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5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教案,详细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课堂活动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历史背景。
第1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
拓展

标题: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语音节奏。

3.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并学会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向学生展示课文题目《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思考其意义。

2. 向学生简要介绍西门豹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在战国时期的重要性。

3. 提问学生:通过课文,你想了解西门豹的哪一方面?引导他们思考西门豹的事迹和贡献。

二、初步阅读和生字词学习

1. 提供自学提示: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帮助自己读准字音,并对难读的词汇多加练习。

(2) 利用字典或其他工具,学习生字的字形,特别注意汉字的书写规范。

(3) 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或查询。

(4) 标注每个自然段,以此回答问题:西门豹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2.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1) 展示生字和新词卡片,重点强调发音准确性。

(2) 进行字形识记,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三、仔细阅读,理清脉络

1. 安静默读全课,并思考课文的主旨:西门豹在战国时期,受命于魏国国君,治理邺城,依靠智慧和努力改变这一地区的面貌。

2. 梳理西门豹的主要行动:

(1) 通过与百姓交谈,调查田地荒废的原因。

(2) 对迷信信仰的巫婆及官绅进行惩处。

(3) 带领农民进行水利建设,改善水源和灌溉条件。

3.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西门豹的行为,可以使用:调查、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4. 分层次讨论课文内容的结构:

(1) 起因:调查背景(第1~9自然段)。

(2) 经过:做法与结果(第10~16自然段)。

5. 分组进行朗读,讨论哪些段落最为关键,以及理由。

四、引入后续学习

西门豹如何了解实际情况以及采取何种策略来破除迷信,将是我们下节课深入探讨的主题。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调查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更能从中探讨和思考具体的历史情境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2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
拓展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闹”字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帮助学生领会其准确含义。

2. 通过朗读体会西门豹的智慧与治理才能,理解他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背后的科学精神。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观念,认识到信仰迷信的危害,结合现代社会中迷信现象进行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首先,讨论洪涝灾害的成因。引导学生思考在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特别是对洪涝灾害的原因,带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二、自主阅读和整体理解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 确保准确发音,遇到不懂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请教老师。

- 画出生字新词并尝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 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事件。

2.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课文的理解。

3.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互相解答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三、朗读感悟

大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受与思考。

四、学习生字、新词

进行课文中生字和新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作业为第99页的两道思考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角色朗读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朗读,增强学生对角色的理解。

二、分析课文

1. 西门豹到达邺地后发现了哪些问题?他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2. 根据事情的发展,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重点分析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的过程。

A. 让学生快速默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 在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观察到了什么?他的心理状态如何?

- 提出西门豹对巫婆的几句话,并分析其深意。

- 为什么要对官绅头子进行惩治?

B. 分析重点词句:

- 一起探讨词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这些词语如何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它们在整件事情中的深层含义。

C.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启发创造性思维:

- 巫婆和官绅的结局对百姓产生了什么影响?

- 学生如果是邺地的长官,会采取什么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分享并讨论。

3. 自学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可以自己阐述对这一部分的理解。

4. 总结环节:

- 归纳西门豹的性格特征,以及从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看出他的品德与治理方式,例如:关心百姓、尊重事实等。通过这样的总结,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第3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
拓展

标题: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历史中的智慧与勇气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查阅。

2. 理清课文的时间顺序,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3. 掌握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明白他作为一名官员是如何破除迷信、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在危急时刻以智慧和勇气为民除害、破除迷信,以及他的决策背后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探讨西门豹对“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对策,以及这种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有一位名叫西门豹的地方官(板书,并提示“豹”字的写法)。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关心百姓的好官。对比现代社会,这样的官员更是难得。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西门豹的故事,探讨他为何能得到百姓的赞美与爱戴。

二、初读课文,了解事件

师: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讨

(一) 研读第一部分

师:西门豹首次来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你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 巫婆与恶官合谋为河伯娶媳妇

- 干旱频繁,影响农田灌溉

(二) 研读第二部分

师:了解原因后,西门豹并没有直接采取严厉措施,而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设计这一切的?

1. 学生默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关键句子。

2. 小组交流讨论,思考西门豹的办法何以独特?

- 他用计,先是通过假话迷惑巫婆和官绅,再逐一“送他们去见河伯”。

- 分析他的计划:救新娘、惩治巫婆与官绅,为什么他的策略如此有效?

(三) 研读第三部分

师:在经过一番周折后,西门豹成功破除了迷信,接下来他做了什么以改善邺地的状况呢?

引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强调他如何发动百姓开凿渠道,引水浇灌,带来了丰收。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西门豹不仅是一个破除迷信的官员,更是一个关心民生、带来实质改变的领导者。

四、总结与情感升华

1. 西门豹采用的计策在《三十六计》中可以称为“将计就计”。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有什么深层的意义?

- 用对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起简单的禁止与处置更为有效。

2. 补充描述西门豹的形象:“英明的西门豹”—一个为民造福的智慧官员。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请摘录西门豹言行中巧妙的语句,并写一段自己的思考,谈谈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在应对困难时的启示。

总结:西门豹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前,他的理念与作为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智慧与勇气。

第4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
拓展

教学设计: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3. 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及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加深理解的手法。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和反对迷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捕捉到西门豹言行的关键语句,领悟他在破除迷信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所采用的巧妙手段和非凡智慧。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出课题:“西门豹治邺”,提醒学生注意“豹”字的正确书写。

2. 启发讨论:同学们,经过几遍阅读,大家对“邺”这个地方的了解如何?它的状况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反馈,目光聚焦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 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鼓励大家理解“闹”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

1. 进行角色分配,朗读课文前9自然段,鼓励学生深入角色以传达真实情感。

2. 学生自行默读,思考西门豹所问的四个问题及其深层含义。

3. 学生分享个人思考,教师记录:“弄清真相”。

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

1. 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鼓励学生默读第10至12自然段,圈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关键语句并进行交流。

2. 引导学生理解“有经验的人阅读时,不仅看文字,还需理解背后意思。”请学生深入思考西门豹的真实想法,并在圈出的句子下写下个人见解。

3. 学生逐句交流描述西门豹的言行,结合上下文加深理解。

4. 设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A. 思考西门豹的表面言行,如果他相信河伯,是什么意思?他真实的用意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B. 讨论其他可能的方法来解决西门豹面临的问题。

5. 引导查找导致“邺”荒芜的另一个原因,并讨论西门豹是如何解决的。

- 学生齐读相关自然段,找出答案,教师记录“开凿渠道”。

四、情景写话,表情达意

1. 学生静声通读课文,思考西门豹治邺的整个经历。

2. 提出问题引导生成感悟:如果你当时在漳河边,你会有何感想?

- 角色选择,如新娘、失去女儿的老人、侥幸逃生的官绅或普通百姓,写下他们当时的感受。

3. 教师引导:西门豹听到你们的感受,会感到欣慰。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 闭上眼睛想象邺的现状,学生分享体验感受:“人丁兴旺,欣欣向荣”。

2. 进行今昔对比,强调过去的荒芜与现在的繁荣,让学生对此感慨万千。

3. 最后讨论:“西门豹治颍,究竟治出了什么?”

- 归纳西门豹对迷信的消除、人民意识的提升以及农业水利的发展等方面的成就,重申他的丰功伟绩。

小结:

总结西门豹的形象,强调他作为一个崇尚科学、富有智慧与勇气的伟人,是如何揭穿迷信,推动社会发展的。

六、作业布置

1.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中展示智慧的语句。

2. 趣味性作业:

- 为西门豹撰写一封表彰信,号召身边人学习他的事迹。

- 在家庭分享西门豹的故事,传播科学理性。

板书设计:

- 西门豹治邺

-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 弄清真相

- 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 开凿渠道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并能加强对科学和理性思维的认同。

第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参考
拓展

西门豹治邺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西门豹治邺的历史故事,领会他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 学会新的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回答课后问题并复述故事。

3. 学会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段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如何破除关于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以及他在此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分段理解和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 板书课题,并解释“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西门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 提问:同学们对西门豹这个名字有什么想知道的?

2. 自由阅读

-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阅读课文,同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 内容讨论

- 学生分享阅读理解: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治理邺地,他带领群众破除迷信,进行水利建设的故事。

4. 生字认读

- 默读课文,识别并理解新字新词,例如“战国”、“邺”、“荒芜”等,结合课文进行练习。

5. 分段朗读

- 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为三段:

-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调查情况。

- 第二段(第10-15自然段):惩办巫婆与官绅。

- 第三段(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6. 布置作业

- 分段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

第二课时

1. 复习引入

-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西门豹治理邺的故事,今天继续学习。

2. 阅读讨论第一段

- 请一位同学读出第一段,并思考:

- 西门豹怎样进行调查?他询问了哪些问题?老大爷的回答中有哪些关键的信息?

3. 深入理解

- 分析西门豹的调查结果,如何确认河伯娶媳妇是导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讨论句子的含义,理解西门豹的反讽。

4. 自由读第二段

- 讨论西门豹如何惩办巫婆与官绅。通过文本理解西门豹的策略和用意。

5. 分层讨论

- 请同学们将第二段分层,指出每层的主要内容,并讨论西门豹为何选择这种方式来处理巫婆与官绅。

6. 总结最后一段

- 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西门豹采取了哪些后续措施,如何改善了邺地的水利和农业状况。

7. 感悟总结

- 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讨论西门豹的性格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强调他的智慧和勇气。

8. 闭课活动

- 请几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要求均匀流利,并进行课后讨论,梳理对西门豹的认识。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够感受到西门豹为民除害的精神,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