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诗人刘禹锡所表达的情感,领会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 深入品析诗歌,感受诗人在艰难环境中表现出的乐观精神和坚韧品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背景介绍。
今天,我们将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还可以深入了解这位不屈不挠、充满思想和情感的伟大诗人。刘禹锡曾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因政治斗争的失败而一再被贬。在他被贬的漫长岁月中,他的情感和经历都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特别是在826年冬天,刘禹锡在返京的途中经过扬州,恰好与友人白居易相逢。两位诗人的相识和相知,使得寂寞的心灵得到了共鸣。在酒席之上,白居易为刘禹锡作了诗,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关切,刘禹锡则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为回应。
二、指导朗读。
1. 教师示范读出整首诗,帮助学生感受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跟读并指名朗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及语感,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味。
三、体会诗人情感。
1. 从前四句各找出一个字,分析其情感。
- 凄凉:表达诗人政治理想的破灭和孤独的心境。
- 弃置:隐含着对被朝廷抛弃的无奈与失落。
- 空:表达老友已故,唏嘘与伤感的复杂情绪。
- 翻:体现归乡的失落与变化,故乡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故乡。
2. 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3. 继续朗读后四句,感受情感的变化并讨论诗人表现的乐观和豁达。
4. 深入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结合比喻,分析如何表现诗人的乐观态度。
四、教师讲解诗句的哲理与价值观。
这句诗的深意在于:人生如船,有时经历沉没的苦痛,但生命与希望总会不断涌现。刘禹锡虽经历政治的磨难,但他始终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会有新的希望与生机出现。
五、引导总结与感悟。
1. 通过再读整首诗,使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起伏。
2. 完成诗句的解析与感悟,让学生交换个人理解。
最后,通过对整首诗的背诵,加深学生对刘禹锡所体现的乐观精神、顽强斗志的认识。结束课程,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热爱。
总结归纳:
刘禹锡在此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示了经历磨难而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这正是他卓越品质的体现,令人称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与感动。
教案与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整首诗的主要内容,并初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诗文的关键内容等方式,深入感受诗中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在面对生活重压时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感受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 重难点
通过朗读、思考和讨论等方法,深入领会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情感深度。
三、教学方法
-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古代汉语诗词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包括对友人的赠诗、送别诗等,使他们意识到诗词的深厚文化底蕴。随后,引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初读感知
- 刘禹锡简介:利用PPT介绍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强调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 写作背景:阐明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叙述刘禹锡罢官返回洛阳与白居易重聚之际,两人之间的诗歌互动。
- 白居易所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解读:展示白居易的诗作并简单分析其内涵,以铺垫刘禹锡的回应。
3. 深入研读
- 讨论刘禹锡的诗第一联,分析他为何要提及自己的贬谪生涯,以及这句诗展现出的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 探讨第二段的典故,挖掘字句背后的深意,讨论世事变迁和对故友的怀念。
- 比较白居易与刘禹锡两诗的情感表达,分析刘禹锡对人生变迁的达观态度。
- 针对最后两句的朴素语气,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虽有伤感却依然对生活保持信心。
4. 巩固提高
请学生回顾与本诗主题相符的诗句,简述这些诗句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包括著名诗句的分享和感悟的引导。
5. 小结作业
进行课堂小结,提炼出课堂重点及情感升华,并激励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逆境与坚持。布置作业:选择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分享和点评。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内涵,还能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与鉴赏能力,同时领悟积极向上、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
【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复杂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被贬谪后的苦涩与无奈,内心的愤懑与失落。然而,诗中又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积极态度,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相信生活会有新的希望和出路。
【名句赏析】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角度一:这句诗中“沉舟”和“病树”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自我剖析,抒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自己在困境中所感受到的惆怅与忧伤,但他并没有在绝望中沉沦,反而通过“千帆”和“万木”的意象,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彰显出一种泯灭个人苦痛后的豁达与豪情。
- 角度二:在自然景象的变化中,诗人捕捉到了社会发展的哲理。沉没的船只旁,新的船只不断涌向前方,宣示着旧事物终有被替代的一天;而在枯树面前,新生的树木如同希望的象征,展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再生。这种思想暗示着社会的进步与更新,诗人对未来美好的展望充满了力量。
- 角度三:诗句如同一幅画卷,描绘了滔滔江水上,沉舟幽静地躺在水岸边,而周围则是万帆竞驶,生机盎然;在苍茫的林间,凋零的树木映衬着无数新芽从土壤中钻出,生机十足的春天正悄然来临。这种富有动态感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命的韧性与希望,让人倍感振奋。
2.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被贬谪至巴山和楚水的荒凉之地,经历了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如同被人冷落的弃儿,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辛酸和愤懑。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悲叹,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深切回望,流露出他对命运的不公以及对前途的迷茫之感。
3. “闻笛赋”、“烂柯人”。
- “闻笛赋”这一表达是对已故友人的缅怀,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和对往昔友谊的无限怀念。这份悼念不仅是对丧失的哀伤,更是在感慨万千中过去岁月的珍贵与短暂。而“烂柯人”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思考,构成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化的深邃感慨,令人在对历史的沉思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珍惜当下的紧迫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