。明明见到小鸟进了竹筛,却往往失败,最后只收获寥寥。相比之下,闰土的父亲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捕获几十只,袋子里装满了同样的鸟,我曾多次向他请教其中缘由,但他只是静静地笑,却没有说什么。
至于为什么我被送进了书塾,家中人始终没有明确的解释。或许是因为我拔了何首乌、弄坏了泥墙,或因我从石井栏上跳下来的顽皮行为,然而究其原因,却无法得知。不管怎样,我都知道,这意味着我将无法再像往常那样频繁地造访百草园。再见了,我的蟋蟀们!再见了,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走出家门向东,走过一道小石桥,就到了老师家。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里面的书房中挂着一个扁道,上面写着“三味书屋”。扁道下方,一幅画中描绘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蹲伏在古树下。这里没有孔子的牌位,但我们在扁道和鹿面前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则是向老师行礼。
在第二次行礼时,老师和蔼地回应了我。他是一位高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我非常尊敬他,因为早已听闻他是本地极具学识和品德的人物。
有一个传说,我从某个地方听说,东方朔也是个博学的人,他知道一种虫名叫“怪哉”,据说是一种由于冤气而化身的虫子,若用酒淋上便会消散。我非常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但阿长对此并不了解,因为她的学识有限。而如今正好有这个机会询问老师。
“老师,您能告诉我关于‘怪哉’这虫的事吗?”当我问完,心中忐忑不安,生怕退下来的时候被拒绝。
“我不知道!”老师似乎有些不悦,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作为学生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个博学的老师,所谓的“不知道”很可能是他不愿意回答。年长的成人常常这样,我的确有过几次体验。
于是,我开始专心读书。正午时分,我习字;晚上,进行课业复习。最初的几天,老师对我很严格,但后来渐渐和善起来,然而他给我布置的读书任务却越来越多,逐渐从三言进到五言,最终达到了七言的层次。
三味书屋的后面也有一个小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在那里我可以爬上花坛,折取腊梅花,或是在桂花树下寻找蝉蜕。安静的工作是捕捉苍蝇,喂养蚂蚁,尽管一开始静悄悄的,可同学们常常在园中嬉戏时,老师便会忽然大声询问:“人都到哪里去了?”
同学们便一个个陆续回到书房。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总是一起回去,老师有时会用戒尺,但并不常用,倒是通过瞪眼和大声喊叫来维持秩序:“读书!”
于是我们便放声高唱,让书声回荡在书屋中。有人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的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还有的念“上九潜龙勿用”,其中甚至还包括“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等字句。老师自己也会加入这洪亮的声音中。后来,随着我们的阅读声渐渐减弱,周遭静谧下来,唯有老师仍在旁高声朗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心中暗自揣测,这定是一篇极好的文章,因为每次读到这里,老师总是露出微笑,仰头摇摆着,似乎在沉浸于更深的意境之中。
老师读书时的专注,给予了我们许多鼓舞。几位同窗开始用纸做盔甲,浑身是甲地嬉闹。而我则更倾向于绘画,利用一种被称为“荆川纸”的纸,描摹着小说中的绣像,就如同习字时的影写一样。随着读书时间的增加,我的画作也愈加丰盈;虽然我并未成功地完成书本的学习,但在绘画上,却收获颇丰。最初的插图,便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形成了一大本。后来为了补贴家用,我不得不将这些作品出售给一个富有的同窗,他的父亲经营锡箔店,听说现在已做起了店主,并且即将步入绅士的行列。可惜的是,当年的这些插图如今恐怕早已不知去向。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与内容脉络。
2. 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3. 学习根据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技巧,掌握细致、真切、生动的描写风格。
教学重点
1. 学习和掌握本文中景物描绘的笔法,了解基本的写景原则与常用手法。
2. 从语言角度深入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抒情的结合方式。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相关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二是一些词语解读较为困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哪一位同学能分享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与创作?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写作于鲁迅40岁后,主要回忆其童年与少年时光的散文集。这部作品的命名象征着“早上的花在晚上采摘”,点出其对过往童年时光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充满诗意的回忆,同时标题中“从……到……”的结构,清晰地表明了文章所描述的两个重要地点。
三、查预习
同学们,请为课文中加黑的字词进行注音、正音,并加以释义。比如: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等。
四、整体把握
请大家通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标题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始和结束语句,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请大家将前后两部分结合起来讨论,这篇文章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可以选择三种说法,分别讨论各自的合理性。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 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关系,探讨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
2. 探讨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及其对作者展现百草园的意义。
3. 讨论鲁迅对老师的态度及其原因。
二、揣摩文字
根据上下文理解以下语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主旨与重点:
1.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请仿写一段类似的描述。
2. “我”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从哪些词语看出“我”的态度?
三、作业
请大家尝试写作一段围绕某一游戏过程或活动的描写,注意使用一系列动词,让描写更加生动具体。比如:“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通过这样的练习,提升写作的生动性与表现力。
新文章:教学设计与心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质疑与互相交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2. 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与文本内容相结合,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3. 语感培养与作品领悟:通过细致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提升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利用一首描绘成长的歌曲引入课程:“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种对比引发学生对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快乐与烦恼的思考。今天我们将探索鲁迅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过他的文字,感受成长背后的种种变化。
二、快速阅读
组织学生在7分钟内快速阅读课文,帮助他们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和印象。
三、内容回忆
让学生合上书本,利用6分钟进行回忆,提问以引导他们思考:
1. 你想到的内容是什么?
2. 文中提到哪些地点?
3. 百草园对作者有什么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作为乐园的象征意义。
四、分组讨论
让学生用2分钟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其中有什么乐趣?”学生可以分享关于植物、动物以及活动的趣事。
五、总结百草园的魅力
鼓励学生总结百草园的乐趣:多姿多彩的植物、有趣的动物以及丰富的活动,使百草园成为他们心中的乐园。
六、深度提问
提问:“在你心中,百草园的乐趣中,哪一点最让你印象深刻?”通常,学生会提到捕鸟和泥墙。进一步探讨作者为何如此细致地描写这些,正是因为其中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回忆。
通过小结,强调童年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以及“童年是半空中的风筝”,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
七、三味书屋的生活
快速阅读三味书屋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它与百草园的对比。启发学生讨论在三味书屋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八、认知成长
探讨鲁迅的成长过程,何为真正的成长?是单纯的年龄增长,还是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思想的深邃?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
九、深入课文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十分钟的精读,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十、模仿写作
鼓励学生找到文中值得学习的优美句子,模仿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总结与作业
学生对鲁迅的童年有了生动的印象,思考他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布置作业:“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与资料,并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给大家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探索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作品魅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还锻炼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成长旅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