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快速抓住报道的核心信息。
2. 通过分析新闻特征,理清内容和结构,感悟语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感受人民解放军在历史关头的气势,领会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4. 学习撰写消息,并为其拟定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消息的结构与特征分析,以及学习有效的新闻阅读方法。
- 难点: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撰写消息,并为其撰写合适的标题。
一、教材分析
《消息二则》中关于渡江战役的报道,记录了2025年4月20日至6月2日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在战役取得胜利之际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仅激励了全国人民,更是鼓舞了全军士气。文章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显示了战役的宏大规模。通过标题,读者即可感受到战斗的壮观气势。
要深入理解新闻内容,首先要从标题中获取主要信息,接着通过细致阅读找到事件的具体背景和经过。这篇新闻气势磅礴,体现了毛泽东总指挥的战略思考和高瞻远瞩的领导力。同时,语言严谨而生动,书面与口语的结合提升了表达的感染力。
学习关键
1. 如何有效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 理解信息呈现的顺序:为何中、西、东军依次叙述。
3. 探究作者是如何做到语言准确且富有力量的。
二、课标分析
本单元为新闻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新闻体裁的初步理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对社会动态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设计
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闻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关于长江的历史视频,引出主题。
2. 读新闻内容:模拟播音员的语气自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阅读层次(快速了解、整体概述、详细分析)。
3. 析新闻结构:
- 讨论消息的五个主要部分:标题、引言、主体、背景和结尾。
- 分析为什么按照特定顺序叙述内容。
4. 赏新闻语言:
- 选择文中优秀的词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和美感。
5. 品新闻滋味:
- 强调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的表现力和重要性,组织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6. 悟作者情怀:
- 通过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他的民族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7. 课堂小结:
- 突出新闻背后伟大的人物和情感,强调新闻塑造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导-读-悟-拓-写”的四步教学法。
1. 导入:利用一则近期的电视新闻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 读消息: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消息的结构,并练习相关技巧。
3. 悟消息特点:讲解消息的四个基本特征——时效性、真实性、新鲜性与明确性。
4. 拓展练习:展示两则生活中相关的消息,学生通过已学知识绘制消息结构。
5. 写作练习:
- 指导学生围绕学校组织的祭扫活动撰写消息,并进行评比与展示。
结束语
通过此次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消息的写作技能,还增强了对新闻的理解与兴趣。希望同学们能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成为优秀的新闻传播者。继续努力,加油!
标题: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还以诗人和书法家的身份享誉全国。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之一。毛泽东的主要作品包括《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其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均为经典。
二、故事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原文于2025年4月22日和24日分别刊载于《人民日报》。2025年,经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不肯接受现实,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经过三个半月的努力,国民党坚守长江防线,然而于2025年4月20日被迫宣布抵抗。毛泽东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夜间开展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的关于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被新华社全文播发。
三、理解词义
1. 锐不可当:形容气势如虹,无法抵挡。
2. 摧枯拉朽:比喻攻势猛烈,轻易击败敌人。
四、问题归纳
1. “新华社长江前线2025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电头,作用在于提供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确保报道的真实与时效。
2. 正文的第一句为“我军于4月21日发起渡江战役”,其作用在于清楚地介绍战役的基本情况,增强了读者的兴趣。
3. 文中提到的“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通过反衬手法突出了解放军的攻势,展现了敌军的衰败与我军的强盛。
4.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等词语体现了我军迅速的行动力和强大的攻势,同时传达了作者激动的情绪。
5. 文章最后的总结段落起着概括和升华的作用,强调了解放军的英勇和决心,为下一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课文主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报道了我军的胜利渡江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不可阻挡的战斗精神,同时揭示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落和斗志缺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故事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2025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于2025年4月24日。这则消息延续了前文,描述了解放军在长江的激战背景。2025年,战局日趋明朗,国民党政府由于拒绝和平谈判而夯实了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基础,毛泽东随即下令渡江战役。
二、理解词义
1. 击溃:意味着彻底打败或捣毁敌人。
2. 业已:已然,表示过去某一行为的发生。
三、问题归纳
1. 电头是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明确了通讯社、地点及时间,使报道更具权威性和时效性。
2. 笔者提及的特定术语,如“不含”,强调了字句的严谨性和针对性,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3. 分析战局的句子运用了议论手法,深刻揭示了胜利的背景,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与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4. “不料”一词的使用在于表明出乎意料,转折的同时增加了故事的紧迫感。
5.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如“歼灭”、“击溃”,势在必行,展现了我军的强大战斗力。
6. 采用准确的用词,如“冲破”和“突破”的区别,显示了作者对战事表述的严谨,不仅提升了语言的质量,也使内容更加丰富。
四、课文主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展现了渡江战役的盛况,赞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指挥能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彰显了全军汇聚力量、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
消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具备独特的定义和特点,让我们深入探讨其内涵及结构。
一、消息的定义
消息是一种简洁明快的报道形式,旨在及时传递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价值的事实。它区别于其他文体,不会详细描述事件的全过程或提供更多的细节,而是直接以简明的语言概述核心信息。消息常被称为新闻,但广义的新闻还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不同的报道形式。狭义上的消息,通常是指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频繁出现的短篇报道,这种形式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二、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真实具体:消息的内容必须基于实际发生的事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反应迅速:消息要求快速反应事件,及时更新各类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
3. 观点明确:好的消息能够清晰地传达核心观点和重要信息,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事件的实质。
4. 语言简洁:消息的表述应简明扼要,通过简短的语言有效传递信息。
三、消息的种类
消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1. 内容分类:包括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教育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
2. 事件关系分类:分为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新闻。
3. 对象分类:可分为人物新闻和事件新闻。
4. 篇幅分类:根据字数的不同,有长消息、短消息、简讯等多种形式。
在我国,消息一般还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和述评消息等写作特点。
- 动态消息:迅速报道重大事件,通常以简讯形式出现。
- 综合消息:聚焦全局,反映更为全面的事情发展情况。
- 典型消息:特定事例的集中报道,具有指导性与示范性。
- 述评消息:结合新闻事实,添加作者观点的报道。
四、消息的结构
合理的结构是保证消息有效传达的关键。一般包括:
1. 标题:高度概括新闻的核心事实,通常配有引标、主标和副标。
2. 导语:即“电头”,为读者提供消息的基本事实,便于快速理解内容。
3. 主体: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及背景。
4. 结语:可选部分,作为消息的收尾,总结事件的意义或信息。
5. 背景:补充事件的历史或环境信息,通常以适当的形式嵌入主体。
五、消息的六要素
一篇完整的消息通常包含六个基本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类似于记叙文的六要素,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通俗易懂的描述:某人在某时某地做了某事,最终得到了某种结果。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理解与梳理,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消息的构成以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评析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