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5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安排,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第1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教学目标】

1. 理解新闻的基本要素、结构和特征,掌握《消息二则》的主要内容。

2. 深入品味新闻语言的特色,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

为了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我们先朗诵一首与历史息息相关的诗歌:

(屏显)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毛主席在2025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表达了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诗人内心的激昂情感。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中,体会那份激动与雄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同样是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讲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关注消息旁批的内容。

学生结合旁批阅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

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与第15页的新闻要素与特点的相关内容,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

1. 补充介绍:

(屏显)

新闻是一种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实用性文体,是对近期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它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涵盖消息、通讯、特写等多种形式。狭义上,新闻主要指消息,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告知公众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

2. 你知道吗?

(屏显)

新闻的六要素、结构五部分、三大特点。

同学们请结合补充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新闻知识。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当一回编辑

1. 假设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根据新闻的要素及结构审核这两则消息是否可以刊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论述。

预设:

两则消息均具备新闻的六要素;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涵盖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它们的标题能明确概括主要内容,结构完备,有助于读者快速理解信息。

2. 如果报纸版面有限,需要删减第二则消息内容,你会从开头还是结尾进行删减?

预设:消息的核心要素应保留,因此建议可删减背景和结尾部分,以保证核心内容的完整传达。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新闻知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规范,提升参与兴趣。

活动二:做播音

假如你是当时的播音员,你将如何向全国人民播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请选择其中一则,以播音员的身份进行播报,注意语调、语速和节奏。

学生自由练习并展示播音,进行自主评价。

教师指导:新闻播报以陈述事实为主,需保持语气清晰,读出各部分之间的层次感,通过语调变化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此活动让学生更深入把握新闻内容,进一步感知新闻特征,同时为体验新闻语言做准备。

活动三:作一点品鉴

好的新闻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还需生动形象,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怀。请同学们尝试做一个语言品鉴家,从《消息二则》中捕捉情感。

1. 删一删:试着删掉下列语句中的红色字体,看看哪些词语是多余的。

例如,"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 换一换:将动词替换为括号里的同义词,观察语言的变化。

3. 比一比:从提供的句子中找出信息的变化,讨论新闻中的情感倾向。

4. 找一找:识别反复出现的词语,深入分析其在语境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述的细腻。

活动小结:

新闻不仅包含最新的时事,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历史意义。每一则新闻都蕴藏着独特的价值。借用古人的智慧,“闻”字最初的写法就显示了对事物专注的聆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性地接收信息,保持专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细致的品鉴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感知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第2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新闻的写作技巧。

2. 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 熟悉新闻创作的六个要素和五个基本结构部分,掌握要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语有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不仅仅是口号,如今已成现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是如何获取信息的呢?

正是因为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诸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送来新鲜的“新闻”。同学们,大家对于当前的新闻有多少了解呢?请举例说说,比如云南的干旱、玉树的地震、世博会的举办等。接下来,我们请大家仔细听一段新闻录音,之后与同桌分享你的收获。请准备好,以下开始播放录音。

二、新闻的相关知识

1. 新闻概念: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记录、传播社会事件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主要是“消息”,它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及时地报道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件。广义上则包含了各种形式的报道,如特写、评论等。

2. 新闻特点:

- 立场和观点鲜明。

- 内容真实,有事实依据。

- 报道迅速,确保新鲜度。

- 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 新闻结构:

每则新闻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 标题:用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标题应准确、新颖,能够引起关注。

- 导语:紧接着标题的首句或首段,提示核心事实,以引导读者继续阅读。

- 主体:消息的核心部分,详细叙述事件背景,阐发问题,并表明立场。

- 结语:文章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根据需要而定。

- 背景:为事件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背景资料,可以插入在主体或结语中。

4. 新闻的六要素:

- 何人(Who):事件相关的主要人物。

- 何事(What):事件的具体内容。

- 何时(When):事件发生的时间。

- 何地(Where):事件发生的地点。

- 为什么(Why):事件发生的原因。

- 如何(How):事件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5. 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先陈述重要的结果,然后逐渐深入到事件的细节,保证读者在即使只读到开头部分也能了解到关键内容。

6. 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 消息较为简洁,概括性强,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

- 通讯则更加生动,通过描写和叙述展现人物、事件、情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7. 主要新闻通讯社:全球主要的通讯社包括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合众社、俄罗斯的俄通社和塔斯社,以及中国的新华社。它们起着信息采集和发布的重要作用。

三、实际阅读与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体会其中的新闻特点,并了解其结构安排。

四、讨论与交流

请同学们准备几则近期的新闻,与同伴交流和讨论,分析这些新闻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结构安排,积极分享你们的看法和体会。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还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新闻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身边和世界的新闻,把握时代脉搏。

第3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的基础知识,掌握新闻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能够准确把握其主旨(重点)。

2. 学习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炼性,以及内容的详略得当和叙述之间的结合(难点)。

3. 探讨我军胜利的原因,体会正义战争的巨大力量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重要的主题:新闻。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获取最新消息的? (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他人传话等)这些渠道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世界的变化、国家的运行、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新闻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脉搏,能够让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与历史对话。今天,我们将欣赏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作品,走进那段充满激情与斗志的历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与理解

提问1: 请快速朗读今天的新闻,概述其内容。

明确: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军在2025年长江渡江战役的时间、地点以及作战情况,详细阐述了战局的发展,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士兵不屈不挠的英勇精神。

提问2: 请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

-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时间: 2025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 事件的原因: 国民党拒绝和平协议,故我军奋起渡江

- 经过: 三路军队的渡江行动

- 结果: 成功突破敌军防线,占领广阔南岸地区。

提问3: 找出新闻的标题、电头和主体,并分析其层次结构。

明确:

-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 主体: 分为三层

1. 第一层:关于中路军的渡江时间、地点、人数。

2. 第二层:介绍西路军的渡江情况及评估。

3. 第三层:描述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和遇到的顽强抵抗。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

提问4: 讨论主体为何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 中路军是最先发起渡江的部队,因此优先叙述;敌人的抵抗程度也影响了叙述的顺序。中西两路军的情况较为相似,而东路则因激烈战斗而需要详细阐述。

提问5: 哪路军的情况详写,哪路略写?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 中路军略写,因为新华社已有详细报道。我选取简略的叙述引入后续内容。

- 西路军详写,以展现其战斗的进行时态及背景,而东路军则因其顽强抵抗及最终胜利的艰辛而被详尽描述,这种详略结合,增强了文本的层次感。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提问6: 请就语言的准确性,举例分析课文中的表达。

同学们可从课文中选出具体句子,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比如词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

提问7: 请选例分析语言的鲜明性和情感色彩。

强调采用生动的比喻和排比,使文章的气势与情感更加鲜明,如“百万大军”体现出的气势,和“纷纷溃退”所传达的敌军沮丧形成强烈对比。利用这些语言特征,突出了我军的英勇与敌军的脆弱。

通过深入交流与讨论,不仅加深了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同学们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借用新闻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第4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新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及消息文体的结构特点。

2. 品味语言表达,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2025年的4月21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这一历史时刻的激情与沧桑。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与文体特点

1. 提问1: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消息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进行勾画。

- 明确:

- 时间:2025年4月21日,战斗自20日午夜开始。

- 地点:长江沿岸的芜湖与安庆之间。

- 人物: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 事件:成功渡过长江。

2. 提问2:假设你须在短时间内向身边的人转达这一消息,您将如何表述?如果要详细告知,您的阐述又会是什么样的?请分析您告知时所对应的消息信息部分。

- 明确:

- 迅速告知的描述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完整告知可表述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21日已成功渡过长江,约有三十万人参与了渡江。”

- 具体告知则更为详尽:“渡江作战自20日午夜开始,地点设定在芜湖与安庆之间。国民党军队在经历三个半月的防线经营后,面对人民解放军如猛兽下山,迅速溃败。长江平稳如镜,我军万船齐发,直取敌岸。不到24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便已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南岸广阔地区,并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等地推进。人民解放军在执行毛主席与朱总司令指令的过程中显示出无比英雄的作战精神。”

3. 提问3:标题、主体部分和消息内容三者之间关系何在?

- 明确:标题简洁明了、主体部分详细具体,三者均以同一事件为中心,但在信息的详尽程度上有显著差异。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消息的“金字塔结构”,突显了消息应迅速传达重要信息的性质。

4. 提问4:电头在消息中起到如何的作用?

- 明确:电头不仅是消息来源的标示,增强了消息的可信度,也为读者提供了信息的背景。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情感

1. 提问5: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讨论朗读时的基调该如何把握。

- 明确:朗读时应体现出高亢豪迈、胜利的喜悦及对人民解放军英勇精神的赞美。

2. 提问6:默读时,哪些词语特别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 明确: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生动描绘出解放军英勇的风貌与果敢的行动。此外,“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此种反差对比,强烈表现了对抗战胜利的欢愉和对敌人的嘲讽。

3. 提问7:请尝试用播音员的方式,将这一则消息生动地阅读给同学们听。

- 学生们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课堂内气氛高涨,满溢着激昂与自豪。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不仅了解了消息的写作特点,也感受到革命历史的伟大和人民军队的不屈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一历史事件铭记于心,培养对祖国和人民解放军的敬仰之情。

第5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撰写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语言的短小精悍和流畅性特点。

3. 增强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培养良好的阅读报纸习惯。

【重点难点】

- 重点: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掌握消息的主要特点。

- 难点:领会本文语言的短小精炼和流畅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方法】

- 讲读法。

【预习要求】

1. 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 从互联网查阅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以理解战役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日渐丰富,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世界。新闻作为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随处可见。那么,同学们对新闻的了解程度如何呢?

二、介绍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研读“‘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内容,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1. 新闻: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实用性文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新闻即消息,强调简洁迅速地向公众传递重要信息。

- 新闻特点:

- 传播性:为了广泛传播和交流信息,不仅仅给个人或小众阅读。

-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核心,要遵循“五要素”。

- 时效性:报道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布,确保内容的“新鲜感”。

2. 消息:消息的格式通常呈“倒金字塔式”,先报重要信息,后述次要信息。其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教案、主体、背景材料等部分。

三、检查预习

1. 提供生字词,学生注音。

- 芜湖:wú

- 摧枯拉朽:kū

- 荻港:dí

2. 解释词语,理解新闻语境中的用法。

四、熟读课文

1. 学生找出新闻的“五要素”。

2. 小结:新闻报道是我们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对于有效阅读新闻至关重要。

五、作业布置

- 完成课后“练习・探究”相关题目,思考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五要素”和消息的特点,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阅读与品味语言

1. 探讨新闻中主观情感的表达,找出有倾向性的词句并分析。

2. 比较阅读我军横渡长江的其他消息,找出二者的异同点。

相同点:

- 两则消息均描述解放军渡江的胜利。

不同点:

- 一则消息强调简洁性,另一则则侧重详细描写。前者语言简练,而后者则通过生动描写呈现了渡江的壮观情景。

三、作业布置

- 从报纸中选取几则新闻,找出其“五要素”和结构,并分析其消息的教案、主体与结语。

- 查找生字词,予以注音和释义。

附:板书设计

- 新闻的广义与狭义

- 五要素(“五个W”和一个H)

- When(何时)

- Where(何地)

- Who(何人)

- What(何事)

- Why(何故)

- How(如何)

- 消息的基本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