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宁、惹、仰”等10个字,掌握书写生字“郊、雀、养”等12个字,并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 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3. 理解列宁用对鸟类的热爱来触动和启发孩子放鸟归自然的故事,感受列宁同时对孩子的关爱,明白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密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
2. 让学生体验列宁因对鸟儿的热爱而影响孩子放归自然的情感,并理解爱护自然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背景资料,进行合作学习
1. 出示列宁的照片,介绍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利用学生提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让大家分享对列宁的理解。
-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资料,教师参与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 全班交流后,教师适当补充列宁的生平信息,介绍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及革命家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今日课文的背景,强调这个故事的平凡与伟大之处。
3. 板书课题,确保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朗读课文,促进自主学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准确发音、流利表达,并标注段落序号。
2. 指名学生朗读生字,着重指导“或、诚”的正确写法。
3.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朗读、相互点评,提升朗读能力。
三、深入课堂内容,理解第1自然段
1. 让学生逐段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内容。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三只灰雀的词汇,并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词语的意义。
3. 带领学生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指导其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设定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的相关词汇。
2. 在课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 展示三只灰雀图片,让学生想象它们的欢歌舞蹈,鼓励他们分享对这些小鸟的印象。
2. 提出列宁发现某只灰雀失踪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灰雀的去向。
二、深入学习,理解第3至10自然段
1. 指导学生自主默读第3至10自然段,区分列宁和小男孩的发言。
2. 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列宁的心理。
3. 引导讨论小男孩与列宁对待灰雀爱的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一爱心的内涵和不同表现。
4. 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以体验角色心理变化为目标。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 在列宁的爱意感召下,小男孩放回灰雀,展现鸟儿自由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共鸣。
2. 鼓励学生提出对后续段落的疑问,激发思考。
3.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列宁如何理解及尊重孩子的心情。
4. 鼓励学生感受列宁为孩子改正错误、鸟儿重归自然而感到的高兴,同时逐步总结课文精神。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 学习完后,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与感悟。
2. 鼓励学生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感人故事,组织讲故事比赛,增强课堂互动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做错事情要勇于改正,培养诚实的品质。
3. 朗读课文时能够表达情感,特别是理解人物对话中的情感变化,感受列宁对灰雀和小男孩的关爱。
【教学重点】
1. 认识列宁对小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对鸟类的保护意识。
2. 理解人物语言及神态的描写,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列宁与男孩之间谈话中传达的心理活动和教育意义。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通过展示列宁的照片或者挂图,促进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有关列宁的故事,以此引入新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识字与拼音:展示词语卡片,点名认读,特别关注“白桦”、“胸脯”等词的读音。
⑵ 字形难点:分析“散”和“惹”字的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字形。
⑶ 理解新词:定义“郊外”、“可惜”、“诚实”、“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汇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引导他们思考文本中的问题。
四、板书内容
主题:灰雀
字音: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字义:郊外 可惜 诚实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节课内容
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和词汇。
二、课文讲解
1. 使用多媒体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跳唱歌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灰雀的可爱和活泼。提问列宁为何喜爱灰雀,并引导学生总结理由。
2. 逐段朗读课文,显示灰雀不见的情景,引发学生对下文的好奇。
3. 深入理解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出男孩心态的变化,分析他从否认到肯定的心理过程,并讨论列宁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在此过程中,强调列宁的教育策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感情感染他人的方式进行教育。
4. 继续追踪男孩的心理变化,理解他送回灰雀后的羞愧与列宁的释然微笑之间的关系,讨论自我改正的重要性与勇气。
三、拓展讨论
1. 讨论课文中提到的事件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新故事,分组让学生 brainstorm。
2. 鼓励学生评价文中人物的行为,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与思想。
最后,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这篇课文理解诚实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错误需要纠正,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人物对话,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体会列宁对灰雀和男孩的深厚情谊。
3. 通过学习,感受列宁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智慧,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列宁通过温和的沟通,促使孩子将灰雀放回的过程。
2. 通过角色的语言和表情,抓住人物的内心变化。
【教学重点】:
1. 认识列宁对男孩的深切关爱,以及在故事中渗透的保护鸟类的教育理念。
2. 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进行生动的朗读和对话诵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 讲述“蜜蜂引路”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列宁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展示列宁的照片,以及学生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简单介绍。
3. 通过图片展示灰雀,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感悟主题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确保准确的字音与流畅的理解。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并进行小组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与主旨。
三、分析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讨论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体会灰雀的形象及其在列宁心目中的位置。
3. 结合课文,找出描写灰雀的词句,并讨论这些词语的运用效果。
4. 通过细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强化情感体验。
四、深入理解中段
1. 学生自读3至10段,思考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体会列宁的情感。
2. 帮助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消失的惋惜与关心,细读相关句子,领悟其深意。
3. 通过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深入探讨他对灰雀的爱与误解。
五、学习后段内容
1. 验证灰雀是否真的如小男孩所说的那样回归,讨论“果然”在文中的作用。
2. 知道小男孩最终选择放回灰雀,传达出改正错误是否是重要的主题。
3. 讨论列宁如何将宽容与爱传递给小男孩,创造和谐的情感联系。
六、情感体验与升华
1. 让学生想象如果是灰雀,会对列宁或小男孩说些什么,写下自己的感受。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感想,与大家共同交流。
【总结】:
通过对这一文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在情感上深刻感受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列宁对灰雀的爱与对男孩的教育相得益彰,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责任和对错的认知。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的学习应用到生活中,做一个诚实而善良的人。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包括“桦、胸”等,并掌握书写12个生字,如“郊、散”等。同时,能够正确读写14个词语,例如“郊外、散步、胸脯”等。
2. 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中的语句。
3.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孩子们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之情与对孩子的深厚感情,明白知错能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动孩子们、指导他们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语及神态,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
2. 教学挂图与多媒体课件。
3. 收集列宁的生平与故事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
1. 看图导入,分享资料
- 教师出示列宁的照片,提问:“他是谁?”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列宁的资料。
- 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介绍列宁的基本情况。
- 板书课题,示范“雀”字的笔顺,解释“雀”字是从描摹鸟的形态而来的象形字。
2. 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标注自然段序号并注意字音。
-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教师进行检查,特别强调“散步”、“胸脯”、“白桦树”等的发音,指导学生注意读音中的后鼻音。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提升朗读技巧。
-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的情节?第一自然段传达了什么信息?
3. 深入学习文本
-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讨论其中的内容。
-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于三只灰雀的生动描写,分析使用的词语,比如“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 小结时提出悬念:第二天那只灰雀为什么不见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又会发生何种故事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 学生自主观察课文中生字的特点。
- 请学生分享他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并讨论帮助记忆的技巧。
- 特别提示:注意本课左右结构字的书写比例及独体字的书写规范。
- 学生进行生字书写练习。
5. 作业设计
- 请学生抄写课文中关于灰雀的精彩描写,感受文字的美妙与情感。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学习生字并掌握书写,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理解能力。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灰雀回归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体会小男孩用行动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感受到列宁对生命的热爱与关怀。
2. 鼓励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与讨论,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为何认为小男孩是诚实的,以探讨诚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与演示文稿,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形象,柔和地讲述他的善良和对动物的爱护。引入课题《灰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引导:同学们看到“灰雀”这个词有什么想法?分享对课文的初步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预习课文
1. 探索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找到不懂的词汇。
2. 提出探讨的问题:想象灰雀回来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从各自的角度尝试理解故事情节,激活他们的想象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分享进一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学习课文
1. 安排默读课文的特定段落,特别关注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并思考如何通过语音语调传达角色的情感。
2.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分角色朗读,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对话内容。
3. 自由讨论小男孩离开列宁后的感受,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讨论与理解
1. 探讨列宁认为小男孩诚实的理由,理解这个情感是如何在故事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2. 带领学生思考并总结:小男孩的诚实是否只体现在最终的行动上,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最终的选择。
五、表达与创作
1. 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让学生用“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进行表述,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个人理解。
2. 鼓励学生写下对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感受与期待,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想象力。
六、作业与总结
1. 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进行朗读,选择自己欣赏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重申诚实与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的道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熟悉课文内容,还能在思维与表达能力上获得提升,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关爱和诚实守信的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