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学设计方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学设计方案(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案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第1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标题: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页至13页。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5的乘法口诀,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其的认识,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2.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带来的计算便利。

3.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和灵活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区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小道具(如桃子图片、猴妈妈形象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发参与

通过课件引入故事情节,讲述猴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乐乐和毛毛看到凉亭上的桃子,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问学生如何能够摘到桃子,激发竞争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计算实现目标。

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竞赛,通过同桌相互纠正,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启发回顾,巩固基础

通过回顾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开始讨论具体的乘法题。

1. 师引导学生复习5的乘法口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口诀。

2. 模拟乐乐教毛毛5的乘法口诀的场景,增加互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

3. 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口诀的历史和实用性。

三、比较分析,强化认识

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比较乘法和加法,深化学生的理解。

1. 学生通过观察一组图片,列出相关的乘法和加法算式,并进行讨论交流,解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的运算方式,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中理解乘法和加法的适用场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1. 进行买票活动,设置角色扮演,学生自行计算费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乘法应用的灵活性。

2. 在帐篷的情境中,讨论能否容纳所有人,进行逻辑推理,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不同观点。

3. 发饼干的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并讨论分配问题,巩固乘法的应用能力。

五、当堂反馈,小结反思

在课堂的最后,组织一次回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1.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自己的成长。

2.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对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口诀,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努力掌握乘法口诀,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小小数学家!

第2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摘桃子比图,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并巩固5的乘法口诀。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增强协作能力,并在实际情境中提高估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利用相关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加法与乘法的含义,巩固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练习

-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趣味盎然的摘桃子比赛,大家想参与吗?

- (板书课题,展示情景图)

1. 算一算:

- 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大毛”和“二毛”到台前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在书上记录得数,并和同桌合作从两边开始计算,进行比赛。

- 同桌间相互汇报,使用的口诀是什么?

- 全班汇报结果,教师检查并宣布比赛结果,优胜者将获得小桃子作为奖励。

2. 看一看:

- 观察两组算式,讨论哪些算式使用了同一句口诀,同桌互相分享。

- 全班分享发现:

- 生1:我注意到5×5=25时,用的是“五五二十五”的口诀,迅速算出来了。

- 生2:我发现一句口诀可以引出两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 生3:交换乘数的位置时,积总是保持不变。

3. 记一记:

- 根据一句口诀,举两道乘法算式的例子,如“四五二十”。

- 结合这两个乘法算式,算出积并复述口诀。

二、介绍乘法口诀

- 师:谁愿意分享比赛的感受?

- 生:熟练掌握口诀的人更快算出答案,这就是乘法口诀的助力。

-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教材第13页“数学万花筒”的内容,鼓励相互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领悟数学之美。

三、口诀的应用与拓展练习

1. 第一题:

- 仔细观察两幅图,分析小朋友的数量及相应的算式。

- 生1:我们小组认为,每排有5个小朋友,算式是3×5=15。

- 生2:我们小组也同样想法,但我们的列式是5×3=15。教师引导观察第二幅图。

- 生3:第二幅图可以用加法计算5+3=8,而乘法可以设想中间的两位小朋友分到两边变成4,算式为4×2=8。

2. 第二题:

-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进行解答。

- 随后进行班级讨论,明确区分加法与乘法符号,并分析算式的意义,判断较大小的规律。

3. 我当售票员:

- 师:小朋友们,笑笑决定帮助爸爸卖票,看到买票的人真不少!

- 引导学生理解“各需多少钱”中的“各”,并分析图中信息。

- 生:左侧小女孩要5张学生票,中间的叔叔要2张成人票,右边一家要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

- 学生分别计算各自的票价。

4. 我们去郊游:

- 师:秋天来了,学校计划带大家去游玩,能去吗?讨论帐篷是否足够容纳同学们。

- 培养估算能力,如4×5=20,推导出5个帐篷能够容纳19人。

- 此外,讨论每人能否分到8块饼干,5×8=40,得出结论:38块不够分。

四、作业

1.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和同学们分享。

2. 毕业生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供学生阅读和了解。

第3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摘桃子》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
教学内容: 摘桃子,P12-1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与乘法的概念,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进而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通过乘法口诀的历史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教育训练: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看图列乘法算式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正确列出算式,并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对口令练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的乘法口诀对口令的练习,增强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 背诵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在班上流利地背诵5的乘法口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 乘法口诀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汉代的“乘法口诀”铭文砖证实了这一点,说明早在1700多年前,这一数学工具就被广泛应用。 展示在深圳出土的铭文砖,讲述其尺寸和刻字的清晰度,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遗产的兴趣,鼓励他们走进深圳博物馆亲自见证历史。 二、摘桃子 1. 计算练习 学生们计算教材中关于摘桃子的图示所列的算式,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结果。 2. 反馈与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反馈,提醒同学们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思路的合理性。 三、课堂练习 1. 做练习题 (1)学生们练习将乘法算式写成加法算式,如3×5=15,5×3=15;同时也要理解这两者的性质。 (2)学生只要得出结果为8的算式都是正确的,无论是3+5=8(人)还是4×2=8(人)。 2. 比较大小 在○里正确填写“>”或“<”。通过计算,集体订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4×5>9,30=5×6,9×5=5×9,15=5+5+5,7×5<36。 3. 情境题理解 学生理解情境后计算: - 女孩买5张学生票,3×5=15(元)或5×3=15(元)。 - 叔叔买2张成人票,2×5=10(元)或5×2=10(元)。 4. 帐篷问题 通过情境讨论每个帐篷住4个人的情况下,5个帐篷能否容纳19人。经过计算:4×5=20(人),得出20>19,因此可以住下。 进行加法验证:4+4+4+4+3=19(人),显示5个帐篷内可以住下的人数的多样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各类练习,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区分了加法与乘法的含义,同时加深了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积极运用口诀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板书设计: 摘桃子 1. 买5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 5×3=15(元)或3×5=15(元) 2. 买2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 2×5=10(元)或5×2=10(元) 3. 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 2×5=10(元)和1×3=3(元)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乘法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激励他们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