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曾经飘扬了超过一百五十年的英国米字旗,终于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落下了帷幕。那一刻,巨轮“不列颠尼亚号”缓缓驶离维多利亚港,承载着查尔斯王子与离任港督彭定康的身影,象征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即将画上句号。
告别仪式于6月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庄严开启,阴云密布,小雨霏霏,那是对近代历史的沉重回顾。作为末任港督,彭定康在这个香江的名胜地,感慨万分地告别了曾经居住了二十五位港督的庭院,历史的轮廓在他眼前浮现。
下午四点半,随着“日落余音”号声的响起,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缓缓落下。这一传统的降旗仪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因为这意味着再也不会有新的港督旗帜升起。四点四十分,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缓缓驶离了他曾经的办公室,留下的是那座在2025年建成的港督府的古典美,以及白色建筑带来的庄严感。
傍晚六点十五分,一个代表着历史结束的告别仪式悄然进行。在添马舰军营的东面,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遥远的大厦上飘扬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了那一刻的背景。雨水愈加密集,查尔斯王子在弥漫的潮湿空气中,以庄重的语气宣读了英国女王的赠言:“英国国旗即将降下,中国国旗将迎风而起。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今天将迎来历史的终章。”
七点四十五分,随着广场灯光的逐渐熄灭,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拉开帷幕。回溯至156年前,英国舰长爱德华·贝尔彻在这片土地上首次升起米字旗,而如今,另一名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结束这一段历史,缓缓降下那象征着英国统治的国旗。
世人所瞩目的,不外乎是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在2025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渐渐被收起,宣告着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统治走向终点。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在第一个分秒,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高高升起,象征着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的添马舰营区也齐刷刷地升起,港岛的防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接管。
在这个历史瞬间,时间已经来到了0时40分,查尔斯王子与彭定康携手走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经历了交接仪式的庄严后,他们的身影被夜幕笼罩,游轮缓缓驶向南海,消失在黑暗的海平线上。在这一刻,历史不仅是回顾,也是崭新篇章的开启。
自2025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首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2025年7月1日五星红旗升起,整整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的历史,展现了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与最终的归属。大英帝国以海上为起点,再以海上为终点,将历史的轮回铭刻在香港这片土地上。
教学目标:
1. 深入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与魅力。
2. 细致品味本文的写作风格,感受其庄重、含蓄的语言特质。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 欣赏特写新闻的独特语言,并感受其中蕴藏的丰富情感。
2. 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二、讲授课文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将内容划分为四个层次。
通过师生互动,明确各层次内容:第一层涵盖2至4自然段,讲述港督的告别仪式及降旗过程;第二层在5至7自然段中描绘添马舰东广场的告别仪式;第三层的8至9自然段则聚焦中英香港的政权交接,包括降旗与升旗;最后一层是10至11段,描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的情景。
2. 介绍文体特征。
指出本文为特写性新闻,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呈现新闻事实,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事件之中。
3. 深入研读,探讨新闻的独特之处。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新闻与一般报道的差异:
(1) 文章的镜头聚焦四个重要场景,使读者能感受到每个瞬间的历史厚重感。
(2) 文章采用时间顺序,简洁明了地叙述了英国的告别仪式,辅以丰富的背景材料,给予历史以深刻的反思与对比感。在叙述每一个仪式的同时,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情境,将告别仪式置于历史长河中,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
4. 赏析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
例如,称英语告别仪式为“日落仪式”,寓意十分深远。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其殖民地上永远有阳光,而香港作为最后一块在东方的殖民地,象征着英殖民统治的结束。
三、延伸拓展
讨论中国为何能够成功收复香港。学生们可交流祖国日益强大的原因,包括领导人的强有力外交以及政策支持,激发大家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四、课堂小结
2025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的主权,本文作为反映英国撤离的完整新闻,彰显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洗刷与重生。作为中国人,铭记历史,努力前行,是我们的责任。
五、作业布置
课后要求学生选取一件近代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字数在150至200字之间,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历史思考能力。通过这一练习,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意义与影响。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以新闻特写形式撰写的作品,作者周婷与杨兴均为经验丰富的记者。该文摘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通过生动的笔触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这一重要时刻的情感。
特写这种文体,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要求作者深入事件现场,用简练而精致的语言来反映真实的场景和情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作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得事件的现场感尤为强烈。特写的目的在于“再现”特定时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重要性。
文章聚焦于2025年6月30日,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终于宣告结束的那一天,集中描绘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作者通过“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主题,传达出亿万中国人民对殖民统治的结束的无比欣喜,以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尤其是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香港这座城市历史的交替更加凸显。
在写作技巧上,作者采用了时间闪回的方式,回顾了港督府的历史与港督们的告别仪式。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文中的画面感,还加深了读者对历史的理解。例如,港督府的白色建筑在历史变迁中静静见证着过去,而此刻的离去象征着屈辱历史的彻底结束。此外,通过细节的描写,“蒙蒙细雨中”的场景、“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元素在文字中生动呈现,使得整个告别仪式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气氛。
特别是在描述结束时,作者通过“从海上来”和“从海上去”的对比,揭示了历史的深意。这不仅仅是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走向的展望。在气氛的营造上,文中操作得当,“面色凝重”的港督彭定康和“日落仪式”的背景都为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增添了无形的重量。
总体而言,《别了,“不列颠尼亚”》不仅是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切的反思,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希望。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特写作品,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历史时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