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20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详细内容,涵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设计及评价标准,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学习兴趣。
第1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掌声

教学要求:

1. 能够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并书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并理解相关生词的意思。

3. 理解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与鼓励,主动关爱他人,尤其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同时学会珍惜他人的关心与支持,保持积极的自我认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际之间需要给予尊重和鼓励,尤其是对那些正处于困境之中的人。同时,强调珍惜他人的关心与鼓励,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自我价值。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揭示“掌声”)。

2. 提问:大家在什么情况下会听到掌声呢?

3. 讨论课文内容,猜测文章描写的是谁在为谁鼓掌,以及鼓掌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感。

2. 学生独立阅读,并自习课后生字词。

3. 教师出示生字词,进行认读和理解:

- 班、愿、困境等词语进行分解。

4. 理解词义:

- “持久”:持有的时间较长。

- “困境”:处于困难情况下。

- “犹豫”:心中拿不定主意。

- “骤然”:突然的意思。

5.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简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 讨论总段,提炼段意:

- 第一段,英子因残疾而感到忧郁与自卑。

- 第二段,老师误解情况让英子上台,英子在同学掌声中成功演讲。

- 第三段,掌声给予英子勇气,让她不再忧郁。

- 第四段,强调人人都需要掌声。

三、书写生字:

1. 教师指导书写“班”、“境”、“愿”这些生字。

2.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复习生字词的认读。

2. 学生简述文章各段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 讨论英子初始的状态,通过第一段了解英子的自卑与胆怯。

2. 学生分享对英子的印象,找出文本中的表现。

3. 通过文本细节探讨,分析英子从默默无闻到勇敢上台的转变。

4. 讨论英子内心的变化,从自卑到自信,感受掌声的力量。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 学生自由阅读2、3、4自然段,标出掌声的相关词汇。

2. 讨论同学们为何给予英子掌声,掌声背后的意义。

3. 结合文本细节,提问鼓励英子的同学们的心理活动。

4. 聆听英子演讲后的反馈,并讨论她的内心感受以及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的意义。

四、总结升华:

1. 引导学生反思:掌声不仅仅是对表现的肯定,更是关爱与支持的传递。

2.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对他人施予掌声,鼓励彼此,尤其在他人面对困境时。

3. 让学生把重要的感悟整理到笔记中,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理念。

板书设计:

```

掌声

|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忧郁

|

热烈掌声(关爱)

|

改变的英子:快乐、开朗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新的字词,更能深入理解掌声的深层含义,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给予和接受尊重与鼓励的重要性。

第2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 掌握默读的方法,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2. 在“识字加油站”环节中,认识与“目”相关的字,学习积累识字的方法。

3. 理解词语的用法,并通过分类的方法丰富生活经验。

4. 积累和友善相关的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默读的技巧与方法。

2. 通过实际词句的应用,理解与运用词语,并进行生活中的分类。

课前准备:

使用PPT课件,以增强课堂互动和趣味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默读方法

1. 首先,邀请全班同学交流他们的默读经历和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分享其他高效的学习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定下今后的学习计划,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运用默读技巧。

二、识字加油站

1. 复习之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包括: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技巧。

2. 通过课件展示与“目”相关的字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

3. 鼓励学生大声读出字词,并分享个人的理解和发现。

4. 讨论字形、字音方面的细节,互相提醒和学习。

三、词句段的运用

(一) 成句交流

1. 出示第一组句子,要求学生分析加点字是否可以互换。

- 组织小组讨论。

- 汇总全班的讨论结果,分享观点。

2. 使用加点词各自造句,巩固记忆。

(二) 词语分类

1. 出示第二组词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2. 讨论购物时的组织方式:怎样分类能有效避免遗漏?

- 小组合作,形成有效的购物清单。

- 汇报分类结果,互相学习。

3. 分享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的词语,以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四、日积月累

1. 再次通过课件展示句子,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2. 引导学生与同伴讨论并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 组织小组分享,汇报各组的理解。

3. 尝试进行句子的背诵,提高记忆能力。

五、课堂总结

最后,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课堂学习的乐趣和应用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第3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请教与交流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请教别人,明确表达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注意礼貌用语。

2. 教导学生在他人请教自己时,若无法解答,也要保持礼貌的回应。

3. 让学生理解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也要培养帮助他人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清晰表达需要请教的问题,同时注意礼貌。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口语交际技巧。

课前准备:

- 教学时间:1课时

- 课件准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案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作业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小困惑等等。当面对这些困难时,我们不妨向周围的人请教,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请教。

二、交流注意的问题

向他人请教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 小组讨论

2. 全班分享:

- 明确问题:要清楚地表达自己需要帮助的地方,才能得到有效的建议。

- 保持礼貌:无论是否得到帮助,都应感谢对方,礼貌是交流的重要基础。

- 回应他人:当他人请教你问题时,即使你无法回答,也要用礼貌的方式回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

- 互帮互助:在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当他人遭遇困难时,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这种互助的精神能增进我们的友谊。

三、互相请教

那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呢?请向周围的同学请教一下,记得要用礼貌的语言,并把问题说清楚哦!

1. 全班交流,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聆听。

2. 汇报请教的经历或得到的建议。

四、全班交流与评价

1. 选出几组表现突出的同学,分享他们的请教经历。

2. 全班进行互动评价,这样能让每位同学在交流中不断进步。

五、总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们得到了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应该懂得了请教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怎样保持礼貌、互相帮助。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继续实践这些交流技巧,成为一个懂得请教、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第4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新生字词。

2. 掌握从重点段落入手对课文进行分段的方法。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其中的情感。

4. 通过白求恩大夫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坚守手术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同伴的热忱。

教学重点:

- 精读课文第二段,分析环境与人物描写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及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 深刻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说的“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 准备课件及相关素材。

教学时间:

- 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老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出这个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学习目标展示:教师将课文学习目标用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二、整体理解课文

1. 通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并思考课文的基本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时间,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2. 默读课文:学生在默读中寻找描述白求恩坚守在手术台的段落。

3.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2至4自然段为核心内容,形成重点段,说明其重要性。

4. 分段练习:学生指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思考每段的主要内容后进行分段。

板书示例:

- 第一段:背景说明

- 第二段:白求恩的坚守

- 第三段:卫生部长的劝说

- 第四段:持续的手术

5. 总结分段方法:教师归纳分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从主要内容入手找出重点段。

三、深入探讨白求恩的事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带来了什么背景信息。

2. 学习第二自然段:使用划线和讨论的方式,学生找出描述战斗与白求恩表现的关键句子。

- 讨论重点词语:“几发炮弹、小庙前、敏捷、十分镇定”等,帮助学生体会环境的紧张和白求恩的不屈品质。

- 教师总结:尽管身处险境,白求恩始终保持冷静、全心投入抢救伤员。

3. 朗读技巧:指导学生如何用感情朗读,并进行角色扮演实践。

四、继续深入理解课文的后半部分

1.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小组讨论主要内容及白求恩的言语,理解其坚定的工作态度。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强调他把伤员的生命视为自己的责任。

- 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分享并讨论。

2. 整体感知:指读收尾段,帮助学生把整个自然段连接起来,理解其主旨。

五、全班总结与感受

1. 朗读总结:全班共同朗读整篇课文,学生在朗读中带着对白求恩的敬仰,加深对其伟大品质的理解。

2.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思考白求恩的精神如何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更引导他们从中感受并学习到坚持不懈和对他人关注的崇高精神,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第5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新标题:探索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书写12个字,熟悉本课词汇,并认识7个新字。

2. 通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掌握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顺序),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3. 理解作者的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尝试背诵喜欢的部分。

2. 认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感受其独特魅力,并分享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 课件,音频素材。

教学时间: 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 导入:老师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鲜花盛开,草绿如茵,蝴蝶翩翩起舞,小鸟自由歌唱。这些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么大自然里还有什么是我们耳朵听到的呢?”(播放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世界!”

2.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增强参与感。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理清文章大意

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确保流畅自然。

2. 检查反馈:

- 让学生自由读出有关描写声音的词汇,如“演奏”、“温柔”、“威力”等,并进行集体朗读。引导他们了解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感觉。

- 强调“象声词”的重要性,如“淙淙”、“叮叮”,并引导学生模仿发声,加深对声音的感受。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1. 通过自由朗读,总结文中提到的风、水、动物的声音。在黑板上随机板书关键词。

2. 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齐读加深印象。

四、深入理解第二自然段

1. 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风的声音。

2. 分段朗读,重点分析“翻动树叶”时的美妙声音,鼓励学生思考不同树叶的声音特点,并对此进行描述。

五、小结

1. 讨论风与音乐家的关系,强调风的不同声音表现。

2. 概括总结第一个自然段与第二段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总分结构的写作方式。

---

第二课时

一、情境创设,复习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 通过词卡游戏,复习课文中重要的词汇,为下一步的朗读做好准备。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1. 让学生默读后续自然段,识别水和动物的声音,并作记录以增强学习互动。

2. 关于水的声音:通过听音效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的不同声音。

- 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可以交流雨滴落下的声音和情境。

3. 关于动物的声音:鼓励学生模仿动物叫声,增进课堂气氛,并在小组内进行表演。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1. 鼓励学生大胆分享在大自然中的亲身体验,丰富语言表述。

2. 组织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声音的美妙。

四、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记录身边美丽的声音和感受,写成小作文,分享给全班,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理解。

第6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在交流平台上提升流利表达能力,学习写作技巧。

2. 理解本课生字的新特点,进行初步的字词分析。

3. 通过词句的运用,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4. 在背诵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会围绕一句话,写出逻辑清晰的一段话。

2. 深入理解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

3. 掌握ABB式词语的用法,并能够根据词语造句。

4. 进行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课前准备:

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相关照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时间: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 通过展示偏旁相同的生字词,如蝌蚪、飞蛾、螃蟹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 学生轻声读词语,教师鼓励他们观察这些字词,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二、引导交流:

- 让数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观察与感受。

- 教师进行点评,归纳总结:这些词中带点的字偏旁相同,尽管读音和意思各异,增强学生的汉字知识。

三、ABB词语学习:

- 运用课件展示ABB式词语,激发学生的思考。

- 学生自主朗读词语,教师点名读,使其在课堂上得到实践。

四、造句练习:

- 学生选择两个ABB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 教师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句子,并给予点评与鼓励,最后进行齐读,巩固记忆。

五、扩展知识:

- 展示句子的开头,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围绕开头说一段话。

- 教师点名,让学生发言,并对内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六、背诵古诗:

- 教师范读古诗,帮助学生感知韵律和情感。

- 引导学生模仿朗读,进行一定的比赛和表演,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 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总结: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汉字的魅力与写作的乐趣。同时,通过古诗的背诵,加深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7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观察插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景物描写。

2. 引导学生积累优秀的词汇和句子,鼓励他们在描写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介绍自己身边的美丽景色,仔细观察细节,写出具体、生动的描述。

- 难点:在写作时能恰当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度描写。

教学准备:

- PPT课件包括插图和风景画。

- 课本插图和相关的形象素材。

教学时间:

-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 老师进行课前谈话:同学们,为什么你们喜欢把书上的图画涂上颜色呢?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色彩的喜爱以及对美的理解。通过讨论自然引入今天课题:“这儿真美”。

二、观察与描述(15分钟)

- 展示PPT1:无色彩的景物图。

1. 请学生根据画面,逐一观察并描述图中可见的景物。

2. 提问:大家能按顺序把这些景物描述出来吗?

3. 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整理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 观察顺序包括:天空、白云、群山、树林、草地、鲜花、小河等。

4.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图中元素间的联系。

三、丰富想象,添加细节(10分钟)

- 展示PPT2:引导学生思考,PPT1中缺少了什么。

1.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补充缺失的元素,例如:颜色、动物等。

2. 讨论如果没有这些元素,画面会变得什么样?(例如:冷清、寂寞等)。

四、学生表达练习(15分钟)

- 展示PPT3:动态的景物画面。

1. 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景物,使用“多么……多么……”句式进行表达:

- 例如:"这个小河多么清澈,旁边的花朵多么绚丽。"

2. 展示PPT4:美丽的学校操场画面,感受其热闹的氛围。

3. 进行词语欣赏,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 探讨词语如:五彩斑斓、清澈见底、风景优美等。

4. 比较句子练习:

- 原句:河岸边开满了小花。

- 改写:河岸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生动形象。

五、写话练习(10分钟)

- 学生独立完成写话练习,将观察到的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尽量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

- 写作完成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家长听,增加家庭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还能积累丰富的表达方式,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8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要求:

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迷人景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 能够流利、正确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以及语言积累。

-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入反复品读以感受小兴安岭的独特美丽。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行搜集关于小兴安岭的各种资料。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风景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确立主题

- 学生们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展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注意发音和句子的流畅性。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品读,析文悟情

1. 针对春天和夏天的美景进行讨论:

- 学生默读2至5自然段,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及相关词句进行标记和思考。

- 教师引导讨论:

- 夏天:通过课堂展示夏天的文字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夏天美景的看法。探索有关“野花”的描写,鼓励学生用想象的方式表达其美感。

- 春天:展示描写春天的段落,邀请同学讲述其中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感情化朗读,包括比对“抽出”和“长出”的词语,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视频展示,增强学生对夏天美景的感知,提问学生观看后的感受,帮助他们描绘心中的画面。

3. 小组合作学习:

- 学生们分组自学4、5自然段,寻找秋冬季节的描写,划出美的词句,反复品读。

- 各小组讨论各自的阅读理解和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和问题解答。

四、总结讨论,深化理解

-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激发他们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带着赞美的情感齐读描述小兴安岭的段落。

五、课后延伸与作业布置

- 作业一: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 作业二: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并准备进行下一次的分享。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 总述:树木繁多,景色秀丽

- 分述:春、夏、秋、冬景色变化

- 总结:花园宝库,风光旖旎,资源丰富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将不仅能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还将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能力。

第9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海滨小城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本课的新生字和词语。

2. 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描述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

3. 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如何按照不同方面把内容连贯成篇。

4. 深刻体验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感受家乡的优美。

教学重点:

1. 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海滨小城的独特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 学习文章的结构方法,如何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呈现。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模仿某一段的写作方式,写出关于一个地方的描述段落。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向同学们提问:我国的地理辽阔多样,想想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位于广东的一个美丽小城——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海滨小城)

2.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思考“海滨”指的是什么地方?文中描绘的是哪个小城?思索文章的结构安排。

二、理清文章思路:

1. 自由阅读课文,学生标注每自然段的序号,思考哪些段落描写海滨,哪些描写小城的景致。

2.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3段)描述海滨的自然风光。

- 第二部分(4-6段)描绘小城的迷人场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请学生指名朗读相关段落,思考:文中提及了哪些海滨景观?(大海、沙滩)(板书:大海、沙滩)

2. 自由阅读1-2节,圈出描述大海美丽的词汇,并进行理解分析。

3. 学生分享找到的关键词,讨论用色彩的方式来描写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银白色的沙滩)。

4. 组织学生互读,分别体会和表达大海的美。

5. 安静地阅读第3节,思考:该段落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贝壳和船队)

6. 通过投影展示讨论带点词汇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场景的描写(如:海滩的喧闹与安静)。

四、学习第二部分:

1. 引导学生回顾刚学过的海滨美丽,接下来学习文中对小城的描写。

2. 投影展示思考题:

- 哪些地方是小城的代表?(用标记标出)

- 每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在哪里?进行小组讨论。

3. 将讨论的成果进行板书:

- 庭院——花草繁盛

- 花园——生机勃勃

- 街道——洁净明亮

4.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生动的描述,如“凤凰树开得热闹,红云似的花朵漫天飞舞”,体会文字背后流露的情感。

5. 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语调中传递作者对小城的赞美。

五、总结反思:

1. 齐读全篇,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2. 结合之前的讨论,回顾并思考文章是如何通过分段连贯形成完整结构的。

板书设计:

海滨

- 大海

- 沙滩

小城

- 庭院(花草繁盛)

- 花园(生机勃勃)

- 街道(洁净明亮)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文章中描写的手法,还能在心中种下对美好家乡的热爱与向往。

第10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要求:

1. 认识“饶”等11个生字,并能写出“富”等12个字;准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 能够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4.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西沙群岛的自然美及其丰富的资源,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 一张详细的中国地图。

2. 相关的彩色挂图,展示西沙群岛的风景。

3. 三块小黑板或四张投影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好奇和探索。

2. 初读课文:

-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发音与流利度。

- 检查生字新词,通过课件展示带生字的词语,进行指名读、开火车练读和齐读,特别强调难写生字的正确写法。

- 确认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共同识别课文中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3. 朗读感悟:

-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思考为什么喜欢这些段落。

- 进行小组内交流,让学生相互朗读与评价。

- 在全班范围内分享喜欢的段落及背后的原因。

- 深入体验课文优美的描写,抽出句子进行分析:如对海底世界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与创作。

4. 课后拓展:

- 鼓励学生搜集关于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等,增进对祖国的理解。

- 提醒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1. 再读课文: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深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 展示不同的海洋图像,鼓励学生根据图片背诵相关段落。

2. 名言交流:

- 举办“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学生交流描写祖国美丽景色的古诗与谚语,以此加深对祖国自然之美的认知。

3. 语言积累:

- 学生抄写课文的关键词和优美的句子,进行听写练习,随后进行自我批改。

4. 拓展延伸:

- 让学生用色彩描绘出心目中的西沙群岛,举办《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鼓励学生倾情展现对这一美丽地方的理解。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 海水:五光十色

-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 物产:丰富多样

通过这节课,旨在不仅让学生认识西沙群岛的自然美,丰富语言表达,还要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第11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认读本课的生字,包括“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并能书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生动场景。

3. 学生能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 生字卡片

- 课件

- 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简要介绍作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 背景介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2025年-2025年)是印度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富含哲理,富有情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可选取他的一小段诗歌作为引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魅力。

二、认读生字

1. 教师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

- 生字:荒、笛、罚、假、裳

2.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式。

- 加偏旁联想:荒→谎

- 换偏旁联想:笛→油

3. 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实例或情境加深理解。

- 湿润:像春雨润泽大地的感觉。

- 荒野:一望无际的空旷原野。

- 狂欢:快乐的氛围让人忘却所有烦恼。

- 急急忙忙:如同赶时间的小鸟飞翔。

三、阅读课文

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并纠正错误。

2. 指名学生流利朗读,并讨论每一段的内容要点。

- 第一段:(第1段到第2段):描绘了雨水降落时,花儿在草地欢舞的场景。

- 第二段:(第3段到第5段):花朵们因大雨而放假,充满了自由与欢乐。

- 第三段:(第6段):花孩子们穿着五彩衣裳在雨中欢快地冲出来。

- 第四段:(第7段到第9段):急急忙忙回家的花孩子们对妈妈们的渴望。

四、情感朗读与句子欣赏

1. 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较量,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标记。

3. 分享环节,每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欣赏的句子,讲述这个句子打动自己的原因。

4. 教师汇总学生的反馈,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经典句子,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2. 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自然,从中获得灵感。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之美的感知。

第12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要求:

1. 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能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联想,想象画面。

3. 体会语言的美感,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反复朗读中预测故事的发展,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寻找依据、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老屋,描述老屋的样子,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询问老屋的具体特征,比如建筑风格、颜色等。

2.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氛围中。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这座老屋总也倒不了?请学生自行试着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根据拼音进行拼读。

2.学生自由试读。

3.选择性指名朗读,教师出示对应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正音并巩固记忆。

三、朗读练习。

1.通过“火车”朗读方式,每位同学依次朗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培养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复述生字、新词。

2.进行生字书写指导,特别强调“暴、壁、晒”等字的构造及写法。

- “暴”字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的比例。

- “壁”的“土”字部分需写宽,易与“劈”字相混。

- “晒”字的偏旁要确保是“日”,而不是“目”。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和新词,全面检查掌握情况。

2.讨论:老屋身上发生过哪些事情?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 针对第一、二自然段,轻声阅读并进行讨论,学生描述老屋的样子以及为何它会准备倒下。

2.引导学生从老屋的历史、用途等来进行想象和讲述,激发他们的思考。

3.请学生预测结果,并讨论他们的预测是否与文本中的描述吻合。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积极反馈和朗读练习的指导。

3. 针对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等等,老屋!”是由谁发出的?老屋对小猫的请求有什么回应?通过品读重要句子,鼓励学生感受小猫和老屋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名同学扮演老屋,其他同学扮演小动物,进行情景再现,鼓励课堂参与感。

四、续写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编写老屋帮助其他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创意。

---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 小猫遇到了暴风雨

- 老母鸡孵小鸡

- 蜘蛛饥饿,助人为乐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生字词,更能深刻理解故事内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13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标题:树的成长与服务

教学要求:

1. 认识“缩、茎”等7个生字,理解并能正确使用“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树克服困难后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以及它为人们服务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以及它为人们提供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关于种子成长和树木用途的图片或资料。

2.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PPT,以帮助视觉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萌芽的种子、高大的树木、用木材制成的手推车与椅子。请学生们说出对这些图片的联想。

2. 学生思考,从一粒微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这段旅程中蕴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哲理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寻找答案。

3. 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 请全班齐读课题,提升课堂参与感。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词

1. 学生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根据拼音进行音节拼读,对于不顺畅的部分要素读几遍。

2. 教师利用PPT核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正音和巩固。

3. 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进行朗读,及时纠正发音问题,确保朗读质量。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 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一粒种子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在文中标记出相关段落。

2. 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各自理解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大树的成长历程,并进行板书记录:种子包裹在泥土中 → 钻出地面 → 长成高大的树木 → 被砍倒做成手推车 → 被拆分做成椅子 → 变成美丽的木地板。

4.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大树在变化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提问:大树的心情怎样呢?(引导出“舒服”一词)

5. 默读课文,寻找包含“舒服”二字的句子,在交流中不同形式地朗读,感受大树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

6. 进行课堂小结:这棵树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呢?(引导总结:成长带来的快乐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1. 提到之前学习过的《去年的树》,引导学生思考两篇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 PPT展示《去年的树》的内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并与同伴讨论。

3.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总结相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1. 最后进行两篇课文的对比朗读,鼓励学生带入情感,展示理解的深度与细腻。

六、课堂练习

在最后的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有关树木成长过程的创意绘画或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将课文的内涵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这样能让学生在创造中巩固所学,同时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第14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书写工整。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 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欣赏秋天的优美风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的美,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2. 理解诗中的意境,学习如何通过景物抒发情感。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注释和插图进行阅读。

2. 教师准备展示材料,包括挂图及与秋天相关的乐曲音频,以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安排: 3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与学生谈论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思考并说出他们心目中关于秋天的描写句子。比如:“秋天的风让树叶沙沙作响,田野一片金黄。”

二、故事引入(10分钟)

介绍杜牧和岳麓山的背景,通过故事讲述杜牧的生平,提到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与江南美景的紧密联系。学生在课件上看到岳麓山的介绍,包括其地理位置及特点,加深对背景的了解。

三、理解诗意(25分钟)

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山行》,并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朗读,教师给予指导与表扬。

2. 组织小组讨论,检查每个小组对诗句理解的情况。准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境:

- 第一诗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作者为什么被吸引到枫树林中?

四、赏析与引导(15分钟)

1. 通过讨论“霜叶”与“红于二月花”的表达,探讨诗人为什么会将秋天的枫叶与春天的花朵进行比较。

2. 通过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想象枫树林的美丽场景,激发对诗中细节的感知与赞美。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学生们可以选择改写《山行》或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山行”图,鼓励他们表达对美景的感受。

---

第二课时

一、引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苏轼与刘景文的关系,以及苏轼为其所作的诗,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20分钟)

1. 学生聆听教师朗读,注意字音。

2. 自由阅读,圈出不理解的生字。

3. 小组合作讨论不理解的词汇,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4. 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点讲解。

三、想象与感悟(20分钟)

1. 学生结合图画深入理解诗意。

2. 进行小组讨论,老师随时提供指导。

3. 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构建出诗歌的画面。

四、情感朗读(10分钟)

学生尝试带着情感朗读,捕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五、思考与讨论(5分钟)

讨论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及原因,拓宽学生的思维。

六、书写指导(5分钟)

师生一起进行书写练习,巩固生字的书写。

---

第三课时

一、引导与激趣(5分钟)

让学生分享他们故乡的美丽风光,激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引入叶绍翁的思乡诗《夜书所见》。

二、感知图意(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学生观察并讨论所见情景。

三、自主学习(20分钟)

1. 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及诗句的准确性。

2. 识记生字,并通过生字卡片进行记忆练习。

四、理解诗意(20分钟)

1. 教师范读古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见解,促进思辨学习。

五、拓展阅读(5分钟)

探索其他关于思乡的诗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理解与欣赏能力。

---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细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引导他们用心去观察生活、思考情感。

第15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要求:

1. 学生能够认读“坝”、“汉”等10个生字,并能够书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相关词语。

2. 能够与同学讨论课文中给人新鲜感的句子,分享自己对这所学校独特之处的看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传达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俗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教师准备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少数民族相关图片,并介绍所了解的相关情况,尤其是服饰特征和生活习俗。

2.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儿童聚居,共同生活、学习。假如你有机会参观这样一所民族小学,你愿意去吗?

2. 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 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与情感。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鼓励学生亲自试读课文,遇到生字时使用注音进行拼读,困难的地方反复练习。

2. 学生进行自由朗读,随后教师指名分段朗读,并进行正音和巩固新词的学习。

四、分组朗读,小组竞争。

1. 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每组负责一自然段,进行小组内部练习。

2. 各组朗读之后进行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新词,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2. 指导学生在书写田字格中的字,特别强调“晨”、“绒”、“服”、“装”、“读”、“影”的写法,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

3. 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并抄写词语表中的相关词汇。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指名学生朗读生字与新词,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

2. 引入新课内容,强调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朗读深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 第一自然段:

- 学生轻声读完第一段后,分享心中所见的情景。

- 指导学生从景象、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及学校活动等方面进行联想与描述。

- 进行配乐朗读,增强情感。

2. 第二、三自然段:

- 学生轻声朗读,联想民族小学的课堂情况,讨论他们是如何上课的。

- 引导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分享他们的想法,比如窗外的生物如何因学习而安静等。

- 讨论下课后学生的操场活动,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3. 第四自然段:

- 学生分享对民族小学的印象,交流他们的感受。

- 齐读该段落,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表达情感。

2. 进行背诵比赛,谁背得最快,看谁能脱口而出。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将描写窗外宁静的优美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增强对文段的印象。

五、综合性学习:

学生分享自己课余生活的安排,可以以日记或列表格的方式记录,将在后续课堂上进行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加强友谊与合作意识。

第16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掌握“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的读写。

2.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

3.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并抄写描述窗外安静情景的优美句子。

重点与难点

- 重点:识字与写字;理解课文并积累美丽词句。

- 难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民族小学的喜爱。

教学准备

1. 收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俗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2. 准备词语卡片,方便学生识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与范读

1. 在我国西南边疆,有众多民族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共同在一所学校学习。今天,我们要去探索这样一所小学,大家愿意去看看吗?

2. 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 教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 向学生提问:这所小学美不美?大家一定想亲自看看。请尝试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注音拼读。

2. 学生自主试读,之后指名朗读不同的自然段。

3. 重点指导带有生字的新词,巩固正音。

三、分组朗读与组间比赛

1. 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朗读一个自然段,练习期间可互相帮助。

2. 演示正确书写生字的方法,如“戴、蝴、雀、舞”等字的书写要领。

3. 学生在练习后进行书写和抄写词语表中的词汇,巩固所学。

---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新课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分段读议,深入感悟

1. 第一自然段:

- 请学生轻声阅读,想象这段文字描述的场景。引导他们从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进行联想。

- 学生再次朗读第一段,尝试配乐朗读,增强情感表达。

2. 第二、三自然段:

- 请学生想象大青树下孩子们上课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学习状态与这段的关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想象自己如果是小树、小鸟等,如何感受小朋友们的认真学习。

3. 情景感受与朗读:

- 学生分享他们对这所小学的印象,交流彼此的感受。

- 引导学生表达道别的话,增添情感共鸣。

三、感情朗读与背诵比赛

1. 课文美妙的句子,鼓励学生用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 看谁能最快记住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背诵比赛。

3. 把描写窗外静谧场景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与总结

- 完成额外的练习,写下自己对这所小学的感受。

- 课堂总结,强调美好的校园生活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第17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标题:表达与改进:我们的好点子

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今天,我们将通过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学习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更加清楚和具体,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强调用词的准确性,确保语言通顺,表达具体。

3. 鼓励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想过没有?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如果我们提出来改进,生活将会变得更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大家都能听到你的声音。

二、事例引导。

我们先来一起阅读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例,让我们从中发现问题。

(课件展示事例一)

1. 自由阅读后,小组交流:这个事例提出了哪些想法呢?你认为这些想法的产生有什么背景?

2. 各个小组进行汇报。

(课件展示事例二)

3. 再次自由阅读,继续小组交流:事例二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这些背后隐藏着什么吗?

4. 各小组分享汇报。

5. 评价环节:你觉得这两个事例的表达效果如何?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三、畅谈想法。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或问题吸引了你的注意。你又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

1. 先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每个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

3. 在全班进行评价和交流,你觉得其他同学的看法怎样?

四、写出想法。

从你们刚刚讨论出的现象中,选择一个你最想表达的,认真地写下来。

课件上会给出一些温馨提示:

1. 仔细将你的想法写清楚,不要含糊。

2. 语言要准确,结构要清晰,逻辑要连贯。

3. 写完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五、作文交流。

最后,请完成作文的同学来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和评议,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表达会更加完善。

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提出建议,为我们的生活出谋划策,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18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 认识好事的意义: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明白凡是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所帮助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好事,从而学会在生活中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培养出做好事的好习惯。

2. 锻炼社交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观察周围的环境,评价身边的行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看到的小事,讨论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小学生也能通过做好事为社会贡献力量,鼓励他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参与过的帮助他人的实际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话题: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提及讨论小事的重要性。接着引入本节课主题,鼓励学生探讨身边的不文明现象以及可以改善的“小事”。

2. 小事分享: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收集到的他人帮助他人的小事,鼓励3至5名学生发言,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3. 个人体验:随后,轮到学生们讲述个人参与过的小事,让3至5名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帮助别人并感受到的快乐与满足。

4. 集体讨论:教师提问,是否还有同学还未尝试过做好事,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意识。

5. 小事探讨:围绕日常生活,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能做哪些小事,教师引导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日常点滴中可以改善的行为。

6. 阅读学习:学生翻阅书籍,寻找书中提到的小事,通过阅读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了解更多的好事例子。

7. 分享体会:让学生再一次讲述身边的“小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讨论每一件小事的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以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每位学生都能从中获得个人的成长,理解“做好事”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爱。希望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励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时刻关注身边的小事,并积极参与到做好事的实践中去。

第19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新的教学计划:探索带刺的朋友——刺猬

教学目标:

1. 理解句子的多样表达方式。

2. 朗读课文并总结刺猬的两件故事。

3. 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 学习如何介绍刺猬,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动物的独特才能。

教学工具:

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秋天主题引入:

- 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正值秋天,大家观察到什么变化?”

- 展示《秋枣》图片,鼓励学生描述,使用动词“挂满”和数量词“一颗颗”来展现红枣的丰收气象。

2. 故事开篇:

-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红枣长得可真好!你们想不想尝尝?”

- 展示刺猬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带刺的朋友。全班齐读课题,确保学生理解破折号的用法,指引其注意情绪的表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预习反馈:

- 教师询问:“大家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来分享一下?”并展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注意字音,思考刺猬的故事。

2. 分节阅读:

- 指定同学分节朗读课文,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其流畅度与理解。

- 讨论课文中纪录了刺猬的两个故事,并通过课文插图明确各个故事的章节。

三、小组合作:归纳内容

1. 小组讨论:

- 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朗读不同节数,共同探讨课文中刺猬的故事。

2. 内容总结:

- 全班交流,记录黑板内容:刺猬的故事包括“晚上偷枣”和“用刺习得对抗大黑狗”。

四、深入分析,感受情感

1. 细致阅读:

- 继续探讨刺猬偷枣的方法,默读相关段落,并圈出刺猬的动作词汇。

2. 行为分析:

- 鼓励学生分享刺猬的聪明之处,讨论动作词如何体现刺猬的机灵和本事。

3. 保护本能的展现:

- 再次默读刺猬用刺击退大黑狗的情节,并分析文本中刺猬与大黑狗的行动对比。

4. 情感升华:

- 引导学生表达对刺猬的赞美,鼓励朗读有关语句,表达作者的积极情感。

5. 结尾总结:

- 强调刺猬的聪明与可爱,与学生共同称它为“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介绍刺猬的能力

1. 夸赞刺猬:

-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刺猬的看法和喜欢的理由,展示其独特的本领。

2. 口头表达练习:

- 学生对“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进行连接练习,分享两件事例。

3. 连贯表达:

- 让学生体会如何使用过渡句,提升两则故事的自然衔接。

4. 展示分享:

- 鼓励同学们轮流分享,练习介绍刺猬的故事,以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写作小实践

- 引导学生动手写作:选择一个角度描绘刺猬的特质,鼓励使用生动的语言与具体的例子,积极表达自己对带刺朋友的喜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了解刺猬这一动物的独特之处,更能在交流与写作中,练习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对大自然中小动物的热爱与认识。

第20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拓展

教案: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规范书写,并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关键词句的情感表达,并尝试造句。

3. 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收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关资料。

3. 教具:生字卡片、课文内容打印本。

教学时长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展示风景图片(如蓝天、草丛、校园等),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的美:

- 提问:"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那小鸟的家在哪里呢?"

2. 讨论学生对鸟儿的喜爱,鼓励表达:

- "我喜欢鸟儿,因为――"

- 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理解大意。

2. 检查自读情况:

- 出示生字卡片,抽选学生认读生字,注意音调,特别是:黎、喃、腾、喙、翎、瞬。

- 评议朗读,教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齐读课文。

3. 讨论课文主要事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

4. 自由阅读,勾画不懂的字句,做好标记。

三、指导写字

1. 学生讨论记录生字的记忆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2. 总结:虽然汉字有同音字和形近字,但如果通过部首理解字义,可以有效分辨。

3. 进行词语练习,扩展词汇量。

4. 书写练习,教师强调字形结构。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书写生字和新词。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词,检验前一课时的学习效果。

2. 提问学生用句子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鼓励分享。

二、品读欣赏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勾画能够表达父亲喜爱树林和鸟类的句子,并进行批注。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和点评:

- 例子:通过“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讨论父亲的观察力。

- 深入理解“鸟快活的时候――也容易被猎人打中”,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的“一瞬间”。

3. 显示引号的重要性,讨论文中父亲的话,以及这些表述对课文理解的影响。

三、讨论与升华

1. 深入讨论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 学生分享各自的看法,引导思考父亲作为猎人的可能后果。

2. 拓展思维,讨论可能的课题修改,以真实感受总结课文的主要情感。

四、作业

1. 书写新词与佳句。

2. 用给定词语“瞬间”和“舒畅”造句,鼓励创造力。

---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在各个方面理解和欣赏课文内容,还能在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高中体会到父亲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引导他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