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高一上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完整原文、教学设计与重点知识解析

部编版高一上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完整原文、教学设计与重点知识解析(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的课文原文,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方案和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情感。
第1篇:部编版高一上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完整原文、教学设计与重点知识解析
拓展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在浔阳江边的夜色中,我送走了远道而来的客人,秋风瑟瑟,映衬着枫叶和荻花的愁绪。主人下马,客人仍在船上,举酒欲饮,却发现没有乐器陪伴。

醉酒后不成欢,离别时的茫然如江水浸月,恍惚模糊。忽然,耳边传来水面上传来的琵琶声,激起了主人忘却归家的念头,客人也不再急于启程。

我寻声问道,弹奏琵琶的是谁,她的声音在此刻停顿,似乎在思考。我将船划近,邀请她相见,添酒重开宴席。经过千呼万唤,她终于出现,却只半遮面容,犹如晨雾中的隐约景象。

她开始拨动琵琶,三两声间,便带出了浓厚的情感。每一根弦都蕴含着压抑的心声,恰似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头轻声弹奏,渗透着她心中的无限情思。

她的指尖轻巧地掠过弦上,最初跳跃的音符如霓裳般婀娜,而后又化成六幺。这时,大弦的声音如急骤的雨点,小弦则低语似的细柔喃喃。嘈杂错落的音律如同大珠小珠在玉盘上滑落,间隙中有莺声如语,细水幽咽如泉流下滩。

当水声渐渐冷却,弦音凝绝,似乎连愁苦也变得沉默,此情此景,恰如无言去胜有声。银瓶乍破,如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声轰然作响。曲终之时,当她将一声四弦拨响,犹如撕裂的帛布,回荡不已。

东船与西舫之间,虽无言语,却只见江心的秋月洁白无瑕。我沉吟再三,放下拨子,整顿衣裳,以沉重的心情屏息凝神。

她自言原是京城女子,家住虾蟆陵下。十三岁时学得琵琶技艺,名声虽属教坊第一,曲罢后常吸引众人倾心,妆成后却每每遭到秋娘的妒忌。众多年轻才子争相捧场,而一曲红颜消逝,谁人能知其曲折?

钿头银篦轻击,也难掩那酒污的鲜红裙摆。今年的欢笑终究又与明年的秋月春风如同度过一般。弟弟已去从军,母亲去世,时光流逝间,只见这色彩难再。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年长的她嫁给了商人。那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虽去浮梁买茶,却在江口守着空空的船。

夜深时分,忽然再度梦见年轻的往昔,梦中啼泪,浸湿了红色的栏杆。我听得琵琶声叹息,随即又听她低声细语。我们同是天涯沦落的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去帝京的生活,因谪居而卧病于浔阳城。这里地僻无音乐,整年难闻丝竹之声。住在湓江畔,低湿的土地常伴黄芦苦竹。此时此地,耳边常回荡的,只是杜鹃啼血与猿哀鸣。

春江花朝与秋月之夜,我常独自倾酒。岂无山歌与村笛?可那些呕哑嘲哳的曲调,实难为听。但今夜闻君琵琶语,犹如听见仙乐,耳中渐渐明亮。

莫辞更坐为我弹奏一曲,我愿为你翻作《琵琶行》。感我所言,良久立于原地,她却瞬间坐下,加紧拨弦,音调随之转急。那悲凉之声,已不同于之前,满座之人听罢,皆已泪下。

坐中泣下者众多,其中江州的司马,清衫已湿。

第2篇:部编版高一上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完整原文、教学设计与重点知识解析
拓展

新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以及“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起源。

2. 深入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受诗人因贬谪而产生的困惑与情感。

3. 欣赏《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绘,领略其所营造的美好意境与情感共鸣。

4. 熟悉并背诵整首诗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了解白居易在音乐描写上使用的比喻手法,感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 通过分析诗中人物的身世和情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深层思想感情和意境。

教学难点

1. 感知与处理诗中音乐描写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

- 配备PC机及《琵琶行》的朗读音频,以拓展视听体验。

教学时数

- 计划为两课时,分为内容理解与深入分析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初步理解

1. 作者介绍

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得以在动荡的背景下形成的现实主义特征,以及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2. 朗读与欣赏

学生依次朗读课文,包括序文与全诗,同时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提升朗读的情感表达。

3. 理清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逻辑地掌握诗的结构,理清序文与诗本身的关联,帮助学生抓住作者的意图。

二、深度分析与赏析

1. 琵琶演奏情景分析

学生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进行逐段分析,讨论每次演奏的曲调、情感基调及背景,了解琵琶女内心的变化与表达。

2.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通过边读边思的方式,让学生描述琵琶女的演奏时情感的流露,感受音乐与文字结合的魅力,探究乐曲如何在不同情景下引发共鸣。

3. 情节的波澜与抒情

探讨诗中情节的起伏与人物情感的表达,分析白居易如何巧妙地将抒情与叙述相结合,使整个诗篇更加生动感人。

4. 艺术手法的运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白居易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其在音乐描写方面的高超技艺。

作业

1. 全诗背诵

学生需在课后进行练习,背诵《琵琶行》以增加对诗的理解与记忆。

2. 相关创作研究

搜索并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长恨歌》,以对比其在不同诗作中表现的情感与主题,进一步理解唐代文学的丰富性。

总结

通过这两课时的学习与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琵琶行》的理解,还开启了对唐代诗歌魅力的全面探索,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能继续感受诗歌的韵律与情感,领悟更深层次的艺术之美与生命的哲理。

第3篇:部编版高一上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完整原文、教学设计与重点知识解析
拓展

《琵琶行并序》课文解析

《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乐府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沦落官场后的感慨与对音韵之美的追求,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白居易(772年-846年),号香山居士,出生于河南省新郑市,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而著称,深受民众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元和十一年,那是秋天,白居易因言语得罪权臣而被左迁到江州司马,诗人已在此孤寂生活了两年。某日,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偶遇一位年老的歌女,她年轻时曾是一代歌姬,如今却因岁月的流逝而被世人遗忘。此情此景引发了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深思,结合切身的体验,他情不自禁地将内心的感受凝聚成诗,为我们带来了《琵琶行并序》。

词汇解析

以下是一些在诗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及其释义:

1. 左迁:指官职降级。

2. 铮铮:形容金属或玉器等相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3. 倡女:指歌唱的女子。

4. 善才:即擅长技艺的人,特别是琵琶演奏者。

5. 漂沦:形容漂泊流离,生活不安定。

6. 恬然:形容心境淡泊宁静。

7. 掩泣:形容因悲伤而掩面哭泣的状态。

8. 重唧唧:慨叹声,多用于表达无奈之情。

作品分析

《琵琶行并序》中,诗人通过描绘琵琶女的演奏,反映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开篇就以“我闻琵琶声”引入,随着乐声起伏,诗人和听众的情感也逐渐被带动,仿佛自已的经历与琵琶声交织在一起。这首诗不仅是对琵琶演奏的赞美,更成功地将个人的失落与世俗的喧嚣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命运的深切思考。

在表达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浔阳江头”和“夜雨十年”等,构建出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情境。同时,配合琵琶音色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音乐情感的敏锐捕捉。

结论

《琵琶行并序》不仅在形式上是唐代乐府诗的典范,同时其深邃的主题与情感,使其超越了时代,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反思人生、感受音乐之美的经典之作。通过白居易的笔触,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粹,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坚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