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周的精心准备,本学期的青年教师过关课终于圆满结束。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面前进行公开课,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首次正式亮相。在上课之前,我的心情紧张得宛如备考的学生,既期待又忐忑。这次公开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得到了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这节课我选择了第三单元第六课《树和喜鹊》。在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后,我设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只”、“窝”等12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学习AABB型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同时,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用“……也……”的句型进行简单的表达。为实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包括导入、学词、学文和学说话这几个环节,旨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并进行相关的说话练习。
这次过关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课必定是建立在扎实的课前准备之上。从接到课程通知开始,我便着手研读课文本身,深入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整理这些内容后,我撰写出了导学案,并在不断的反复推敲中,逐步修改完善了课件。期间我还认真听取了师傅的指导,观看了其他经验丰富老师的课堂,尤其是二年级的《荷叶圆圆》。这些经历让我对课程的必要环节和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第二次的试讲中,殷老师针对我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在第三次试讲中,杨老师更是从各个方面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建议,帮助我重新设计了课堂环节,使整堂课的逻辑更加合理,节奏也趋于紧凑。在这一过程中,同事们互相帮助,改进教具、整理教室,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温暖与团结。
正式上课前,我按照预先设想的流程进行,但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的过于依赖,导致我频繁查看教案,这成为了我此次过关课的一个失误。这也让我认识到未来的教学中,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这次过关课,我深刻体会到,即便是一年级的课程,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设计。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备学生、备教案和备教法。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待到春暖花开时,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中,《树与喜鹊》是一篇既简短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主要描绘了树和喜鹊从孤独走向快乐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也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多种树、保护鸟类,才能为人类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用故事导入的方式,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放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孩子们逐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备学—交流—提升”的结构,先让学生通过拼音读课文,并进行识字和思考问题,然后鼓励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孤单”这个词的含义,帮助他们回顾生活中的实际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树和喜鹊会感到孤独。这种互动让整堂课充满了活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第二课时,我决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采用了“当小老师”的方式,让他们互帮互学,共同识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成了学习的主体,通过组词、分析字的结构和笔顺,以及注意一些书写细节,“小老师”们的表现令人惊喜。这样的设计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相互教学,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对汉字的理解,也提升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以故事导入和“当小老师”的教学策略使得《树与喜鹊》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进了对生态保护的理解与认识。这一切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创新,以赋予学生们更多的学习乐趣和知识启迪。
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树和喜鹊》的教学。这篇生动的故事通过三个画面,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树和一只孤单的喜鹊生活的情景,接着展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多的树和喜鹊聚集在一起,欢快地生活。故事的核心就是通过孤单到快乐的变化,传达出“人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的深刻道理,这也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领悟的主要目标。
本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中心思想展开,全文分为六个自然段,设计为三个部分进行逐步讲解。我特别注重通过朗读和互动,让学生在沉浸于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友情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我还设置了生字的学习环节,强调需要牢记的生字词,同时巩固了“变调‘一’”的读音。此外,我带领学生探讨“孤单”和“邻居”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汇,并鼓励他们积累类似的AABB式词语,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的实践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前辈老师的指导,我更加明白了给予学生充分空间和时间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与发现。在教学技巧方面,我认识到需要深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设计出更为适合他们的课堂活动,这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语速的调整,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同时,在词语理解的教学中,我也意识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因此,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关于教材的挖掘,同事们的建议让我了解到,教学不应仅限于课本,还要扩展到更广泛的视野,采用多样的方式去理解和呈现课文内容,哪怕在当堂课上未能完全实现,但这些新素材和方法都能为未来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是一条不断完善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只会愈加成熟,更加努力地追求每一堂课的完美。希望在每一次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成长,也在思考与实践中,促使自己持续进步。
在反思这节《树和喜鹊》的教学中,我意识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作为导入,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交流关于喜鹊的知识,我不仅帮助他们提前激活了已有的认知基础,还为了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接下来的范读环节,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课文的重要步骤。在我逐字逐句的范读中,学生再度感受到语言的韵律与节奏,进而在听觉上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为此,我采取了勾画生字词的方式,使学生每个人都能亲自参与到学习中。这种参与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为后面逐步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朗读训练方面,重点放在了生字词的识别和流畅朗读上。面对生字词可能产生的困难,我引导学生逐个攻克,逐步消除他们的疑惑。多次的朗读练习,包括小组读、自由读和指名读等多样化方式,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对多音字的指导也是我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通过示范读和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掌握这些字的读音,还体会到了汉字的丰富多样。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语言的海洋中畅游,巩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写字教学方面,我注重了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观察,这使得学生在书写时能够关注到字形的美感和规范。通过书空、描红、临写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硬笔书法的基础得以逐渐奠定。写字不仅是字形的复制,更是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总体而言,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顺利,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借鉴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努力创造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教学《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时,我深刻体会到文学作品在引导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课文通过生动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生活历程,生动地传达了有邻居和朋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与他人分享,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课堂上,我选择了重点词汇“孤单”,引导学生探讨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首先,我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孤单”的理解,孩子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孤单意味着没有朋友,有的表达出孤独和寂寞的感受,甚至有同学提到筑巢时的无聊。能如此细腻地捕捉情感,显示出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令我感到欣慰。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寻找对“孤单”的进一步理解。经过引导,学生找到了“只有、一只、一棵、一个”等词语,感受到了树和喜鹊的确是处于孤独的境地。学生的发言不仅展示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体现了他们对自身情感的认知。
在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时,学生意识到友谊和陪伴带来的喜悦,这是课堂的重要收获之一。我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友谊,互相帮助,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我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欲和对友情的渴望,内心不禁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的内容,还能将这些感悟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支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建快乐生活的基础。这样的教学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