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的详细教案与知识要点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的详细教案与知识要点解析(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针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详细梳理了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点及课堂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与写作技巧。
第1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的详细教案与知识要点解析
拓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规范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分析、理解并赏析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 深入理解并赏析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 展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描写景物的文言文。今天,我们将再次跟随陶弘景的脚步,去领略祖国壮美的山川。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题,并讨论断句的方式。(课题“答谢中书书”不带标点)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解释:这里“答”表示答复,“谢中书”是对谢中书的敬称,而“书”则是书信的意思。这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回信,里面蕴含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同齐读课文,期待发现。

二、阅读初探

同学们齐声朗读,注意发音的准确性。此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今异义的词汇,请大家找出这些词。学生们讨论并回答后,教师补充解释:如“歇”、“颓”、“鳞”、“四时”、“与”等。

了解词汇后,接下来希望大家再读课文,尽量在节奏与韵律上多下功夫,以感受文言的韵味。

三、美景再现

读得甚为流畅,大家为理解文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对于自然的赞美使我们感受到那份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文中美丽的山川,重新呈现出来。

给大家五分钟进行讨论,之后我们来一个“眼明手快”的小游戏,随机选择课文中的句子,看看谁能迅速翻译且准确。

(学生们讨论和抢答)

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成功将几百年前的山川之美用现代的语言再现。接下来再读课文,努力体会陶弘景观赏这些美景时的情感。

四、美感寻味

在文中,陶弘景极致的赞叹源于何处?请大家填空:“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可以从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填写)

“山水相映,五彩斑斓,生意盎然”,陶弘景的赞叹何以如此丰沛?请再读课文,感受他所捕捉到的山川之美。

(配图、诵读课文以感受美感)

五、美情体悟

“实是欲界之仙都”,然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似乎在自得其乐。为何只有他能如此深切理解这种美呢?一起来了解陶弘景这个人。

(展示作者背景,由学生朗读)

陶弘景生于名门,自幼受良好教育,17岁时步入仕途,历任官职20年,后选择归隐山林。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希望他重回朝廷,而陶弘景则深思熟虑,最终选择留在自然中。他写下了“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意味着他只能自己欣赏山水之美,而无法献给君主。教师提问,陶弘景是否回应了梁武帝的求贤之心?

学生:没有,他用山水寄情的方式拒绝了。

教师:这体现了陶弘景的怎样的个性?

学生自由表达:厌倦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等。

陶弘景,这位钟情于自然的人,其实展现了我们许多人心中向往的理想生活。此刻,大家一同背诵课文,以体验他那份宛如神仙般的自然生活。(配图、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六、小结反思

人们自古以来对山水之美赞誉有加,通过文字,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希望同学们在游览名山大川时,能够运用优美的文字去再现眼前的美景,珍藏在心中。

第2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的详细教案与知识要点解析
拓展

一、字词解释

1. 答:表示回复或回答的意思。

2. 谢中书:指谢微(有说法为谢徵),字元度,生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他曾任中书鸿胪,负责朝廷的重要文书事务,因此被称为“谢中书”。

3. 书:这里指书信,古时称为“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用于记录事情和表述情感。

4. 山川:指大自然的山河景色。

5. 之:助词,表示所有或关系。

6. 共谈:表示共同欣赏、讨论的意思。

7. 五色交辉:形容石壁上色彩斑斓的景象。五色为古代的五种主色,交辉则指互相辉映。

8. 青林:茂密而青翠的树林。

9. 翠竹:色泽鲜绿的竹子。

10. 四时:四个季节,指春夏秋冬。

11. 俱:表示全、都的意思。

12. 歇:指停止或消散。

13. 乱:表示纷乱、无法平息的状态。

14. 夕日欲颓:指太阳即将落山的情景。

15. 沉鳞竞跃:描述水中鱼类争相跳出水面的生动场景。

16. 实:表示确实、的确。

17. 欲界之仙都:意指人间如仙境般的美好境地。欲界在佛教中意指生活于世俗情感中的众生,仙都则指仙人所居住的理想世界。

18. 康乐: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了家族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因而成为南朝著名的文学家。

19. 复:表示“再次”或“又”的意思。

20. 与(yù):此处表示参与,含有欣赏与领略的意思。

21. 奇:指山川景色的独特与奇异。

二、文章内容重点:

1. 《答谢中书书》的称谓:这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2. 贯穿全文的核心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 修辞手法分析:

-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使用了对偶手法。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使用了对偶及拟人、借代的手法。

4. 在声音与视觉的交融中,由静态转向动态的描写,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传达了日间的美丽与生命的气息。

5. 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山水的沉醉、对美景的欣悦以及与古今知音共同观赏之感。

6. 文章集中描述的字是“美”,描绘的景物包括: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这些景物的特点包括兼具静态与动态,有声有色。

7. 文中提到的“康乐”指的是谢灵运,作者提及他是出于对其风雅境界的敬慕,也说明能欣赏山川之美的人并不多,表现出作者的自我欣赏和得意。

8.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深意在于作者对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渴望与古今高士比肩的向往。

9. 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分析:这几句通过描绘特定时段的生物活动,表现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利用拟人手法赋予景象灵动的气息,传达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第3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的详细教案与知识要点解析
拓展

《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

一、作者及背景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其中“中书”指的是古代掌管朝廷机密文书的官员,而“书”则是书信的意思。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被称为“山中宰相”,是南朝齐梁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重要作品,他的许多思想和智慧在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字音字形

- 夕日欲颓(tuí)

- 沉鳞竞跃(yuè)

- 猿(yuán)

- 与其奇者(yù)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 四时俱备:四季齐全,整体具备的状态。

2. 晓雾将歇: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将要落下,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4. 未复有能与奇者: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些奇特的景象。

5. 五色交辉:五种颜色交相辉映,形成美丽的景象。

(二)古今异义

- 四时俱备:古义为四个季节都有,现在常指某个特定的时刻。

- 晓雾将歇:古义指雾气消散,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停止或休息。

- 夕日欲颓:古义指夕阳将落,如今多形容衰败或萎靡。

- 古来共谈:古义表示一起称赞,而今多用作谈论。

(三)词类活用

- 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表示辉映。

- 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下落。

(四)一词多义

1. 与

-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指置身其中。

-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表示伴随。

2. 书

-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作为官职名。

- ②谢答中书书:指书信,一种文体。

- ③乃丹书帛曰:书写,作为动词使用。

四、重点句子解析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绚丽,相互辉映,形成旖旎的美丽景观。

2.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 译文:夕阳快要落下,水中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3.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译文: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如此美丽而奇特的景象。

在本课中,通过这些字词和句子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字中的美感,还能明白陶弘景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