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

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5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围绕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提供了详细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及提升教学效果。
第1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
拓展

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全诗,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 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并逐步了解诗歌多种色彩的形式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

1. 领悟和理解诗的意境。

2.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自主品读所需的能力。

2. 了解并识别诗歌的多样化表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言:“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黑暗与苦难笼罩着大地,诗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为之痛苦叹息,有的高唱激昂之歌。而今天,我们将一起倾听诗人穆旦所发出的特殊声音。”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该时期香港文学的特殊性,以及不同诗派之间的区别,为后续的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诗歌的感受及层次划分

教师引导:“既然要倾听诗人的声音,大家可以用我的方式朗读这首诗。请思考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这首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整体感受?其次,这首诗可以如何进行层次划分?”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朗读并回答问题。然后教师总结:

1. 整体感受包括浪漫、闲淡和荡漾等情绪。

2. 层次划分为:前两节展示美好春日景象;3至5节为议论与抒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

(三)根据旁批讨论思考

学生们根据旁批的指导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分享。通过对前两节的讨论,学生们能够明确诗中的自然景象,比如春风与青草的生动描绘。

教师提问,推动深入思考:“你们认为‘我看’所描绘的画面是怎样的?里边的意象和修饰词在传达什么情感?”

(四)主旨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我们的讨论,你们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穆旦在这其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得出结论:诗中隐含的“忧愁”和‘希望’是其主旨,展现了深厚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五)课后活动

教师安排课后活动:“请同学们选择本单元学习的五位诗人中你们喜爱的一人,寻找他/她的另一首诗,并进行批注与赏读(不少于200字)。”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让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新的诗作,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拓展他们的诗歌赏析视野。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教学中,我发现通过朗读和层次划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参与感,帮助他们感受诗的细腻之处。同时,在和学生的讨论中,我观察到他们能够在思考和分享中开启更深层次的理解,整节课变得互动性更强。未来,我会考虑引入更多不同风格的诗歌,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对比与思考,使他们在诗歌的阅读中能够形成更为多元的视角和理解。

第2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
拓展

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穆旦的《我看》,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与准确之美。

2. 掌握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与赏析,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语言魅力和独特风格。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命本质的反思,增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 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与准确。

2. 学习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手法。

- 难点

理解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体悟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

学法指导

- 朗读法:品味诗句,感受节奏与情感。

- 合作交流法:在小组讨论中分享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爱是大自然的馈赠,而人类的爱情又回归于大自然。”这不仅是爱情的哲理,更是穆旦在《我看》中传达的生命思考。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细细品味这首诗的深意。

环节二:了解诗人和词语积累

1. 诗人简介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的诗作与翻译作品都展现了他对文学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2. 字词积累

学生需读准以下词语的音,并理解其含义:

-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3.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并示范重音与情感,接着鼓励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诗歌所传达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 内容概括

诗歌可分为两个部分:

-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

- 我所思:人生的意义。

2. 意象分析

“我看”的意象如春风、青草等描绘出自然的美丽,生动展现了勃勃生机的景象。

3. 转折分析

在诗歌的第三、四节,作者从自然美景转向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这种转折让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为后文的情感抒发铺垫了基础。

4.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融入自然,探寻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自由自在的欢愉,也充满了不可避免的忧伤与压抑。

环节四: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通过逐句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穆旦的语言魅力。例如:

- “揉”字传递出柔和的春风与生机的结合。

- “吸入”展示了飞鸟与天空的和谐美。

-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连绵不绝。

环节五:总结主旨

总结穆旦通过描写自然的美,抒发对生命的思考和赞美。他通过本诗传递的思想让我们意识到自然与生命的联系,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美好。

活动建议:

请同学们阅读穆旦的其他作品,如《春》《诗八首》《青春》,进一步感受他作品中的特征与魅力,并在课后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大家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第3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
拓展

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穆旦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聆听并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 引导学生细致品味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赞美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中描绘的影像,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揣摩词语与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析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其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天,自古以来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杜甫描写的春雨细腻温柔,王安石的春风豪情万丈。那么,穆旦眼中的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在春景面前,诗人所见、所思、所感又是何种情怀?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感受其中的魅力吧!

(二) 文学常识

1. 穆旦: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现代主义诗人及翻译家。他被普遍认为是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 九叶诗派: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包括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

3. 诗歌背景:此诗作于2025年,穆旦20岁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范读录音或由教师朗读,学生听后在课本上标注,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与风格。

2. 自由诵读诗文,注意停顿、节奏、语气、重读词语、字音的准确性,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

3. 组织朗读比赛,学生在相互朗读中体会与感受。

(四) 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 思考“我”所描绘的特定情境。

2. 描述诗中春景的图画,通过“春风”、“春水”等意象,展现春天的生机盎然。

3. 分析第一节的意象与春天的特点,运用拟人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欣赏语言的魅力。

4. 深入品读后续各节,理解各个层次表现出的情感与意象,探索作者对大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表达。

5.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心中的“忧戚”和“哀愁”,理解与诗意共鸣。

(五) 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大自然对他们的影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鼓励他们用诗歌形式表达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

(六) 写作特色分析

通过分析教育学生的诗歌写作技巧,激励其在创作中把握语言的准确、生动与抒情性,以及结构的严谨性,帮助他们构建独特的个人表达风格。

七、小结

穆旦的诗歌用“爱”“暖”“希望”来比喻自然,展现了对于生命与自由的热爱,唤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与价值。

八、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并模仿诗中对爱的描绘,选取特定的自然景物进行创作,表达对家人的爱意,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为生动鲜明。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能力也有明显提高。未来的授课中,可以更多引入现代诗的对比,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之美。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对诗意和背景的思考,促进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第4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
拓展

在这节语文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穆旦的诗作《我看》。先让学生了解穆旦的生平和文学地位,以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他是20世纪80年代后,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誉为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也是“九叶诗派”的重要代表。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中,创作了这首充满青春气息和生命赞歌的诗,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教学过程将通过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了解诗的结构和内容。诗歌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1-2节)“我看”——描绘景物

第一节描述了“风吹草低,绿水荡漾”的春日情景,营造出一幅温柔而生命力蓬勃的画面。

第二节则是“飞鸟晴空,流云醉地”,这里的意象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自然景观。

第二层(3-5节)“所思”——直接抒情

第三节中,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抒发出万物复苏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节,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一种类似于哲人的赞美之情;

第五节则总结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游的感受,与自然的合流。

在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1. “我看”所描绘的图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中“我看”开篇引领出的画面,展现了春日傍晚的柔和,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反复使用的“我看”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使读者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2. 诗中的“你”指的是何物,有什么特点?

这里的“你”象征了自然和万物,展现出其包容性和生机万象。通过“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这一句,表达了人对自然情感的寄托,传达了自然给予的安慰与活力。

3. 诗人因自然的感召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诗人在面对自然时,心中涌动着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热切渴望,正如花朵随季节的更替而绽放与凋零,这也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远离战火,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其美: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美感。

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春风、青草、飞鸟等,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优美,也展现了诗人满怀激情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为诗歌注入了活力,呈现出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 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穆旦的诗歌中时常运用“陌生化”手法,让常见的事物在语言上呈现出新意。例如,运用“揉”字形象化了春风与青草的互动,增添了生命的动感与情感的厚度。

最后,在对整首诗的总结时,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他们可以概括出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课后,布置赏句作业,鼓励学生寻找诗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语言特点,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分析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还能在分析中增强对文学语言的感悟与鉴赏能力。

第5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五课《我看》的教案与教学反思分享
拓展

教学内容:《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们围绕现代诗《我看》的教学,设定了几个明确的目标:

1. 感情朗读:学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感知诗篇所展现的形象和氛围。

2. 词语分析: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从中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语言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整体把握诗歌描绘的意象,以及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 教学难点:深入揣摩和赏析词语及重点句子,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深度理解,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我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授课过程中注重把握节奏,充分利用朗读环节,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诗的情感与美感。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围绕诗人捕捉的意象逐层展开分析,逐步欣赏这首诗的韵味,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了参与度,实际上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教学反思

在本次学习上,穆旦的诗虽富有深意,却在理解上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尽管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力度却有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引导与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的适时引导,确保他们在没有明确结果或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此外,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多媒体资料,结合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总之,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文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