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描写主要景物的特征,传达对济南这座美丽城市的赞美。
2. 掌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其逻辑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的作家老舍,他不仅以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而闻名,还以其清新脱俗的散文作品彰显了深厚的文艺造诣。其中,《济南的冬天》展现了济南冬季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优美的文字。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2. 学生独立朗读,通过字典查词,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与释义。
关键生词:
济(jī)南、一髻(jì)儿、薄(báo)雪、伦敦(dūn)、贮蓄(zhùxù)、水藻(zǎo)、狭窄(zhǎi)、镶(xiān)。
三、分析课文大意:
1. 在初读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自学问题:① 描述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② 提及文中具体的景物描写。③ 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和思路。
2. 学生小组讨论,明确文章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元素。文章从个人感受出发,逐渐展开对济南冬天的具体描绘,先作总体概述,接着细致描绘三幅暖冬画面:阳光明媚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清秀,以及冬天水面的静谧。
3. 根据预设的结构示意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层次,并逐步归纳分析各部分要点。
结构分析:
- 无风声有山——小雪点缀的山(秀气)
- 宝地——晌晴——像摇篮(温暖、舒适)
- 温晴有水——贮满绿藻的水(清亮)
四、细读分析:
鼓励学生逐段阅读,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课文旁进行简要批注。以下是指导问题与重点内容:
1. 第1自然段:
- 讨论文章从什么视角切入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重点在于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性。
2. 第2自然段:
- 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济南的地理环境,强调小山对济南气候的影响及其可爱的氛围。识别文中运用的拟人和比喻手法。
3. 第3自然段:
- 对于小雪对山的描绘,学生可以讨论细节,以及所传达的诗意景象。
4. 第4自然段:
- 对比城内狭窄与城外宽敞,强调作者使用“卧”字的意境。
5. 第5自然段:
- 深入讨论水的描写与“温晴”概念,探讨其生动细腻之处,以及文章如何自然结束。
总结全文:
1. 让学生独立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的观察视点。
2. 归纳课文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
-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 通过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传达深刻的个人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
- 修辞手法的运用,特别是比喻与拟人的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理解济南冬天的美,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更加生动的画面。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把握济南冬天的独特特点,感知其中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 辨识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比喻和拟人句,并分析其美妙之处。
3.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景物特征,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二、课前准备
1. 学生摘录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进行字音和意义的理解。
2. 查阅关于老舍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及代表作,特别是关于冬天的诗句和作品。
3. 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其语言的韵味与情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在课堂开始时,询问学生对于北国冬天的印象(如“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向与众不同的济南冬天,提及其温暖的水面和生动的景色,引发学生兴趣。
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在聆听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 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哪些景物表现了这一特点?
- 课文中描述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独特的特征?
- 作者的描写是否有一定的顺序?能否理清层次?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研读赏析
-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教师提供示例以引导:
1. 讨论“老城”与“春风”的比喻,如何赋予无情的景物以灵性。
2. 分析“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字及其富有想象空间的表达。
3. 体会“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比喻,如何展示小村庄与雪的状态。
4. 探讨水的“多情”如何在冬天依然生机勃勃的描写。
学生也可以精读关于雪的段落,识别其生动的描写。
拓展延伸
1. 进行比较阅读,联系老舍的《春》,归纳景物描写的共通手法。
2. 学生思考老舍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技巧,使文章语言优美,展示冬天的美丽。
四、作业安排
1. 阅读《白马湖之冬》,进行内容的比较与鉴赏。
2. 假如是冬季济南的导游,设计导游词,向游客介绍这片别样的冬日风光。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济南冬天的韵味,还能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案与知识点剖析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著名作家,属于满族。他因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老舍的作品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以及戏剧《茶馆》和《龙须沟》等经典之作。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故事背景
老舍与济南的关系可追溯至他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他曾深情地描述这座城市,称赞其“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气质朴素的城市,济南与老舍的性格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在这里,淳厚的民风和豪爽的人民使老舍结下深厚的友谊,他在这片土地上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三、理解词语
- 镶:将物体嵌入或附加于另一物体的边缘。
- 单单:仅仅、唯独,强调特指某一事物或现象。
- 安适:形容环境或心情的舒适与宁静。
- 响晴:意指晴朗无云,天气明朗。
- 着落:表示可以依靠或希望的来源。
- 慈善:形容对他人的关怀和仁慈。
- 肌肤:通常指肌肉和皮肤。
- 秀气:形容言语和举止的优雅。
- 宽敞:指空间的宽广、开阔。
- 贮蓄:储存或积蓄,通常用于形容金钱或物品的积累。
- 空灵:形容事物灵动而笼罩着神秘感。
- 地毯:一种铺设在地面上,通常由羊毛或其他纤维制成的厚重织物。
四、课文结构
文章整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①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独特特征;第二部分(第②至⑥段)详细描写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包括山水之间的诗意美感。
五、问题解疑
1. 开头比对的意义:老舍在开篇提到北平、伦敦和热带,意在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强调无风声、无空气浓雾及无烈日的温暖特征,为后续的山水描写提供了前提。
2. 过渡句的重要性:句子“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文中的关键转折,具有串联上下文的作用,引导读者走入对济南冬天景色的具体描写。
3. 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个老城……理想的境界”使用了拟人,赋予了城市生命感,渲染出温暖宁静的氛围,流露出老舍对济南冬天深厚的情感。
4. 描写顺序的效果:老舍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清晰体现了山的轮廓和景色的层次,丰富了视觉感受。
5. “卧”字的表现:重复的“卧”字强调了安逸与宁静,加强了前文提到的“暖和安适”的氛围,表现小村庄和雪的宁静。
6. 拟人的表达效果:“水也不忍得冻上”用以赋予水情感,描绘出水与柳的和谐关系,体现济南冬天的新生与活力。
7. 水的特点:冬天的水呈现出温暖、绿色和清亮,通过描写绿萍冒热气、澄清的水与蓝天的浑然一体,展示出济南冬天的生机与活力。
六、课文主题
整篇文章围绕“温晴”这一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济南冬天的城市、山、水和天空,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冬季画卷,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深情赞美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静谧,心中也随之荡漾起对这座城市的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