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寻冬季之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体会济南冬天的独特美感。
2. 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从而学习表现景物与情感的技巧。
3. 鼓励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对日常景物的独到感受,并感受其浓厚的情感寄托。
4. 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设想】
借鉴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独特的艺术体验与表现手法,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北方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介绍老舍:
简要介绍这位现代作家。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作为一位满族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话剧《龙须沟》。本文《济南的冬天》是他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展现了对冬天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
三、正字音训练:
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例如“济南”、“德”、“着落”、“宽敞”、“贮蓄”等,为后面的朗读做好准备。
四、文本分析:
1. 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写济南的冬天?首先从异地的冬天与济南冬天的对比入手,然后着重描写冬日里济南的山与水。
2. 济南冬天的特征是什么?主要特点是“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 对比分析:“三种感受之对比”强调了济南冬天的温润与亲切,表现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4. 深入朗读分析第二段,描绘阳光照耀下的山,探讨其给人的舒适与温暖感受,利用比喻手法如“晒、睡、醒”、“小摇篮”等表现小山的可爱与温情。
5. 描写人与自然的互动,突出心理活动与笑容的结合,体现冬天的慈爱气息。
6. 探讨第三段描写薄雪覆盖小山的艺术手法,利用比喻与拟人化的手法,展现雪的光、色、态的细腻美感。
7. 透过生动的比喻与拟人,诗意地描绘雪后的山景,强化读者的视觉感受。
8. 强调朗读时的语调与情感,轻声悦耳地呈现出对这一景象的欣赏。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
通过复习和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济南城和山的特点,总结冬天的美丽之处。
二、分析深入:
1. 朗读分析第四段关于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展现小山的素雅与宁静,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2. 探讨济南冬天水的特征,如“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讲述地下热泉的独特之美,强调水的温暖、绿色与活泼。
3. 分析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直接表达其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赞美。
4. 总结写作技巧:善用比喻与拟人,寓情于景,形成情景交融,既有简笔描绘,又有细腻描摹,突出深情与个人体验,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期望学生不仅在语言上有所收获,更能在情感上与祖国的美丽山河产生更深的连接,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新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表达的写作思路。
2. 深刻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季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 掌握文本中生动描绘景物的技巧,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情景导入
学生们,请看一下课题《济南的冬天》。你们能从标题中获得哪些信息呢?(指导学生注意到济南这一地点,以及冬季这一季节的特征。)
(二)作者简介:
1. 探讨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关于他的背景?(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与贡献。)
2. 教师补充
老舍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其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对民俗文化的细腻描绘。《济南的冬天》是其经典之作,生动展现了济南独特的冬季风光。
(三)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听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去感受济南冬天的无限魅力。(问题见课件)
(四)分析课文:
1. 第一段的思考
在课文的第一段中,作者通过何种手法展示济南冬天的特色?是否能找到句子来说明?
2. 济南山水的描绘
有句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让我们不得不提到济南独特的山水。在文章中,老舍用哪句句子对济南的美景进行了总体的概括?
3. 第二段的内容
第二段中,老舍描绘了济南的哪些景物?如何通过语言传达出阳光照耀下的小山的可爱之处?想一想,能给这个场景用一个短语来形容吗?
4. 第三段的描写
第三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请找出描写雪后山景的顺序,并找出其中表示变化的词汇。
5. 雪后的妙趣
文章提到“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么雪后山景“妙”在哪些方面呢?
6. 远山的描写
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城外的远山,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 泉城的魅力
济南被誉为泉城,在文中,老舍是如何用生动的笔触描写济南的山水风光的?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的主题与情感,从而体会老舍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观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身边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2. 学习从整体到细节、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掌握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来深化理解。
课时计划:
计划进行两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 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教师简要介绍《济南的冬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风貌。
二、细读分析
(一)学习小组合作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生僻字词与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每组成员尝试朗读课文,从中发现不同的朗读方式,讨论朗读时的节奏、语调和情感,积极提出个人建议。
(二)集体听课文录音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讨论进行听读训练,注意语速、语气及情感的表达。
三、逐段深入学习
(一)分析第一段
1. 学生围绕“与北平、伦敦、热带冬天的对比”进行讨论,体会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班级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温晴”的意象是如何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
(二)探讨第二段
1. 小组内讨论“有山有水”的具体描写,分析“晒”“睡”“醒”等词语的生动性。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词语所传达的情感和画面感的不同理解,增强对描写细节的观察能力。
(三)深入理解第三段
1. 在学习小组内,围绕“妙”“小”“山上——山腰”的空间顺序,进行深度讨论。重点分析“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描写的生动形象,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山的美;探讨词句如“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的意境,感受薄雪带来的清新和诗意。
2. 进行班级分享,鼓励同学们说出他们个体的印象与感受,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四、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结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多用心体会细腻的描写。活动结束时,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分享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心目中的冬天,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刻体会到《济南的冬天》所传达的情感,还能掌握写景的技巧与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流畅且富有感情的表达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2. 掌握作者通过特征描写来展现景物的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3.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流畅的朗读和对语言的情感理解,学习如何通过特征描写展现景物。
2. 深入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升语言品味。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冬季这个季节,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初冬的到来,往往会让我们想起凛冽的寒风和飘飞的白雪。很多人认为冬天象征着寒冷和枯燥,但作家老舍眼中的济南冬天却另有一番趣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他笔下那幅美丽的冬季水墨画。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打下基础。
2. 学生自由朗读,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注意语气、语速、语调等):
(1) 在课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认为这里是个宝地?
(2) 课文中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 请分享你喜欢的句子。
明确方向:
①“温晴”是济南冬天的重要特征,它与北平、伦敦或热带的冬季截然不同,温暖的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仿佛给予了一种慈爱的抚摸。
②作者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致,让我们看到了那被薄雪覆盖的小山、阳光下的山峦以及遥远的山脉,这些都是济南冬日独特的风貌。
课堂小结:该文通过对北平、伦敦及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的特点,并细致地描绘了济南的山水,流露出作者对这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赏析、探究
(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指导阅读第2至5节,并提出以下问题:
1. 文中描绘的三幅山景图,以及水色,各自突出了怎样的特点?(注意关键词)
2. 第3节的写景顺序是如何安排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效果是什么?
3. 阅读你刚才标注的喜欢句子,讨论它们的优美之处。
明确内容:
① 阳光下的山表现出温暖、安适的状态;薄雪覆盖的山则显得秀丽;远处的山显得如同水墨画般淡雅;河水则是生机勃勃的绿色。
② 作者采用自上而下的写作顺序,从山顶到山坡,再到水边,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述了薄雪下的山之美,使得景物更具活力:山坡上的色彩就像是“给山穿上了带水纹的花衣”,赋予山峰以生命;夕阳下的粉色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产生了令人向往的想象空间。
③ 示例:
⑴ “小村庄卧在山坡上,屋顶上盖着薄薄的雪。” 以“卧”字形象描绘村庄与雪的姿态。
⑵ “不忍得”使水有了灵气,突出绿色的灵动。
课堂小结: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济南的冬天展现出迷人的美丽。
四、拓展延伸
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从多个角度切入,并抓住特征。(进行读写一体化的小作文)
五、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们探索济南,请设计一段导游词。(提示内容包括: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及地理位置,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相关资料提升内容的丰富性)。
新标题:探索《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描写景物时的运用,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知内容。
2. 体会语言魅力,感受作者对景物的独特观察及其情感深度。
课前准备:
1. 学生提前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确保朗读时不出现字词障碍。
2.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为我们今天的学习铺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冬天是一个带来不同感受的季节。大家是否曾体验过陈村的冬天,又有没有去过北方的冬天呢?北方的冬天,常让我们想起白雪皑皑的美景,以及那裹挟着刺骨寒风的凛冽。想象一下,冰封的湖面,呼啸的寒风,这些画面总是让人感到一种苍凉的美。然而,在北方有一座城市,她的冬天同样迷人,那就是济南。济南的冬天没有刺骨的寒风,反而充满了温暖和诗情。今天,我们将随着伟大的作家老舍的笔触,一起走入《济南的冬天》,感受那份冬日的温情。
二、课题展示
今日的课程主题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接下来我们通过课件来展现这一题目。
三、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他的《骆驼祥子》和《茶馆》等作品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舍曾在济南生活了七年,尽管时间不长,但却让他与这座城市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更将济南视为第二故乡。因此,今天我们阅读这篇文章时,不妨用心去体会他那深邃的情感。
四、朗读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听一段示范朗读。在听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字音的准确,留意语速和语调。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的。
五、生字词学习
1. 读一读,写一写,掌握生字。
2. 解释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六、对济南冬天的描写
思考,老舍从哪些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天气、山和水是他重点描写的内容。
七、冬天的天气特点
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在于无风声、响晴及温晴。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感受作者流露出的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八、山的描写
谈谈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山?哪些特点让这些山显得可爱、秀气,而城外的远山又显得淡雅?
九、水的特征
济南冬天的水有着怎样的特征?通过文字感受水的暖绿和清亮。
十、美的欣赏与发现
让我们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找出你认为尤其美丽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示例:“我认为xx美,美在xxx。”
十一、美的创造
同学们请化身导游,跟随老舍的足迹,向游客们介绍冬天的济南,分享你们眼中的这座城市的独特美。
十二、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济南的冬天》,感受了老舍笔下的迷人冬景。希望大家能将这份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铭记于心。
作业:
1. 抄写生字词,并注音,以巩固记忆。
2. 写作练习:请写一篇关于家乡冬天的景物,抓住它们的特征,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美丽与独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