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中语文《绿色蝈蝈》课文改写版
在七月的一个晚上,村庄的国庆庆祝活动正如火如荼。孩子们围着篝火欢快地跳舞,鼓声响起,伴随着盛开的烟花。我却选择独自一人,远离热闹,静静地坐在阴暗的角落,倾听田野传来的悠扬乐声。这里的天然音响与村广场的喧嚣相比,更显得庄重而神秘。
夜已深,凉爽的空气中,蝉鸣也随着暮色渐渐止息。白天它们的歌唱已然疲惫,此刻安静下来。然而,这份宁静却常常被旁边活泼的绿色蝈蝈打断。一声尖锐的哀鸣划破夜空,原来是蝉在绝望中发出最后的挣扎。这场近乎残酷的捕猎,正是在梧桐树的浓密枝叶中上演。
在这宁静的时光里,别让喧闹遮住了我们的耳朵。当被捕的蝉在拼命挣扎时,梧桐树上的夜间合唱团正在更换演出者。新的舞台上,灵敏的耳朵能够听到绿叶丛中蝈蝈的自言自语。那极其轻微的声音,就像是轮缘的轻声摩擦,似乎在低吟细语。在低音的伴奏中,时而传来一阵清脆而急促的鸣叫,宛如金属之间的碰撞,这就是蝈蝈的旋律,隐藏在柔和的低音背后。
尽管周围的蝈蝈们正在合唱,声音却极为细微,它们的演出并不张扬,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当夜深人静,蛙鸣和其他虫声都暂时归于沉寂时,偶尔能听到的微弱旋律又与夜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可惜这只绿色蝈蝈,如果它的琴声再响亮些,或许能在这片自然中脱颖而出,成为比蝉更出色的歌者。可在北方的乡村,人们却总是让蝉占据了舞台的焦点。
回想6月,我曾经捉了几只蝈蝈,关在金属网罩中。这些昆虫色彩斑斓,青绿色的躯体上带着几条淡淡的白色丝带,轻盈的翅膀犹如薄纱。然而,喂养这些生灵却不那么简单。我试着给它们莴苣叶,虽然它们尝试过,但并不热衷,似乎更渴望肉类的滋养。
清晨,走在门前,我听见了刺耳的吱吱声,循声而去,竟发现一只蝈蝈正在啄食被困的蝉。此情此景,发生在蝉还在梦中时。可怜的蝉在绝境中不断挣扎,而勇敢的蝈蝈则毫不留情,奋力追逐,似鹰捕云雀般凶猛。虽然蝈蝈的攻击似乎更具优势,但这种猎捕的行为却总显得残忍而无情。
我的囚犯终于有了合适的食物,我用捕获的蝉来喂养它们。绿色的蝈蝈对这道美味显得格外青睐,两个星辰之间,它们就把蝉的肉吃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一些头骨和残肢。一时间,笼子里满是蝉肉的残骸,尤其是蝉的肚子,吸引了它们的注意,或许是因为那里更富有甜美的汁液。
为了不让它们厌倦,我还给蝈蝈们提供了一些甜美的水果,它们像是对待珍馐般享受,为其味道而陶醉。这些小生命的饮食习惯昭示着它们的贪婪和喜好,甚至还有同类相食的现象,当然,这并不是因为食物匮乏,而是出于本能的贪求。
然而除此之外,蝈蝈之间的相处却显得极为融洽。尽管在食物前偶有小争斗,但一旦吃饱,它们便会互相宽容。这样的和谐与温情,透过它们的日常生活展现无遗。在阳光洒落的时刻,它们安静地休息,仿佛在享受这属于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初中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1. 整体理解课文,通过快速阅读总结主要内容。
2. 通过诵读感受优美生动的语言,分析其效果,并积累相关的美词佳句。
3. 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促进对动物的关爱和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与内容概述能力,理解文章语言的独特性。
2. 掌握描写动物时的具体描绘方法。
【教学设想】
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运用快速阅读技巧,有效提取文章中关于动物的信息;通过朗读欣赏生动的语言,提升语感;并通过动物画面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并准备相关课件,收集蝈蝈及其他动物的图片资料,以便学生直观理解。
学生:预习相关词语,查找资料,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准备介绍熟悉的一种动物。
【教学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相关画面)
同学们,可还记得小时候看蚂蚁搬家的有趣情景吗?在夏天的夜晚,提着灯笼追逐萤火虫的甜蜜回忆?还有那在树上高唱的知了和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些自然中的小伙伴们是我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将会亲近另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所熟悉的昆虫故事。
二、作者介绍(展示法布尔的图片)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生于2025年12月21日,来自法国南部的小村庄。从小他便对昆虫和自然充满了热爱,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学,他获得了数学、物理学和博物学的学位,并成为博物馆的馆长。他在南法的一块园地里开始了他对昆虫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并撰写出十卷《昆虫记》获得了达尔文的高度赞誉,成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布尔于91岁时辞世。
三、检查预习,词语学习
请为以下词语注音:
狩(shòu)猎 喧嚣(xuān xiāo)
篡(cuàn)夺 劫(jiē)掠
吮(shǔn)取 唾(tuò)液
喑哑(yīn yǎ) 静谧(jìng mì)
螽(zhōng)斯 莴苣(wō jù)
颚(è) 喙(huì)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请速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它的习性是什么?作者重点写了哪些习性?
2. 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了哪些称谓,效果如何?
讨论后,学生分享见解:
1. 外表特征:绿色蝈蝈鲜艳动人,身体修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翅膀轻盈如纱,令人印象深刻。
2. 习性:蝈蝈的叫声如同乐曲,其食性则令人惊叹。
在称谓的使用上,作者形象地将蝈蝈分为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捕蝉时被称为“狂热的狩猎者”,在笼中则是“囚犯”,生动地展现了蝈蝈的多样性。
再次阅读课文,开展自由提问环节:
1. 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2. 你喜欢哪个词或句?为何如此?
在学生的自由讨论中相互分享,教师总结引导:
喜欢的词汇如“窃窃私语”,此类拟人化的描述使得蝈蝈显得亲切自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的写作特点在于文艺的笔调,形象生动且自然的语言,以及对特色的突出描绘。
五、欣赏画面,片断写作
观察以下图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为动物创作一个片段,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或运用生动语言,或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
六、作业布置
阅读《能歌善舞的昆虫》(包含图片和文章)
课文第10段中提到“同类相食”的行为,带来的误解,科学界对此已有新的研究,阅读《螳螂杀夫冤枉》并分享看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并积累词语,如“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
- 熟练速读课文,能够准确概述文章的内容。
- 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2. 情感目标
- 感受法布尔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与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概述能力,并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流程
1. 创景导入
-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如观察蚂蚁、捉萤火虫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引入本课的主题:绿色蝈蝈。
2. 字词教学
-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划生字生词,并进行注音和解释:
- 例如:“喧嚣 (xuān xiāo)”、“狩猎 (shòu liè)”、"静谧 (jìng mì)"等。
- 学生结合词语进行造句,巩固理解。
3. 语言品味
- 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进行分享:
- 可以讨论喜欢的段落及原因,分析语句的修辞效果及情感表达。
- 强调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生动而有趣的科普作品,通过形象的描绘和作者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对蝈蝈的热爱。
4. 速读概括
- 朗读课文,深入探讨内容:
- 分析绿色蝈蝈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包括它的叫声和饮食偏好。
-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变化的称呼反映对蝈蝈的情感,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理解课文开头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观察和实验如何进一步探索蝈蝈的饮食习性。
- 总结文章的说明方法和写作特色,包括借助形象描写和拟人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生动的画面与情感。
第二课时
1. 复习巩固
- 通过听写和投影练习,检验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2. 课外拓展
- 布置针对《三级讲练》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表达。
3. 课堂小结
- 强调法布尔对蝈蝈细腻生动的描写,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展示。
4. 练笔
-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技巧,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的真实流露。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