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我的母亲》教案与重点知识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我的母亲》教案与重点知识分析(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围绕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深入探讨了课文内容、教学方法及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母亲的情感和教育意义。
第1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我的母亲》教案与重点知识分析
拓展

教案及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的选材和组材方法,以时间为顺序,人物活动为线索。

2. 能力目标

-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欣赏作品简朴而情真意切的语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理解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结构布局,以语言的朴实展示深刻的内涵。

- 难点:理解课文中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展现母亲的品质及其影响。

三、教学时数

- 本课安排为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感引导与事例引入

1. 故事导入

- 通过幻灯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为了赢得深爱的姑娘,向母亲索取她的心。这一温情的故事深化了对母爱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与无私。

2. 资料交流

- 学生分组收集与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与内容把握

1. 生字词学习

- 通过幻灯片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 听录音与思考

- 听配乐范读,思考母亲身上体现的哪些品质,通过听的方式增强理解能力。

3. 快速浏览与关键词提取

-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标出关键词,进行小组交流总结。

4. 交换交流收获

- 学生用句式如“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母亲的品质。

(三)结构分析与深入理解

1. 课文结构讨论

- 质疑课文如何将众多材料有序地组织成整体,引导学生讨论并标出时间词。

2. 教师点评

-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强调文章围绕母亲一生的勤劳与本质选材的逻辑流畅性。

(四)细读课文与情感升华

1. 情感探讨

- 提问文章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爱”作为文中情感的基调。

2. 齐读整段

- 让学生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其在文章中的作用,为全文定调。

3. 纪念母亲

- 讨论母亲逝世后的悼念仪式,分析朱德如何通过深情的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五)亲情拓展与实践活动

1. 文化交流

- 自选题目,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诗文,进行班级内的交流活动。

2. 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通过写信、制作礼物或做家务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亲身体会母爱带来的劳动与辛苦。

3. 音乐结束

- 课堂最后,用《白发亲娘》的音乐营造感人氛围,以情感升华课程内容。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无私爱与奉献。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爱,就像母亲那样用心地去爱她们。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扬尊重和感恩的精神。

第2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我的母亲》教案与重点知识分析
拓展

一、课文字词解析:

1. 佃(diàn)农:指依靠租用他人土地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农民,强调其依附于地产主的经济关系。

2. 祖籍(jí):原来的家乡或出生地,通常用于介绍一个人的根源和文化背景。

3. 韶(sháo)关:地名,具有历史和地理重要性,可能是故事中情节发生的背景。

4. 仪陇(lǒng):另一个地名,具体指代的意义可能与人物生平或者故事发展密切相关。

5. 溺(nì)死:形容在液体中窒息而死的状态,通常带有悲剧色彩,常用于文学描写。

6. 私塾(shú):历史上私人开办的基础教育机构,通常由一位教师负责教学。

7. 勉强(qiǎng):指在无奈或困难情况下,迫使自己完成某件事情,带有不得已的意味。

8. 调料(tiáo):用于烹饪中改善食物风味的各种佐料,强调饮食文化中的细节。

9. 任劳任怨:形容为人处事不怕辛苦,也不怕别人的非议,体现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10. 和蔼(ǎi):性格温和,待人善良,给人一种亲近感。

11. 妯娌(zhóu lǐ):兄弟的妻子与弟媳的统称,家族关系的体现。

12. 和睦:家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友好。

13. 周济:帮助经济困难的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14. 管束(shù):对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强调纪律性。

15. 宽厚仁慈(réncí):对他人要求宽容大度,乐于施予,强调关爱和大方的态度。

16. 血溅(jiàn):形容鲜血流淌的情景,通常与暴力或伤痛相关。

17. 为富不仁:富有却心肠冷酷,没有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心。

18. 衙门(yá):旧时的政府机关,带有一定的权威象征。

19. 横蛮(hèng mán):形容行为粗暴、不讲理。

20. 节衣缩食(suō shí):形容在生活上十分节约,一般用以度过困难时期。

21. 支撑门户(zhī chēng):勉强维持家庭生活,形容经济状况不佳。

22. 东挪西借(nuó):形容到处借钱以应付开支,反映经济压力。

23. 瞒着(mán zhe):隐瞒真相,指不告诉他人真实情况。

24. 慰勉:给予鼓励和安慰。

25. 八十有五:表示年高,通常用来形容年龄较大的人。

26. 聊叙(liáo xù):轻松地谈论,强调语气的随意。

27.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进行劳动,强调勤勤恳恳的态度。

二、同义词辨析:

1. 悲伤 vs. 悲惨

在本课中提到的例句体现了两者的不同:虽然“悲伤”与“悲惨”都传达出伤心,但前者更侧重于一种内心情绪的表现,往往与个人心理状态相关。而“悲惨”则重在外部环境和遭遇所造成的痛苦,通常更为严重,带有更强烈的悲剧色彩。

2. 哀痛 vs. 悲痛

两者同样描述了失去亲人时的痛楚。虽然“悲痛”在日常使用中广泛,但“哀痛”则更具书面语性质,其深度和严重性更强。哀痛通常用于更正式或文学的场合,表达更加沉重的情感。

通过这种词汇的分析和同义词的辨析,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的内容,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3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我的母亲》教案与重点知识分析
拓展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领会朱德回忆母亲的真情,同时认识到母亲所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文学常识:了解回忆录的特征,掌握叙事线索的不同类型。

3. 培养分析能力:通过对段落的深入解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一、背景知识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撰写的一篇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文章不仅是对自己母亲的追思,更反映了对于普通劳动人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二、文章结构

1. 开头:

- 文章以“我爱我母亲”开场,运用倒叙手法引入母亲的形象,奠定了情感基调。

2. 内容发展:

- 具体描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确立了“勤劳”作为叙事的主线。

3. 总结与升华:

- 文章的结尾部分把对母亲的回忆提升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形成情感的闭环。

三、讨论与分析

1. 开篇重要性:

- 第一段通过明确的情感表达,引导读者迅速进入主题,引发后续情感共鸣。

2. 母亲的特点和影响:

- 例子中明确了母亲勤劳的形象,以及给予作者的生活知识和精神力量。

3. 对土地的感情:

- 文中对“不舒服”的理解反映出农民对于土地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是植根于生活的每一天。

4. 平凡的伟大:

- 母亲的平凡与伟大并存,这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所有劳动人民的敬意。

5. 情感的升华:

- 作者通过设问和反思,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强调了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是相辅相成的。

四、作业与延伸

1. 写作练习:

-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个人或家庭成员的回忆录,练习用第一人称叙述。

2. 小组讨论:

- 组织学生讨论“普通人的伟大”主题,分享生活中对劳动者的观察与理解。

总结

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朱德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普通劳动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细腻的叙述、情感的流露,将对母亲的怀念升华为对人民的热爱,给予我们情感的激励和思考的深度,是一篇饱含哲理的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