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并理清说明的顺序。
2. 过程与方法: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并品味说明语言的精确性和条理性,探索说明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赞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有效方法,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与周全性。
- 难点:通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线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探究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技巧。
三、教法学法
- 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各式各样的桥梁图片,搭配以下引导语:同学们,桥梁被比喻为友谊的象征,它将两个人紧紧相连。“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这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幽默解释。桥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藏着深厚的美学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去体味桥梁的独特魅力。
(二)、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1. 字词拼写:发放导学案,完成字词拼写部分,学生互相交换批改,讲解易错字词,鼓励学生成为“小老师”。
2. 说明手法竞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极找出各类说明手法,并进行展示。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 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围绕“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读课文,四人小组进行集体讨论。此外,开展“我是小解说员”活动,分成两组,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最佳解说员,并以表格形式展示两者的特点及说明方法。
2. 细读关键段落:通过对重要语句的品读,帮助学生掌握说明顺序和手法。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从多角度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播放关于桥梁建设者背后艰辛付出的视频,通过结合文章的后两段进行深度解读,让学生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奋斗,用心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五)、作业布置、斩获知识
1. 写作任务:请同学们对我们学校的校门进行解说,写一篇大约300字的说明文。
2. 活动准备:在下节语文活动课中,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进行现场解说,并录制成视频合集。这将成为同学们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设计
```
中国石拱桥
- 特点
- 说明顺序
- 语言精确性
```
通过上述教案,希望学生不仅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知识点,更能在心灵深处体会到中国桥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深入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2. 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综合性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 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 文章的说明顺序及结构分析。
三、教学难点
- 强调突出事物特征,准确选择案例进行说明。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 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学校旁边的‘香花桥路’的来源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思考与香花桥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 介绍法华镇的历史,联系实际,借助古镇的背景,引导学生畅想香花桥的样子。强调其可能的构造和风格,继而引出课题,《中国石拱桥》。
2. 初读文章,整体把握(15分钟)
-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探讨石拱桥的定义及其特点。
- 指导学生总结出说明对象为“中国石拱桥”,并归纳出其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艺术水平高等特点。
- 通过分析文章段落,确认1、2小节作为引入,帮助读者建立对石拱桥的基本概念。
- 请学生指出从第3至第8小节,具体介绍了哪些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并讨论适用的说明方法。
3. 深入比较阅读(25分钟)
- 讨论作者为何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实例,分析这两座桥的特征如何支持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
- 探讨如果单独选择一座桥进行说明是否更为简洁,鼓励学生从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角度对比两座桥的独特性。
- 指导学生分析介绍赵州桥的说明顺序,强调从整体到具体的层次分明。
- 引导学生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顺序,体会结构上的相似性。
4. 分析说明语言(15分钟)
- 带领学生寻找说明文中生动与准确的表达,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归纳语言特点。
- 指出使用了关联词和限制词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同时通过生动的比喻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5. 总结课文(5分钟)
- 重温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得到充分理解。
- 提出问题:“传说中的香花桥,它是否是一座优美的石拱桥呢?”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若有可能,去探索真实的香花桥,增进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与兴趣。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式探讨和深入阅读分析,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了《中国石拱桥》。未来可融合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桥梁,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教案及知识点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
一、文学常识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茵,字唐臣,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他是一位杰出的桥梁专家与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由本国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并参与设计了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他的著作涵盖了桥梁的历史与技术,如《中国桥梁史》和《中国古桥与新桥》等,这些作品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桥梁的文化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详实的文体,旨在向读者传达知识,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和功能,或阐明相关道理。说明文通常包括对事物特点的描述以及对道理的阐述,其核心在于传递客观信息。
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
-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实例来支持论点。
- 分类说明:将事物归类,帮助读者理解。
- 数据列举:利用数据支持说明,提高说服力。
- 比较说明: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
- 图表展示:使用图表来直观展示信息。
- 定义和诠释:阐明专业术语或概念,便于读者理解。
- 打比方:使用比喻加强理解。
- 描状貌:生动描写事物的外观特征。
为了保证说明文内容的条理性,使用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排列)、空间顺序(根据物理空间的布局),以及逻辑顺序(按逻辑关系安排)。
此外,准确的说明语言是成功的基础。在确保语言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而活泼的,具体取决于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实例,深入探讨了中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独特创造力及其永恒的艺术价值。同时,文中还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迅速发展,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成就,也反映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力量。
四、重点字词
- 弧(hú)形:形状像弯曲的弧线。
- 拱(gǒng):桥的结构特征,像弧形的拱门。
- 桥墩(dūn):支撑桥梁的基础部分。
- 河堤(dī):河流两侧的防洪堤坝。
- 混(hùn)凝土:建筑材料,表现出坚固性。
- 漳州(zhāng):地名,可能涉及石拱桥的历史背景。
- 饮涧(jiàn):比喻桥梁与溪流的相互关系。
- 惟妙惟肖(xǐao):形容事物表现得非常生动逼真。
- 长虹卧波:形容拱桥如长虹般横跨水面。
- 雄跨:形容桥梁威武而壮观的跨越。
-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的高超与独特。
- 初月出云:比喻新月的美丽景象。
- 长虹饮涧:描述拱桥与溪流的和谐美。
- 交头接耳:比喻人们低声交谈的情景。
- 千态万状:指形态各异,千变万化。
-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或描绘非常精细生动,仿若真实。
通过以上对《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石拱桥的文化与科学价值,还能提高分析与理解说明文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