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情丰富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与准确。
2. 学习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深入理解其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体会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学习重点
1. 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与准确。
2. 掌握诗人如何运用景物表达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感悟生命的深刻意义。
学法指导
采用朗读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生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爱是大自然的恩赐,最终又归于大自然。诗人穆旦在《我看》中写道:“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人类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穆旦,品味这首诗的深意。
二、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他是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青年时代便开始创作。2025年,他前往美国学习,后回国在南开大学教授文学。穆旦的译诗传神,感情丰富,主要著作包括《穆旦诗集》《探险队》等。
三、字词积累
1. 阅读并纠正字音。
-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 理解词语的含义。
- 忧戚:忧伤与烦恼。
- 丰润:形容滋润与丰盛。
- 枉然:形容虚无与白白。
- 飘逸: 指轻盈、飘散。
- 流盼:形容目光的转动与观望。
- 摇曳:意指摇动与晃动。
四、整体感知
1. 教师朗读,学生体验诗歌的节奏与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的主题内容。
(一)朗读并感悟诗境
1. 诗歌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
- 我所看:描绘自然的美丽。
- 我所思:探索人生的意义。
2. 通过“我看”反复引出的意象,如春风、青草、飞鸟等,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
- 描写了春风如何温柔地吹过丰润的草地,满满的生命与活力显而易见。
3. 诗歌第三和第四节呈现了情感的转折,表达出从美丽自然到人生意义的深思。自然之美虽然短暂,却触动诗人的内心,引发对生命的珍惜与反思。
4. 后一节中,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融,探寻生命的真谛,发现了生命中既有欢愉也有哀愁,如同大自然的轮回。
(二)再读诗歌,欣赏语言
1. 诗句“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其中“揉”字生动混合力道与温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2.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生动描绘了飞鸟与天空的和谐。
3.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自然景象如同生命的旋律,流淌在心间。
4.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生命在于绽放与短暂,诗人以此感悟自然与生命的本质。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首诗兼具优美流畅与深邃伤感,情感饱满,抒情热烈。
1. 意象丰富:诗人从自然细节到广阔天地,展现了浑然天成的生动景象。
2. 抒情明快:在与自然交流中,诗人对生命真谛的反思洒脱而又富有哲理。
3. 文章主旨: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唤起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传达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板书
- 我看
- 自然之美
- 穆旦
- 欢乐与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 我思
- 人生意义
教学方案:探索穆旦与他的诗作《我看》
【核心素养解读】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积累词汇,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提升感知美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对诗中形象的敏感性,洞察诗作对生与死的思考,理解作者的独特体验与思想。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诗歌诵读,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经典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探索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引导学生领悟情感与文化的传承。
【教学目标】
1. 诵读整首诗,理解诗中的情感与意境。
2.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领会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3. 学习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领悟诗的意境,深入体会诗歌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
【教学难点】
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探索诗歌的多元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这个暗潮涌动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许多有志之士来说,语言是他们抗争的武器,不论是通过演讲、故事还是诗歌,都在倾诉他们的心声。今天,咱们将走进穆旦的诗中,倾听他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独特表达。
二、认识作者,明确背景
1. 走进作者
穆旦(1918-1977),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的诗作充满了象征和思辨的色彩,是“九叶诗派”的重要成员。2025年毕业后,他在西南联大任教,随后因战乱投身抗战,经历沧桑而难以忘怀。
2. 资料链接
九叶诗派强调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个人艺术感受的忠实,形成了对现代诗歌的深远影响。可追溯的历史背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穆旦的处境与创作。
3.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2025年,诗人当时仅二十岁,正处在青春激昂的阶段。诗中浓厚的爱国情感与对生命的深邃思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憧憬。
三、诵读提升,初步感知
(一)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用心去朗读这首诗,尽量体会诗的情感。朗读结束后,分享你的感受,比如诗歌给你带来的情绪和美的联想。
(二)划分层次
思考诗的结构,分为几个层次,并分析每一部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四、深读鉴赏,明确内涵
(一)赏析第一节
第一节通过春风和青草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的运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二)赏析后续节段
逐节分析,每节的核心意象及其所传达的情感。探讨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反映出怎样的人生哲思。
五、合作探究,分析特色
1. 从内容上看
探讨前两节强调了对自然美景的观察,而后三节则深入反思生命的意义。
2. 艺术特色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何传达情感与思想,探究其结构严谨性和音乐感。
六、拓展延伸,深入悟读
描写春天的经典诗句: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所熟悉的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增进文学审美情感。
穆旦的爱国意识:通过讨论穆旦对祖国的热爱,深入理解他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穆旦诗作的激情与理性,领悟到作为诗人,他不仅仅是在书写自然之美,同样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人性的升华。
八、作业布置
选择一位诗人,查找其另一首诗,并进行200字以上的批注与赏读,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美感。
新文章内容
一、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创作风格的诗人。他年少时赴美留学,不仅吸收了西方文学的精髓,并在国内现代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成员,穆旦与其他九位诗人一同,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表达,推动了中国现代诗的繁荣。其代表作品如《赞美》、《诗八首》等,展现了他对于时代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二、相关资料
“九叶诗派”是指以《九叶集》为标志而形成的一个现代诗歌流派。该合集于2025年出版,但这一诗派的活动和影响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期间便开始显现。该流派强调诗人的个体体验以及对时代的忠实表达,诗人在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九叶诗派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力求在现代性与传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三、理解词义
1. 忧戚:指内心的忧伤和烦恼。
2. 枉然:形容事情的结果是白白徒劳的。
3. 飘逸:形容事物轻盈而流畅,如同随风飘散。
4. 流盼:意为目光随着事物的移动而流转。
5. 坦荡:指内心宽广,做事光明磊落,心地纯洁。
四、问题解疑
1. “我看”引导的四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柔美静谧的春天傍晚图画,展现了春风轻拂与青草丰润的自然景观。
2. 诗中“揉”字的使用生动形象,通过拟人手法,体现了春风柔和而又有力的特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3.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将春日的景象与自己内心情感相结合,流露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为后续情感的抒发打下基础。
4. 诗句中的“你”象征着自然界与万物生灵,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5.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可以理解为哲人虽已逝去,但他们曾与自然的深刻连接和赞美将永恒流传,成为世代共鸣的声音。
6. 在结尾,诗人渴望自己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的欢乐与哀愁,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7. 诗歌的后三节分别反映了作者在不同层次上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强调人类情感的渺小与自然伟大的对比,以及对自然归属感的渴望,最终回归到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五、课文主题
通过描绘春日的春风、草地、飞鸟和流云等意象,诗人穆旦深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讨,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结和心灵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